将劣势转化为优势,这才是ofo冲出竞争泥沼的关键

将劣势转化为优势,这才是ofo冲出竞争泥沼的关键
2017年06月27日 15:06 黑焰十字

以前我们以为只有说“要啥自行车啊!”的赵本山同志才对自行车感兴趣,但现在自行车这么简单的一个东西已经热门到可以让抄谁谁死的小马哥和炒谁谁火的小虎哥小怼一把。

上周小马哥和小虎哥两个人就是在朋友圈稍微“热烈”地讨论了一下摩拜和ofo,但这级别的人物小聊几句,舆论层面就炸了锅,于是各种消息铺天盖地飞了出来。

从截图看来,马哥和虎哥双方怼起来的导火索是艾瑞最新发布的数据,以往大家可能对艾瑞的数据可靠性还有些争议。但这次正好赶上了马哥和虎哥的撕逼,看他俩对话的意思争论点主要在于双方不同模式的未来价值上,反而双方对ofo在DAU上领先摩拜这件事似乎争议不大,这也让艾瑞的这一页报告更增加了一份可信度。

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淘宝首页。很多人关注这件事的着眼点在于站队哪边,这作为谈资是个不错的话题,不过我作为一个创业者,时常会想“如果来带领这个企业我会怎么做?”以此来进行思维训练。所以我更多的思考点是ofo如何在先发优势被抢之后做到后发制人的。

互联网圈的大体都知道最早把共享单车这个商业模式做火的公司是摩拜,这个时间点时间大约在去年9月前后,也就是摩拜在8月19日拿到熊猫资本领投B轮之后不到一个月。当时,引爆摩拜的是几篇10万+的公众号文章,这几篇文章让人意识到“我X,tm还有这种东西?”。差不多在摩拜火起来的同一时间(9月2日),朱啸虎主导了金沙江创投跟着经纬一起入了ofo的局,给的弹药也在一个数量级上,大概数千万美元。作为极少数会拼命为被投企业站台的“良心投资人”,朱啸虎在9月末发出了90天结束单车战斗豪言,这引来熊猫资本“你做的到我裸奔”的贱兮兮的调侃,同时ofo也真正在互联网圈彻底火了。(此段所有融资相关资料来自IT桔子)

看起来两家成名起点差不多,但实际上这两家公司之间差了大概一个月时间。或许对一般企业来说前后一个月可能不差多少,但对上了快车道的两家互联网公司来说,这一个月的差距是天壤之别,且摩拜在整体势头上已经占据了先发优势。

举个例子,当年的千团大战打到后半场最后剩下5家公司,分别是美团网、拉手网、窝窝团、大众点评、糯米网(当时还归属于人人网),前三家公司全都成立于2010年3月,这表示4月之后成立的团购网站除了有强力流量支撑的大众点评和糯米网之外当时就已经一个不剩统统都挂掉了。可见时间这个维度对互联网公司有多么重要,区区一个月的差距常常就能决定两家公司的生死。

摩拜相对ofo的这一个月的先发优势,持续了不短的一段时间。起码按照艾瑞发布的另一个报告来看,到今年2月底的时候摩拜还在WAU上具有较大的优势。

不过仔细看也可以看出,从2月份起ofo的增速尤为明显,可以说此时ofo已经显示出在DAU上会赶超摩拜的趋势。而以我经常待的北京上海两地为例,即使不看报告也能很明显感觉出小黄车的数量增长要比摩拜的橙车更快。同时,路上骑小黄车的人也开始变多起来,4月份我曾在上海3个地铁口数过从眼前路过的共享单车(其实是在等人闲得没事干),大概摩拜和ofo的比例是4:6左右。

有很多人觉得ofo和摩拜之间的竞争是机械锁和智能锁的模式之争,其实并不是。智能锁的优越性即使小马哥和小虎哥不怼一番,稍微懂行点的人也都一清二楚。我个人认为,ofo和摩拜双方的终极目标可能差异不大,但基于双方的现实情况,选择了不同的实现路径。

ofo的现实情况是,他们与摩拜之间城市布局看似只有一个月的差异,但如果加上智能锁的因素,那双方之间的差异远远不止1个月的时间。ofo虽早已在校园跑通了机械锁模式,如果从头开始研发整套系统,再加上这套系统需要匹配的车辆,基本上3个月的时间要搭进去,到时候早就天下已定了。那ofo也就谈不上去实现更大的目标了。

我们可以看到后来出现的不少单车企业都采用了智能锁的模式,而其中大多数还是为了快速启动而直接采购了供应商提供的成熟“车+锁”方案,即便如此也没有一家能达到摩拜的五分之一量级。所以当时如果ofo选了这条路的话,现在的共享单车就会成为一场很无聊的争夺老二地位的战斗。

朱啸虎似乎从来也不是一个会给甘当老二的企业投钱的投资人,这也促使了ofo选择了和摩拜走上不同的路径,就是直接把机械锁的车辆铺开到全国,先建立规模化优势。做出这个决策或许只是一瞬间的事,但背后却并不是这么容易。ofo原本是生长在校园中最早的共享单车项目,相对这个社会来说,高校还算是一方净土,学校独有的封闭性也是ofo机械锁模式弊端的重大依赖。一旦走出校门,ofo将要面对的不可预见的问题恐怕远远多过可预见的。而可以预见的是,在这个模式下,ofo要面对比摩拜更复杂的各方压力。

但ofo还是打开了这个充满未知的潘多拉魔盒,而且做的非常彻底。既然共享单车是一个只要投放在市场上用户就会自己来的模式,那ofo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投放下更多的车,先满足用户出门有车骑的需求。问题是如何投下更多的车、往哪投放更多的车呢?那就需要更强的运营、更快的扩散、更低的成本、更大的产能,而锁具方案也将对整个运营产生影响。

共享单车是一个十分依靠线下调度运营的行业。毫无疑问,智能锁对于线下运营有着更强大的数据分析支撑。在机械锁较弱的数据支撑下,这就考验ofo线下运营团队的能力。这方面,ofo采用地区网格化线下运营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划片,运营人员有各自的辖区,且辖区间可以互相协同,可弥补数据对运营智能调度的问题。

在单车规模化量产方面,ofo模式与摩拜不同,ofo是不自己造车,与各大传统自行车厂建立战略合作,赢得更多传统供应链产能支持。而且,ofo选用传统自行车的更标准化硬件产品,并进行硬件升级,有效控制了单车成本。

虽说前期,ofo机械锁方案本身比智能锁方案少了通信系统和定位系统两大模块,但智能锁成本较低,ofo可逐步更新换代智能锁,且整体硬件成本仍大大低于摩拜。而在用户层面上,更低的单车成本让ofo可以以最低的押金切入市场,机械锁存在的一些运营上的问题反倒也在年轻的群体中形成了更大话题性。

在建立了规模化优势的同时,ofo通过快速迭代智能锁,减小锁模式上的差异化。靠着这一系列配套措施,ofo将外界一直诟病机械锁的问题给彻底化解了,并最终反映在DAU上。

我们常说,创业要把某一点做到极致,在ofo的这件事上,我认为ofo确实是把“加速”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但这背后的决策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智能锁的模式是一种更稳妥的模式,而选择另一种模式就意味着承受更大风险。如果ofo后来没有强大的运营支持,和轻快的战略,小虎哥今天也就没法说出“性价比最优的方案才是好方案”这句话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