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珍集团理查德·布兰森:英国超级跨界品牌创造者

维珍集团理查德·布兰森:英国超级跨界品牌创造者
2017年04月21日 16:55 大嘴章鱼
点击上方“IBD人物汇” 欢迎订阅!

维珍集团作为英国私营企业巨头,旗下有近200家公司。维珍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理查德·布兰森,17岁创办杂志,后进军唱片业,让滚石乐队等成为了其旗下歌手,80年代,布兰森通过维珍航空一举成功。布兰森是当今世界上最富传奇色彩和个性魅力的亿万富翁之一,叛逆、大胆、高调是他的标签。英国女王授予他爵士头衔。

17岁白手起家

像很多“书读得不好鬼点子倒挺多”的孩子那样,理查德·布兰森从小学习就不好。17岁那年,他拿着母亲所给的充作邮资和电话费的4英镑,与一个朋友在半间地下室里创办了一份面向年轻人的《学生》杂志。1968年,杂志正式发行。布兰森就读的斯顿公学校长为刊物写的贺词是:布兰森,我向你祝贺!我预言,你小子日后不是坐班房,就会发大财!

刊物发行后引起轰动。名噪一时的摇滚巨星滚石乐队主唱米克·贾格尔和甲壳虫主唱约翰·列侬都曾接受过该杂志专访。列侬还专门为该刊创作了一首歌曲。几年后,《学生》面临困境。布兰森又突发灵感,决定在该杂志的封底做广告,低价邮售音乐带。由于当时英国专卖店销售音带的价格昂贵,他的创举引起了极大反响,订单源源不断寄来。

到1972年,布兰森在英国各地开设了数家维珍音带连锁店,并成立了一间音带录制室。1973年,首张录制的迈克·奥德菲尔德的《管钟》专辑一炮打响。随后,菲尔·柯林斯、博伊·乔治、滚石等大牌明星和乐队纷纷与之签约。至此,维珍品牌推出,布兰森迈出了他成功的第一步。其后的10年间,维珍唱片在英国娱乐界成为了举足轻重的品牌。

各个行业勇试身手

1984年,布兰森进入了门槛非常高的航空业,成立了“维珍大西洋航空公司”。这在当时被很多业内人士看作是“自杀行为”。为此,他还不惜与英国航空业老大英航打了一场轰动一时的官司。最后,他赢得胜利,保住了在大西洋两岸的运营权。

1994年,布兰森又成立“维珍可乐公司”,维珍可乐在欧洲的销售量一度比百事可乐还要多;1996年成立了维珍铁路公司,并雄心勃勃地要将其发展成为全欧洲服务质量最好的公司;1999年宣布成立维珍电信公司,并致力使其成为全球性的移动电话公司。

2009年,Virgin正式进入赛车界,2009年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的新车队布朗GP的首家赞助商就是布兰森带领的维珍,维珍占领了BGP(布朗GP)赛车最显眼的广告位。

布兰森自认为是个对科技不在行的人,他对电脑也不精通。但近年来,他在电子商务和网络上倾注了大量心血。维珍公司网上服务已包括金融服务、机票车票预订、购物等。他计划使维珍赶上英国数字化的潮流,使维珍公司的网站跻身世界10大网站之列,使英国和全世界的顾客能从维珍网上购买到从汽车到CD在内的一切商品。

布兰森经常说,“我要让维珍品牌像可口可乐一样名扬全球”。而可口可乐一直坚守着软饮料的阵地,从不敢涉足自己不擅长的领域,生怕破坏自己的品牌形象。而维珍的触手简直无处不在,从唱片到航空、铁路、电信、大卖场、婚纱、影院、金融服务、可乐……维珍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基本上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实布兰森并非人们想像的那样疯狂,而是一位颇为理智清醒的管理者和营销人。布兰森经常形容维珍集团是一只“跟在大企业屁股后面抢东西吃的小狗”。他有意选定表面风平浪静而消费者并没有获得满意服务的行业为进军目标。“与那些财大气粗且惰性十足的品牌相竞争,很容易做到让顾客感到在我们这儿消费是物有所值。”

如维珍航空在澳大利亚开创飞机上不提供餐饮服务、但实行低廉票价的服务举措。维珍移动电信进入美国市场时,是首家提供预付费业务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布兰森作为企业家和商人的最大天赋就在于他注重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而那些不循规蹈矩的消费者就是他的目标。

这位最能经受风险的企业家对风险相当重视:“我做每一件事情都要检查不利的方面、危险和可能出岔子的地方。”当年开办航空公司,为规避风险他只买了一架飞机,并且和波音公司达成了一项协议,“如果事情办不成能把飞机送回去”。进入移动通信行业时,布兰森认为建网不如租网,将自己的品牌借给了英国第五大移动电话运营商 One2One 公司,成为第一家没有自己网络基础设施的移动电话运营商。

布兰森进入每个行业时,并不是新产品的创造者,但是却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

营销天才

观察理查德·布兰森的传奇人生,会发现他确实是一个杰出的营销天才,他深谙营销就是“出人意料、超越预期”的道理,所作所为,无不让人从大跌眼镜,到耳目一新。包括太空船计划在内,布兰森一生对探索未知充满热情,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个已年过花甲的“老人”,下一步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颠覆世人认知的举动。

总结来看,理查德·布兰森不仅是“品牌延伸必死”这个营销魔咒的终结者,他更是“品牌人格化”与“个人营销”、“内容营销”的先行实践者,他是我们心中近于完美的品牌代言人的典型。

布兰森的亲身实践,应证了对营销的一条理解:营销是我们应对不确定世界的不确定方法,它从不属于任何以往的既定程式,过去有效的,将来未必奏效。营销永远需要不断变化、突破常规、它属于颠覆、属于创新、从本质上属于“未来”与“未知”。

敬请关注“IBD人物汇”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