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网易有道公布旗下人工翻译服务平台有道人工翻译订单量突破100万单。并称,最快一分钟就可以给出结果。
100万订单量到底是个什么概念?要说在大型电商平台,一天就有上千万订单量。但是在翻译行业,100万订单堪称巨无霸。根据相关数据,目前国内排名前十的大型翻译公司,1万单的年订单量即是一个很高的门槛。100万单的量,至少是一些翻译公司年订单量的几十倍。因此,对于有道人工翻译而言,100万订单量可以算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存在,这证明以互联网形式来做翻译具有明显的优势,且在效率上,比传统翻译公司从线下向线上转型过渡后的形式,要高的多。
同时,这个事件也让大家开始重新审视翻译行业。谁也没有想到,有道在做词典的同时,竟也将人工翻译做到100万订单量的规模。人工翻译能够做到这个成绩,得益于在有道人工翻译的C端到B端的发展模式,包括有道词典在内的有道系语言翻译类产品超过7亿的用户,其中一部分正在不断地转变成有道人工翻译的忠实用户。
基于互联网,有道人工翻译可以做到规模快速扩张与业绩高速攀升,同时能够更好的服务C端用户。但翻译行业目前3000亿元左右的市场,大部分市场份额仍旧在线下。同时,这也是一个极为传统的行业,需求高度分散且低频,构成上则以中小型翻译公司为主体,行业整体效率非常低。种种现状与数据表明,该行业亟待升级。但因为行业过度分散并缺乏好的“互联网+”解决方案,想要转型也是极为困难。
因此,本篇主要跟大家聊一下,翻译行业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当然,更多的还是要与大家探讨,翻译行业应该如何升级转型。
翻译市场大份额仍在线下,互联网翻译平台寡头效应已成
2014年,我写过一篇讲述翻译行业当时状况的文章。现在时隔3年,如果是在遵循摩尔定律的互联网行业,产品及模式早已迭代多次。但是在翻译行业,这三年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如果说有变化,可能就是淘宝上的翻译店铺多了,烧钱做百度推广的企业多了。这里,再简单说一下该行业当前的基本情况。
在市场规模方面,翻译行业是一个需求高度分散的行业,且低频,大多都是在学校等机构组织周边的三两个人就能开工的作坊式小型翻译团队,真正成规模的公司并不多。据中国翻译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语言服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翻译行业创造的产值约为2822亿元。其中,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人员,到2014年约有6万人,翻译从业人员保守估计达50万人。
市场格局上,目前,人工翻译市场的商家,大体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传统的线下翻译公司;
第二类,淘宝等平台上的小作坊式翻译团队;
第三类,互联网人工翻译平台,比如有道人工翻译。
目前而言,虽然在线翻译层出不穷,但最大的公司目前还是传神等传统翻译公司。最大的企业,年营收在几个亿左右,其中,营收上亿的公司,大概有十来家。线下的中小型翻译团队,有些为了多接订单,已经在淘宝、微信、威客等线上平台开店,还有部分在做各种网络推广。
互联网翻译平台,目前有有道人工翻译、百度人工翻译等较大规模的公司,这两家占线上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有道人工翻译上线于2012年,百度人工翻译2016年开始做。有道人工翻译是由网易自营的产品模式,生产端是众包的工作方式,有道全程质量把控;百度人工翻译则是只出流量入口,而将整个生产流程外包给了其他传统翻译公司。严格来说,这仍旧是传统的翻译模式。所以,真正基于互联网作为主要商业模式的翻译平台,有道人工翻译很有代表性的,同时也是市场份额最大的。寡头效应,是目前互联网翻译平台的主要特点。
C端到B端的发展模式,成翻译行业商家关注焦点
对于翻译行业的升级转型,很多企业都有探索,有线下企业的互联网化尝试,也有平台型企业通过资源整合的形式去做翻译,更有百度翻译那样的互联网入口+传统翻译社的模式。有道则依托于词典、翻译官等基于机器翻译的免费的语言服务产品,专注于从工具到服务,将10年来积累了7亿的C端用户的一部分,转化为人工翻译用户。
亦即:有道人工翻译从C端用户做起,进而服务中小B端,再进一步则是服务大型企业。这就是其C端到B端的发展模式,具体到发展逻辑上,有道人工翻译走的“CtoB”路线,即通过C端用户跑通一整套服务体系之后再开始服务中小微B端,并计划在下一阶段和大型企业进行合作。
从C端到B端可以看做是用低频打高频,C端用户的需求虽然少却是刚需,付费意愿较强。而传统模式下散客只能在淘宝等平台上寻找翻译服务,或者找相熟的懂些翻译的朋友帮忙,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他们对于专业的翻译解决方案有一定的诉求,这应该也是有道人工翻译以“让更多的人更方便地去使用人工翻译”为愿景的主要原因。
其实有道人工翻译的“CtoB”路线,也可以看作是因客户需求而发展出的服务模式。其创造性地满足被传统翻译公司忽略了的C端散客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挖掘了市场潜力,对整个翻译行业都具有积极地推进作用。同时,有道人工翻译团队在产品方面对用户体验的重视,以及行业发展的前瞻性,在此发展模式中也能体现出来。
因为有道人工翻译的成功,C端到B端的发展路径也就成为行业众商家关注的焦点,这其中对传统企业又什么启示吗?总结起来,有道人工翻译之所以能成功,大概因为以下三点:
第一,有包括有道词典在内的语言翻译类产品矩阵,这是其C端用户到B端企业业务过渡的基础;
第二,有道词典拥有7亿用户具备流量优势,即便是老牌的金山词霸、灵格斯词典等同为互联网工具,也做不到这一点;
第三,传统翻译公司或团队缺人才做事,缺钱做规模,缺运营经验做产品,同时他们也不可能做出另一个有道词典。
所以,我才会说C端到B端的发展模式,是有道翻译独有的,甚至称之为“有道模式”也不为过。
事实上,有道人工翻译在更大的B端方面,也已经拥有一些大客户。他们加入了亚马逊的全球供应商网络,也是暴雪嘉年华中文直播同声传译的供应商,类似的合作商,还有很多。虽然互联网企业对于拥有互联网科技基因的人工翻译项目,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但前提还是能够提供高质高效的翻译服务。从目前的案例库来看,客户们对其表现都很满意,平台整体的用户净推荐值高达80%。
除此之外,有道人工翻译也为其B端客户开放了API接口,并提供基于神经网络翻译的人机翻译定制服务。将接口开放出来直接对接到友商平台,提高了双方业务对接的效率,同时更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也是一个创新。
翻译行业亟待转型升级,“有道模式”或成行业互联网+催化剂
在商业模式上,其实有道词典单凭流量变现,就可以过得不错。但面向整个翻译行业的商业模式,不能只考虑流量变现,否则就与其他工具没什么区别。而流量能不能长期维持,也是一个问题。即便有道词典等系列产品能够一直维持7亿用户的超大流量,但流量变现并不是有道的初衷,如何改变翻译行业的现状,并从中探索出更好的商业模式,才是有道人工翻译的最终理想。所以,如何进一步变现是产品成熟之后必须思考的路径,有道翻译需要探索能够带来更大利益的商业模式。
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应该能够给行业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并能够与价值链上的伙伴们一起做大整个行业乃至产业,从而提高行业的整体效率。C端到B端的发展方式,是有道的初步探索,从与网易有道市场副总裁刘韧磊的交流来看,今后,有道人工翻译可能还会衍生出更多与产业链商家互利共赢的模式。例如,除了有道人工翻译之外,有道也推出了针对在线教育服务的产品——有道精品课。
从有道人工翻译的发展路径,以及更多翻译平台的发展现状来看,传统翻译企业想要真正从模式上实现互联网转型,是非常难的。传统商家缺少互联网基因,缺乏互联网相关的技术与经验,仅靠翻译公司们自身的互联网探索,不仅速度太慢,成功的可能性也非常渺茫。大部分商家,有规模而缺技术,有订单而效率低,成本不断提高而订单又被互联网平台逐步蚕食。长期下去,行业定会出现整合与洗牌,。因此,翻译行业,急需行业变革与产业重塑。
在我看来,未来摆这些翻译公司或团队面前的,可能只有下面几条路:
第一,与有道翻译这样的商家合作,借用新技术新模式进行升级转型,所有在职翻译人员都可以变为众包的兼职模式;
第二,如果是大型翻译公司,可以通过合资入股的方式,投资或购买有技术的公司,以此达到升级转型的目的;
第三,彻底转型到产业链上游,通过投资相应的翻译项目挣钱;
第四,只做专业领域的小而美,将所在领域的专业翻译做到极致。
若细心观察,你会发现,这其中无论是那一条路,都与互联网翻译平台以及新技术有着多重交集。所以,“有道模式”可以为众多商家转型升级所借鉴,同时有道翻译也可以成为众多商家合作的对象。事实上,现在已经有很多翻译行业的商家与有道洽谈合作,有道也正在进行下一步基于行业的战略布局。
有人经常会问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到底有多大区别,其实有道人工翻译这个案例已是非常典型。从第一单生意到突破100万单,有道人工翻译用了5年时间,这在传统的依靠招投标的翻译公司,是不敢想象的。而重点在于,这些公司是还无法复制有道人工翻译的模式。
但话又说回来,其实从传统翻译社到互联网翻译平台,中间也就只差一个“有道模式”。只要这些翻译社能够做到开放与融合,能够与有道人工翻译这样的企业多多合作,也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王吉伟,商业模式评论人,专栏作者,关注TMT与IOT,专注互联网+及企业转型研究。微信公号:王吉伟(jiwei1122)】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