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亿基金产品3月到期 巨亏80%会否再次上演?

17亿基金产品3月到期 巨亏80%会否再次上演?
2017年03月15日 19:54 解读新三板

大量前期通过定增为主的方式涌入新三板市场的投资产品将在今年上半年密集到期,尽管二级市场中砸盘迹象仍未凸显,但基金产品仍面临退出压力。

2015年第二季度,由于A股市场行情好,新三板市场利好消息不断,很多私募积极发行产品布局新三板。

据Choice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参与投资新三板企业的相关基金理财产品为8218只。今年一共有202只基金产品到期,其中124个为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计划;私募股权基金为1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10只;信托计划为14只;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为53个。

仅今年上半年,就有130只新三板投资基金到期,3月份到期的数量是2月份的两倍。从四月份至六月份,每个月基金到期数量均在30只左右。

2015年涌入的基金产品,更接近PE投资,本应设计更长的投资期限,但2015年发行的这些产品中,大部分设置的期限为两年至两年半。

基金产品到期,不得不面临马上退出的压力。

对于一只PE基金而言,从完成募集到实现退出,有一个与LP(投资人)约定好的存续期。在期限到来时,投资项目必须完成退出或者处置,以便于与LP计算投资收益,并按照约定的条款分享这些收益。

如果存续期限来临,一些项目仍然没有退出,有没有找到合适的处理方式,基金管理人头上的“紧箍咒”就会发挥效力,面对LP将承受较大的压力。

根据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截止2016年12月19日,带有“新三板”字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基金产品总共有976只,其中有41只已经清盘,而提前清盘的就有39只,正常清盘只有2只,还有3只延期清盘,正在运作的有931只。

从已清盘且披露过信息的6只券商资管产品来看,微赚一点或略亏占到4只,一只回报超过23%,但有一只亏损却将近80%。

这只叫广发资管新三板衡锐1号的基金成立于2015年4月7日,规模为0.8亿元,去年10月10日该产品存续期满到期终止。

成为6只基金中亏损最大的一只,原因在于追涨杀跌。

该基金也是6只产品中操作最频繁的一只,据Choice,2015年二季度末股票持仓占比10.6%,此时正是牛转熊之时,高位进入后,到第三季度末仓位将至4.55%,持有最多的股票从仁会生物(830931)变成了深冷能源(831177);第四季度,又开始大幅加仓,季末仓位已增加至39.44%,此时第一大持仓股又变成了联讯证券(830899)。

2016年的操作与之相似,第一季度仓 的位降至25.72%,二季度又增至40.63%,三季度又将至12.79%。

最终,其亏损达到76.51%。

相对而言,中信新三板增强分级1号要稳健精准得多,从2015年4月成立10日至2015年10月13日到期,规模为2.1亿。

短短半年,投资回报率达到22.86%。主要采取的策略为低仓位,六月份就进行大幅减仓,躲过了股灾的大跌,稳住了收益。

而其余几只基金产品中有3只产品,整体保持了微赚或略亏,基金经理选择的策略是大量配置货币基金,也较早地进行了清算。

今年3月,有20只基金产品面临清算,其中泰达宏利硅谷天堂新三板定增、北京天星东方(有限合伙)、财通基金-创唯先新三板1号三只产品已经到期,成立于2015年3月10日的北京天星东方已于3月10日到期,规模为0.4亿,从choice公布的投资回报来看,自成立以来,该产品的回报率高达57.96%,也成为今年截至目前已公布数据的产品中回报率最高的一只。

那么对于即将到期的产品究竟如何退出,也是投资人和市场关注的一个问题。

在新三板流动性没有提升的情况下,一家参与新三板投资的私募机构曾指出,一般而言,很多产品退出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这两种情况实质上是依据投资标的的优劣。

如果所投对象如果较为优质、成长性不错,这类产品退出仍然存在机会,如目前一家机构或股东在如今流动性低迷、估值偏低的时候,到期退出一两千万份额可能会砸掉20%至30%的股价。在产品集中退出之时,这便是新基金取得优质资产的好机会。

但如果投资对象的接盘价位偏高且标的质量较差,退出的可能性就会较低。会有产品选择折价看能否吸引到接盘侠的注意,但有能力的基金可能会考虑发新的长期产品来接盘,最差的可能是产品兑付延期。

实际上,还有一种情形为基金产品所投的企业已经申报IPO被证监会受理停牌而无法退出,这些企业也会使资管产品部分延期。

同时,今年迄今,已经有2497家挂牌公司解禁282.4亿股限售股股票,3月份还将有1148家公司解禁159.86亿股,今年解禁股数的最高峰也出现在这个月,全月达到197.32亿股。

三月,在解禁潮和到期潮的双重压力下,此前市场预期的砸盘迹象仍未出现。新三板市场即使流动性依然未能提高,但二级市场还是相对平稳。

然而三月份仍有17只产品还未到期,而接下来的三个月平均每个月均有30只产品到期,最终是选择延期还是清盘还不得而知,但不可忽视的是,退出的紧箍咒仍悬在新三板头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