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商业地产界,喜欢以欧美为师,香榭丽舍、第五大道……吸引着一拨又一拨中国考察者的目光,但无论是文化传统、消费氛围还是社会环境,欧美与我们差距实在太大。实际上,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在这条道路上走得就很远了。也真是因为如此,日本才一次又一次吸引国民买买买。
近两年,旅行的国人在日本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买买买的热潮,永旺、伊藤洋华堂、西武百货、7-11、优衣库、MUJI、大创……日本的零售品牌,也越来越为国人所熟知。不但如此,事实上,日本实体商业也确实独具特色,并且非常成功。
从一开始,日本的商业项目就独具特色并极富创新性。
日本百货店起源可以追溯到1904年三越吴服店发表的“百货店宣言”。1914年,三越百货店正式在东京都内开张,标志着作为实体形式百货店的诞生。
购物中心对于日本来说是一桩舶来品。日本的购物中心起源于1960年代,即二战之后的经济复苏期。当时,从事食品和耐用商品销售的日用品卖场开始形成分支,从事于购物中心的开发工作。1969年日本第一座大型、以百货公司为主力店的购物中心——玉川高岛屋购物中心在东京都世田谷区开业。以玉川高岛屋为代表,日本开始发展大型购物中心。
不过当时的购物中心理念仍未摆脱百货公司的格局,所提供的服务也较为有限并且集中。在日本,城市中的火车站是货物储运中心以及公众聚集场,而早期的购物中心大都以火车站为中心进行开发,因此在当时购物中心是以市区内的购物中心为主。
从1970年代开始,一些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公司将欧美购物中心的模式引入日本,而且此时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小汽车,郊区住宅也发展起来,借助这个时机,日本郊区购物中心开始兴起。1990年代是日本购物中心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以现存购物中心的数目为基础,有将近40%的购物中心是在这个阶段建立起来的。
与欧美不同,日本的商业项目要密集得多,这一点与北京、上海等都市相似,日本的商业项目也早就走上了小型化的道路。
与美国相比,日本地少人多,土地资源昂贵,因此土地利用率较高,购物中心也以多层为主,停车场配置率低,而美国则以大面积停车场和二层建筑为主。相对而言,日本公共交通便利,到购物中心的消费者也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小区型购物中心正在日本快速增加,成为近几年购物中心产业发展的主流之一。其出现的原因在于早期因竞争关系,日本购物中心都走美式大型化路线,但由于投资及经营成本比较高,难以达到损益平衡,加上近年来大型店(GMS)营运走下坡,业者纷纷转型开设新形态的、规模较小的购物中心以贴近市场需求。
此外,体现购物中心新型发展模式的lifestyle centers 近些年在日本也开始有了发展,该模式亦源于美国,一般处于市内,定位中高端,相比较大型的Mall而言,其市场半径要小,但是其服务的大都是较为富裕的人口,其建筑设计不再是封闭型的,而是低密度开放式的,以营造体验式的,更加休闲、娱乐的消费环境。
日本购物中心早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竞争时代。贴身肉搏战之中,绝大多数的购物中心都陷入了销售不振中。也正因此,近年来日本购物中心已经改弦更张,越来越注重差异化,种类也开始变得丰富,有再开发型、火车站大厦型、折扣型、郊外型、生活样板中心型和主题型等,而且许多购物中心还添加了一些从未有过的“新”元素。
日本人注重细节。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流露出精致感,而这种精致感和法国人充满艺术气息的精致不尽相同。它更多地表现出日本人对细节的态度——细节和整体对生活的意义是同样的,而整体的品质和可靠是基于每一个细节的精致,粗糙的细节不可能产生优质的整体。
也正是因为这种高规格的服务和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舒适的体验度,一次又一次的额吸引着大批的中国国民在日本买买买,也真是因为中国人的买买买,一次又一次的推动了日本的发展。
本文由贝才说(微ID:wlbj88)供稿,主要对油银等大#宗商品行情分析和指导,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非诚勿扰!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