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王莹
三年前,德国拜耳以36亿元完成对滇虹药业(以下简称滇虹)的整体收购。
时隔三年后,其创始人周家礽却说:“我一生做了很多药,但就是做不出后悔药。”为当初卖掉自己亲手创建的并经营了21年的滇虹药业感到遗憾。
在卖给拜耳之时,滇虹销售额已近10亿元,早已成长为云南医药的龙头企业,其中的OTC(非处方药)——皮康王,几乎成了很多老百姓家的基本储备药。
但2010年后,一方面,滇虹后续增长乏力,没有再打造出皮康王这样的口碑产品;另一方面,滇虹在国内IPO(股票发行上市)遇阻。
两面夹击之下,以36亿元的天价“卖身”拜耳。
据说,当时全球前五大的制药商都来找过滇虹,最终选择拜耳,周家礽及其团队最核心的考虑因素是拜耳最有可能帮助滇虹实现中药国际化。
可拜耳最看中的是滇虹的销售渠道,而不是要帮助滇虹带领中药走向全世界。
更没想到的是,收购完成后,公司完全被拜耳派来的新管理层接手。然而,外来的管理模式和人才并没有能和公司现有的体系相融合,有些滇虹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被无奈地解雇。
这也成为周家礽的心头之憾,可最让他心痛的是:滇虹当时拥有很多药品批文,拜耳收购后没办法进行生产,而周家礽却希望滇虹之前21年的科研积累能够得到现实应用。
卖掉滇虹一年后,在国外的周家礽就坐不住了,他对女儿说:“我要重来一次。”
于是,回国以后,82岁的周家礽就开始跑市场,见经销商,接触专家。他甚至还找来了当年和自己一起奋斗的老伙伴们。
“我们现在不能用那些批文生产药了,只能从化妆品(药妆)、保健品这些见效快的着手,因为做一个药需要各种临床等,至少要10年以上,我们都等不起了。”著名药学家罗泽渊答应与周家礽再拼一次,即使他已经80高龄了。
周家礽跟罗泽渊夫妇表示要再拼一次的时候,他们没有丝毫犹豫。对于科研积累,罗泽渊夫妇相当慷慨:“如果时间不够,就把我们几十年研究的东西让后辈来帮我们实现。”
更为难得的是,他们现年仍住在成都中西医结合医院老旧的宿舍楼里。
走在大街上,很少有人知道罗泽渊是我国第一个从菊科黄花蒿里拿到了抗疟单体的人,甚至被媒体称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人”。她与同为药理科学家的丈夫黄蘅成功发现了黄蒿素对抗疟药单体的作用,在抗疟药物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同为周家礽合伙人,80多的皮肤专家王朝凤表示,“我一生都在研究皮肤(病),周家礽在做一件很对的事情,我绝对支持他”。
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熊辅信也与王朝凤持有相同的看法,作为全国有名的老中医,他把数十年的研究配方、行医处方、案例分析等都有记录,目前都转交给了周家礽的新团队。
就这样,2016年83岁的周家礽宣布回归,并于当年成立了群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日化用品和保健品行业。他的女儿周晓璐出任公司总经理,她曾对媒体说:
“在滇虹出售之后,大部分人内心都是充满了遗憾,其中也包括我。作为女儿,我希望可以帮助我的父亲去完成他的创业梦想并和曾经的同事一起工作。”周晓露说道,“同时,作为晚辈,我也想让我们研发团队中的几位老专家的毕生心血可以得到传承。”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