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身份认证:刷脸与生物特征识别可靠吗?

网络身份认证:刷脸与生物特征识别可靠吗?
2016年06月15日 13:52 收付宝科技

近期刷脸受到很大关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生物识别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室主任李子青,近日也做了题为《解密刷脸与生物特征识别》的演讲。演讲中提到现在的人脸识别技术虽然可以轻松地搞定普通的应用,但是再高端的一些应用,比如涉及到支付等,目前依旧存在着技术和安全性上的问题。并称如果马云本人会授权自己的账户用刷脸来转账,那就“ too young too simple(图样图森破),sometimes naive(有时天真)”了。

人脸识别的流程大致是:首先在图像当中找到人脸,然后把人脸进行一种预处理,进行光照、姿态、表情等等的校正。再用算法对人脸部分进行一个特征的提取,把图片变成二维码。在此基础上进行特征的对比,然后进行身份识别的判决。

那么人脸识别遇到的问题来了,首先就是识别错误的问题。因为没有哪一个人工智能的技术能够保证百分之百。第二个就是这个系统会受到人造假体的攻击。第三就是人脸的变化,例如整容、衰老等。不光是人脸识别,各种各样的生物特征识别,包括人脸以外的指纹、虹膜、眼睛等等一些,它都存在这些问题。

 

机器识别是在大数据当中去搜索人脸,但是机器比较容易受到伪造的攻击,用一张照片或者一段视频一个假体面具就能骗过,而人就能够比较容易地去识别这样一个假体攻击。

除了人脸和指纹、虹膜、掌纹、掌静脉、步态、签名、指静脉等各种各样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之外,还有相对更成熟的电子签名技术。移动端的电子签名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到了推广应用阶段,收付宝科技运用9项技术专利实现了随时随地进行电子签名的安全保障,而且这项技术有《电子签名法》的保护。在进行重要的网络身份识别时,需要把多种生物特征和成熟的电子签名技术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提升它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比如在拍一个人脸的时候,顺便把这个人的瞳孔、虹膜给拍出来,这样既不影响人使用的便捷性,又能提升识别率;比如进行电子签名的同时,顺便采集指纹,把生物特征识别作为密码身份验证的补充,这样不仅不影响使用的便捷性,还大大提高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总而言之,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进入了智能时代,而上一个台阶需要我们在科学与技术上进一步探索与突破。除此之外,人脸识别的应用现存一些安全和隐私的问题,除了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也要结合电子签名等多手段多功能来保证安全,同时制订相关的标准、法律、法规,以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让我们努力并期待一个更有秩序更安全的网络身份识别时代。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