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干线VS中国高铁,我们真的完胜日本了吗?

日本新干线VS中国高铁,我们真的完胜日本了吗?
2016年08月12日 16:10 九哥财经

近年来,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等国都提出了高铁建设计划,总里程预计超过1万公里。

而这些国家高铁建设技术都相对缺乏,这块“大蛋糕”成为多个拥有高铁设计、建造和运营经验的国家积极争抢的对象,而中日正是这些竞争国家中的佼佼者。

一直以来,日本都在全球兜售“新干线”,中国作为高铁建设领域的“后起之秀”,也承接了大量的国际工程。

那么,中日高铁到底谁才是头把交椅?

Round 1

市场上的硬件对比

技术

日本新干线

据了解,日本新干线有一项记录:自运营50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因列车冲撞或脱轨导致的死亡事故,全线所有列车年平均延误时间不到1分钟。

列车即便是遭遇大雨等恶劣天气,依然能保持高速运行,此外还包括轨道抗震加固以及全球领先的防脱轨装置等。

中国高铁

而中国高铁技术“后来居上”,目前无论是从行驶里程和规模上看,还是在技术和可靠性方面,并不弱于日本。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地理和气候环境复杂。中国在这种不同地理环境下成功建设和运营庞大高铁网络,向世界表明了中国高铁技术的成熟与安全。

目前,中国高速列车保有量1300多列,世界最多。列车覆盖时速200公里至38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种类最全;动车组累计运营里程约16亿公里,经验最丰富。

在中国东西南北纵深5000公里的广袤大地上,高铁线跨越了各种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其运营总里程达到1.6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一半以上。

价格

中日铁路价格对比

中国高铁从理论上来说更便宜,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更低。

一般情况下,同一个项目,中国建设高铁的国际报价为每公里0.3亿美元,而日本则为每公里0.5亿美元,差距很大。

总的来说,中国在高铁领域属于后来居上,也就是说尽管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由于研发高铁技术的时间并不长,国际社会对中国高铁技术的认识度不够。

而日本的情形则恰恰相反。日本研究和运营高铁的历史较长,技术成熟,已经获得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但建设费用高昂。

Round 2

国内乘客的感受对比

买票

日本篇

基本上,日本铁路的运营就如同国内的地铁一样,强调的是便捷和效率。因此,日本铁路买票乘车的方式很多,比如在所有车站的窗口,自动售票机,网络,手机等。

此外在很多与铁路有协议的大的旅行公司的店铺也可以买到车票。

这样的话,除了旅游旺季,买票在日本根本不是什么费事的事情,普通人都是到了车站才买票,绝对不用提前几天找代售点去买票的。

中国篇

而中国买票比较麻烦,要么去火车站排队,要么在市区内寻找代售点。

这两年铁道部终于增加了很多代售点,但是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代售点需要5元/张的手续费。

并且如果需要退票,还得自行跑到火车站去办理。我想这是很多人无法忍受的。

车票

日本篇

日本车票分为两种

指定席车票和自由席车票。

指定席车票是指定车次有座位的,而自由席的车票是不指定车次,因而也是不确保有座位的。

月票

其次,日本铁路还有所谓的月票,即每天都乘坐的多次票。多次票是有折扣的,因此很受一些通勤族的欢迎。

日本铁路与旅游公司合作,还推出了一日票,即一日之内在一定范围内任意乘坐的,特别适合一日游的游客。

中国篇

候车时间长,站票和座票价格一样

中国铁路的车票只能买固定车次的车票,万一错过,也没有办法自动换乘下一车次的车票,人们为了避免错过,只好增加提前候车的时间。

中国铁路也会卖站票,可惜这完全是列车超员的做法,是降低了所有人的乘车舒适度。

更加令人诟病的是,站票的价格是和座位票一样的。

中国没有月票和一日票

同样,中国铁路是没有月票,没有一日票等等的服务。

观点

官媒一直报道,高铁如何如何,确实我国这几年高铁的发展确实"快速"无比,但别忘了人家日本已经运营新干线很久了,无论是新干线的质量,速度,服务意识,还是软件上的便利,贴心,我们还差的很远。

与其在媒体上大声说自己强大,还不如踏踏实实的坐下来继续改善自己的不足,一看"日本"这两个字就开始激动的官媒,你们该歇歇了。

(注:本文转载自花生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