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11连阳看得心痒痒,大牛市要来?5个角度分析

A股11连阳看得心痒痒,大牛市要来?5个角度分析
2018年01月14日 17:52 牛熊交易室

2018年好大一个开门红,从2017年的12月28日算起,A股已经连续上涨11天了,这在A股27年历史上也是很罕见的。一些人开始臆想,是不是大牛市要来了。

2018年初的11连阳,从内部看是延续2017年的结构性行情,尤其是周期股轮动,在涨价驱动下引发了行情。从外围市场看,海外市场也都是一片红。这是内外结合的结果。

从内部的基本面看,2018年年初资金面出现好转,国债收益率等利率大幅下跌;部分城市放宽限购政策,使得房地产股出现大涨;而一些经济数据的发布,市场对经济预期也趋于向好。

11连阳确实很有诱惑力,因为在A股市场历史上至今只出现过两次11连阳。我们首先来比较一下这两次11连阳的情况,看看会不会有大牛市诞生。

第一次11连阳是在2006年6月,2006年6月15日至27日创出11连阳,正处于2006年-2007年大牛市初期,此后股市展开了一轮气势磅礴的大涨行情。

第一,从市场背景来看,2018年初的11连阳,很难出现历史的简单重复。与之前明显不同的是,这次的11连阳行情并不是出现在牛市中,至少当前还没有形成牛市共识,本次市场属于结构性慢牛,是2017年行情的延续。

第二,不仅市场背景不一样,两次11连阳的市场表现的行情结构也不一样。

2006年6月15日至6月29A股正处于一轮牛市启动前的底部,沪指走出11连阳的当天,个股全面普涨,下跌个股不足100个。

2018年初的11连阳,是权重股的行情,深证成指阶段上涨5.05%,同期中小板指、创业板指表现大为逊色,中小板指仅上涨4%,而创业板涨幅更小仅2.32%。

其中上证综指前50只权重股自2017年12月28日以来平均上涨6.14%,超过了沪指同期4.68%的涨幅。前十大权重成分股表现更为出色,说明还是权重股的行情。

此外,也不是个股普涨的局面,在沪指稳步上涨过程中,个股普涨的情况并不多见,仅在1月2日沪市个股上涨超过1000只股票。指数飘红的背后,不到400只股票的涨幅超过了沪指4.68%的涨幅,即超过7成个股都没有跑赢同期指数,这是延续去年的投资风格,继续演绎二八分化的结构性行情。其中1月12日,27只股票盘中创出历史新高,但两市中有近70%的个股下跌。

第三,从成交量上看,随着沪指近期连续走高,其成交量却日渐萎缩。上证指数成交额继1月8日创阶段新高2862亿元后,开始逐渐滑落,本周后两天成交额均不过2100亿元出头。

第四,我们从这轮行情驱动因素看,属于周期股在驱动,在大宗商品涨价的刺激下轮动了起来,水泥、化肥等表现出色,但近期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调,周期股空间也有限,很难说牛市来了。

最后,我们从牛市的规律来看问题。从牛市的规律来看,过去24年中基本6-7年才出现一次大牛市,我们看看此前3轮牛市的产生与结束。

1996年牛市开始起步,1999年在5.19行情刺激下,进一步走出一轮牛市,2001年结束;然后在股改的催动下,股市于2005年6月6日触及998点后开始反转,但2006年11月起通胀压力加大,货币政策不断收紧,叠加美国次贷危机升级,全球金融市场普遍发生动荡,内外双重不利因素冲击,于2007年10月结束;再到2014年7月,在2013年出现1849点后徘徊了一年多,才启动一轮新的牛市,但这轮牛市种对杠杆资金的清理在2015年6月份引发股灾,行情就此终结。

综合以上,基本是每6-7年才出现一次牛市。按此规律推算,2018年出现大牛市的概率很低。

牛熊交易室认为,2018年的市场行情属于2017年结构性慢牛的延续。无论从政策上,还是市场风格上,投资者结构上,包括市场的资金面供需层面讲,都不会在短期爆发大牛市,很可能还是结构性慢牛的延续。

但同时我们也要居安思危,2018年初如此红,很容易让人松懈,对很多灰犀牛问题视而不见,这反而会爆发黑天鹅。具体我们后续分析系列问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