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格隆汇·筱墨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题记
今年是中国六十七周年华诞,与每年的国庆节假一样,全国各地张灯结彩,大街小巷洋溢着欢乐的氛围,绚丽的烟火在夜空中飞迸呼啸,奔腾,是那么的耀眼夺目。但是对于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郑氏家族而言,在这个热闹非凡的国庆节期里,热闹都是别人的,留给他们的只有无限的悲伤。
就在国庆节前夕,9月30日郑氏家族通过电子邮件发布公告称,周大福集团及新世界发展创办人郑裕彤昨晚因病去世,享年91岁。以下是讣告原文:
(讣告原文)
郑老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令我等后辈望尘莫及。郑老大半辈子的青春热血都洒在了香港的土地上,没了他,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或许将失色不少。
(随处可见的周大福珠宝店)
当我们行走在香港的街头,随处可见周大福珠宝的身影,这家上市仅5年的公司已经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纯珠宝商。而位于维多利亚港的那座飞鸟展翅式的香港国际会展中心是香港最新建筑群中的代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盛典就是在此举行,那时香港国际会展中心就已经成为了国际瞩目的焦点。
(香港国际会展中心)
看似没有任何关系的周大福珠宝和香港国际会展中心,实则背后都和一个人有关。他就是郑裕彤。一个13岁就开始闯荡江湖的小伙子,风雨兼程数十载,一手缔造了两个华人社会的顶尖企业:周大福与新世界,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一、金铺打杂工成珠宝大王,苦尽甘来
郑老能够有今日之成就,离不开他自身的努力和商业天赋,毕竟他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而是出生于广东顺德一个十分贫寒家庭,家里有5兄弟,做为长子的他无疑需要早早的承担起肩上的责任。
1925年出生的他,经历过中国最动荡不安的岁月:八年抗战、四年内战、十年文革。13岁那年正值日军侵犯广州,为避战乱,他只身一人去到了澳门周大福金铺--即如今周大福珠宝前身打杂。值得一提的是:郑老的父亲其实和金铺老板周至元是患难之交,并且周郑两家"指腹为婚"约定了亲家。
但当时的郑老并不知情,主要是双方父母担心他以"郎婿"自居而不求上进。而郑老在金铺做打杂工期间,得到了未来岳父周至元的教导,差不多4年就掌握了做生意的基本套路,对人心和市场的洞察能力十分突出,让周至元甚是满意,1943年将女儿周翠英下嫁给郑老。
你可以说郑老今日的成就,得益于他有一个当金铺老板的岳父,但是你不能否认他自身的努力与商业天赋。试问如果郑老在当打杂工期间好逸恶劳,金铺老板会将自己的女儿下嫁给这么个穷小子吗?商人毕竟是重利的,岂会因为一句指腹为婚的口头约定将自己的女儿和事业随随便便托付呢?
事实证明,周至元的眼光是不错的。郑老入赘后,即成为郎婿后开始帮忙打理着金铺的生意,表现出极高的商业天赋。1946年,战后的香港人口激增,市场复苏。他带着一两个伙计,在香港皇后大道中148号,成立周大福金行,开出自己的第一家店。
如果说郑老能够将周大福做大做强的秘诀是什么,我想离不开他爱学习、爱思考、爱总结的习惯。他在香港开店期间,很少会呆在店铺里面做生意,而是在营业期间外出考察同行的经营之道,并且不断总结经验。
正是这种好习惯培养了他敏锐的市场洞察力。1955年,香港在慢慢的繁荣,郑裕彤预见到珠宝业的发展前景,开始由单纯的黄金转向兼营珠宝生意。1956年郑老从老股东手中得到了股份,岳父周至元虽然还保留了部分股份,但是已经将经营大权交给了郑老,至此郑老完成了由打杂仔到上门女婿,最后到周大福珠宝新主人的完美蜕变。
(9999金)
掌权周大福后的郑老没有迷失前进的方向,他没有停歇下来享受一下大权在握的快感,而是继续马不停蹄的赶路。因为此时的香港黄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金铺可谓是遍地开花。同年,他力排众议、迎难而上在市场上首推9999金,打了漂亮的一仗。1984年香港政府为黄金制品立法,将周大福首创的999.9纯金规定为足金饰品成色含量标准,就这样周大福首推的9999金成为了行业的标杆。
60年代的周大福在金饰业务上做的是风生水起,而在珠宝业务方面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成绩。60年代的珠宝首饰的买卖是需要DeBeers牌照的,否则无法经营。一张牌照岂会难倒郑老呢?1964年郑老到南非买下一间有DeBeers牌照的公司,此后又购得了多张DeBeers牌照,成了香港最大的钻石商。从此周大福黄金、钻石两瓣"通吃",高峰期更包揽全港钻石入口量三成,而他也赢得"珠宝大王"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郑老在经营管理上也很有自己的一套。现代企业管理流行的员工股权激励机制等,他几十年前就开始在实施了。1960年,郑裕彤将周大福改革为香港金饰珠宝业最早的有限公司机构--"周大福有限公司",并将部分股份派给优秀职员。
郑老出生贫寒,从一名金铺打工仔成长成为香港珠宝大王,让周大福从澳门的一间小金铺成长为今日全球市值最大的纯珠宝商。离不开他爱学习、爱思考、爱总结的好习惯,当然我不否认他有一份好运气,能够成为金铺老板的上门女婿,拥有了一个新的人生的起点。但是运气是什么?我想所谓运气是机会遇上了努力。假若郑老年少时是一个不求上进的人,即使依靠父亲和金铺老板的关系成功进入金铺打工,但他能够成为金铺老板的女婿吗?能够成为香港的珠宝大王吗?所以当我们没有走好运的时候,先不断努力前进吧!否则遇上机会,我们也无法使之成为我们的好运气。
二、逆市而动“鲨胆彤”,登人生巅峰
显然,郑老不满足于"香港珠宝大王"这么一个称号。当人家还在夸赞他在珠宝行业取得的成就时,他就已经大胆杀入了地产界。正是因为他身上大胆的特质,外界称之为"鲨胆彤"。
在我看来,郑老身上那种"鲨胆彤"的特质,是源于他发自内心的自信,他相信自己的判断从而才敢于在别人都恐惧的时候进入地产界,这也是许多老一辈香港企业家所具备的特质。而这种自信来源于什么?来源于企业家自身具备的商业天赋,对市场足够敏锐,以及能够预判市场后期的态势。
回顾动荡的文革十年,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但是那段黑暗的岁月,也成就了一批超级富豪。
(1967的香港街头)
60年代中期香港受"文化大革命"影响陷入一片动荡不安的局势之中,那时的香港可谓是风雨飘摇。其中著名的六七暴动和五月暴动回忆起来,相信还令许多老一辈的香港人胆战心惊。
政局动荡不安,经济形势又会好到哪里去呢?对于投资者而言,宏观环境是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投资更多的是投资的一个大市。于是在这种背景下,许多香港富人都将土地、房产低价抛售,以求落袋为安。
但是郑老面对风雨飘摇的香港,他毫不畏惧局势动荡,反而逆市而动,趁机收购了大量土地,1968年是郑老收购土地最多的一年。当时面对崩溃的楼市,逆市而动抄底房地产的不止郑老一个人,还有今天香港富豪李嘉诚等人。我想,敢作敢为、魄力、眼光是老一辈香港企业家身上所具备的共同特质,有时候我忍不住思考到底是当时的香港成就了今日的他们,还是当时的他们成就了今日的香港呢?
郑老等一批香港企业家抄底之后,香港地产业在经历过一年多的低潮开始缓慢的回升,1970年香港地产业开始全面兴旺,郑老和其他抄底人士的财富因此呈几何级数上升。魄力和眼光是成功企业家缺一不可的能力,而"鲨胆彤"的称号,只是港人对这种敢冲、敢拼的精神的形象注释而已。
从之前抄底地产的投资中,郑老获益匪浅。同年,他与当时的香港银行领袖何善衡、新鸿基企业主席郭得胜等人组成"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并以57%的股份成为新世界大股东,全面向地产进军。
阵容如此强大的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在地产投资的战役中自然是战绩显赫。
两年不到的时间,新世界以每股面值1元、认购价2元,集资1.6亿港元成功上市,并且幸运地避过1973年股灾危机。
1982年,全世界超一流的豪华建筑新世界中心竣工了。其中新世界酒店和丽晶酒店都进入了世界十大酒店的行列。虽然当时他付出了香港最高的地价,但是如今这块地每年都能为他赚数亿港元。
1984年郑老斥资18亿联合香港贸易发展局建造香港国际会展中心,并以令人惊叹的高超手腕把英国女王请到奠基仪式,女王为奠基仪式铲了第一锹泥土。他和新世界发展因此名声大噪。
这就是"鲨胆彤"称呼的内涵:有眼光、有魄力,敢于押注自己看好的行业和企业。
1988年,郑氏家族邀请林百欣、赌王何鸿燊收购亚洲电视台股权,郑裕彤入主亚视董事局,担任主席。郑裕彤聘请有电视业女强人之称的周梁淑怡出任亚视行政总裁,周梁淑上任后就不惜成本向无线挖角,自此,香港传媒业进入无线亚视大纷争时代。
1993年5月,还收购了瑞士一家拥有40间酒店的集团,使新世界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酒店管理集团之一。
至此,郑老"鲨胆彤"的称号在业内可谓是如雷贯耳,他的事业也到达了人生巅峰。
(北京新世界百货)
对中国的信心,促使他开始在内地投资,在北京、广州、西安、杭州我们都可以看到他投资的酒店、艺术中心和高速公路等。
他是珠宝大王、是地产大亨,更是慈善大家。从1978年捐资180万港元扩建顺德华侨中学开始,郑老便大量捐赠内地公益事业,仅仅在顺德的捐款就已超过2亿人民币,捐助对象涉及教育、医疗、体育等多个领域。
郑老一生都奉行"心诚体勤",他一生中差不多每天12小时在工作。直至2012年身体出现不适,宣布退休。
而在交班前,他还在进行最后部署:新世界中国的私有化与大举清空内地房地产项目,当时有外界传言郑老此举是为了让儿子接班更加容易,和当时香港地产界的另一位风云人物李嘉诚迁注册地有着一样的意图,不得不感叹香港企业家的深谋远虑。
2012年2月尾,郑老宣布退任新世界发展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职位,由儿子郑家纯接任。
三、狮子山精神,今安在否?
2008年,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郭氏家族内乱,郭得胜夫人邝肖卿取代长子郭炳湘成为新鸿基地产董事局主席。2012年3月29日,新鸿基地产联席主席郭炳江及郭炳联涉嫌贪污被捕。经历过内讧与官司的郭氏家族虽雄风犹在,但已不复当年之勇;
2014年以来,四大家族之"超人"李嘉诚开始不断外迁名下上市公司注册地,转移资产,撤离香港,转而加速海外投资的步伐。很多人感叹:代表香港奋斗精神的李超人跑了。
而四大家族另一李氏家族的李兆基现年也已经88岁高龄,不禁感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而随着郑老的与世长辞,曾经叱咤风云的香港四大家族四去其三,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他们曾经都是香港狮子山精神的代名词:不畏艰辛,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精神,加上超越常人的智慧与眼光,在逆境中逆流而上,一手缔造了自己的财富帝国。
1973年的香港电视剧《狮子山下》开播,持续了21年,剧中塑造的一个个逆境中拼搏前行的草根阶层,正是老一辈香港人的真实写照,剧中香港普通市民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也激励着那个年代的香港人为美好生活而努力,主题曲《狮子山下》唱响香江。
而狮子山精神,今安在否?
时光荏苒,这么多年过去了,香港早已不是昨日的香港了。我们可以看到曾经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香港老了,病了,卡住了。
人口老龄化、制造业空心化、房价居高不下、政治分歧、族群撕裂、政府少担当等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放任这些问题不管,我不知道病了的香港还能坚持多久?
治愈香港的良药是什么呢?我想唯有老一辈身上的狮子山精神!
当所有香港人统统站出来,发挥老一辈香港人开拓进取、敢闯敢拼、自强不息的精神,为香港的变革多一份担当、做一份努力,问题总会有得到解决的一刻,也许需要一年、二年、十年……甚至是一代人、二代人的努力,但是问题总会解决,不是吗?
最后我想以《狮子城》的歌词结束本文:
人生中 有欢喜/难免亦 常有泪/我的大家 在狮子山下/相遇上总算是 欢笑多于唏嘘/人生不免崎岖、难以绝无挂虑/既是同舟 在狮子山下/且共济 抛弃区分求共对/放开 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 誓相随/无畏更无惧/同处海角天边/携手踏平崎岖/我哋大家 用艰辛努力 写下那 不朽香江名句/放开 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 誓相随/无畏更无惧/同处海角天边/携手踏平崎岖/我的大家 用艰辛努力/写下那 不朽香江名句
希望所有香港人能够继承郑裕彤先生等老一辈香港人的狮子山精神,为香港的变革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期待一个繁荣、美好的香港重新崛起。
欢迎登陆『格隆汇』官网www.gelonghui.com
或下载『格隆汇』APP,获取更多精彩资讯,与作者直接交流!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