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雪崩!属于中国的世纪会终结吗?|深度报告

人口雪崩!属于中国的世纪会终结吗?|深度报告
2017年11月29日 19:30 朝阳财富

在没有发生战争的情况下,决定一个国家长盛不衰还是昙花一现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两个——体制与人口。

伴随中国GDP增长率一降再降,一个严肃的问题逐渐显现:中国经济究竟是筑底蛰伏,还是走向衰落和终结?倘若是后者,如何延缓“大国黄昏”的到来?

对于此,人们关注的往往是短期问题——中国的供给侧压缩如何/房地产泡沫会不会破裂/地方政府负债有多严重/经济会不会硬着陆。但其实,从一个国家的长远生命周期来看,这些都是战术层面的动态瑕疵,注定了无伤大雅。

相较于短期的经济衰退,一个国家有远比上述选项坏得多的可能:比如战争、独裁、少量利益阶层固化、社会固步自封。这些长期的“阿喀琉斯之踵”,会导致一个社会长期必然走向衰落。

至于推动经济增长的要素有很多,但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在没有战争的前提下,决定一个国家长盛不衰还是昙花一现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两个——体制与人口。

经济奇迹来自巨大的人口红利

中国过去30年创造的经济奇迹,被大多数人归结为“中国模式”。但事实上,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增长并无显著特别之处:在体制上松了绑,辅以巨大的人口红利。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上图可以清晰看出,开始全面实行计划生育的1971年,是中国人口变化的一个明确分水岭。以1971年为分隔线,中国人口增长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

全面实行计划生育之前,1959至1961年是一个极特殊阶段,连续三年灾害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锐减,1960年、1961年连续两年人口出现负增长。但自1962年开始,中国进入连续8年的人口高增长时期。出生率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使这一阶段的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达到27.5‰,年均出生人口达到2688万人,8年时间净增人口1.57亿。

 如果给予人口出生与GDP增长17年的周期间隔,中国GDP的高速增长,几乎与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显著正相关:1978年改革开放后经济进入高增长轨道不是偶然的。17年正好是一代人长成的时间,正是因为从1962年到1970年连续8年的高人口出生率与增长率,才为后面30年提供了足够的劳动适龄人口——这就是经济增长的秘诀。

1971年,中国开始全面计划生育,中国政府陆续制定和完善了明确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高出生、高增长的势头被迅速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1年23.4%下滑到2015年的4.96%。人口“青黄不接”的直接后果,是劳动适龄人口的不断减少,整体人口的极度老化和急剧萎缩。 

数据来源:《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而中国的经济开始走下坡路,GDP增速脱离双位数区间,恰好也就是从中国劳动适龄人口开始绝对减少的2012年开始。在经济学上,这被称为“刘易斯拐点”。日本在1990年进入这个拐点,从此开始了长达25年的衰退与疲软。

令人绝望的人口结构变化

如果我告诉你,人口问题将是中国未来面对的最大噩梦,中国人口可能永远也到不了15亿,而且在迅速老去,“中国梦”也有可能将因此而葬送,你信吗?

 

首先是人口绝对数量自然增长的逆转。即使按照1.8的生育率来推算,中国人口也将在2030年开始负增长。如果这种人口负增长叠加快速的人口老化,这种“双杀”的人口结构,对于经济增长就是噩梦。

从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中国人口结构最年轻的时候是1964年,当时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足4%,而此前的1963年正是中国人口生育率最高的年份。1964年开始,中国就进入了持续“变老”的进程中,老龄化曲线一路向上。

2005年,IMF按照1.8的总和生育率(妇女一生所生子女数量)假设,推演出中国100年人口结构触目惊心的变化。但他们对中国生育率的假设实在太乐观了:中国总和生育率自1990年开始一路走低,连续25年低于2.2的种群正常更替水平。中国2015年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05,低于2014年所有其他199个国家的生育率。

资料来源:IMF

 

按传统惯例,一个国家65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7%,即表明进入了老年社会。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是:2015年中国13.74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2.2亿,占总人口比例为16.1%;65岁及以上人口数1.43亿人,占比10.5%。

这种生育率导致两个直接后果:整体人口的急剧萎缩、整体人口的极度老化。目前,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1982年仅为4.9%,1990年为5.6%,2000年为7.1%,2010年为8.9%,2014年为10.5%。目前,中国老龄人口数量世界第一,老龄化速度也世界第一。

相比日本44.6岁的平均年龄,平均年龄36.7岁的中国也许还不算老气横秋,但相比平均年龄26岁的印度,我们真的还能那么自信——中国只是在蛰伏,21世纪还是我们的吗? 

属于中国的世纪会终结吗?

能改善或者延缓这种状况的唯一救星是生育率。中国目前阶段,即使没有大规模战争、瘟疫、自然灾害,每个妇女平均生育2.2个孩子才能保证种群的世代更替——而中国生育率已经25年低于这个更替水平。

 结论很简单也很冰冷:大家都不愿生了。 而纵观世界各国历史,一旦这种生育状态形成,要改变极其困难。这是由于,现代化过程中,伴随实际成本与机会成本的大大提升,养育孩子成为以自己的艰辛付出来给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利他行为。而这种下降抵消养育的规模效应,也将不断自我强化、恶性循环。

放开生育限制甚至鼓励生育,往往也难以收到成效。以韩国为例,在1962-1995年间推行小家庭鼓励少生后,韩国生育率从5.79降至1.63,并最终在2005年跌至历史最低1.08。自2005年开始,韩国推出各种政策鼓励生育,投资3.7万亿韩元用于鼓励生育,但生育率却依徘徊在1.1-1.3。日本、俄罗斯也出台过类似政策,但同样收效甚微。 

考虑到中国2016年年初全面两孩开始实施,2016和2017年的生育率应该会有所反弹。但在此之后由于堆积效应弱化,中国未来十年育龄高峰期女性萎缩超过40%,加上生育意愿的大幅降低,中国未来出生人口很可能将面临雪崩。

扣除技术进步的因素,伴随着这种人口雪崩的,大概率是中国的经济规模将不断萎缩,规模效应持续弱化,最终丧失综合性的产业优势,人均收入下降,国力全面衰退。属于中国的世纪,可能就此做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