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爱过、恨过的中关村海龙

那些年,我们爱过、恨过的中关村海龙
2016年07月08日 20:15 科技大力哥

7月7日,已经经营了17年的中关村海龙电子大厦宣布停业,未来将转型成为创业孵化期,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实际上,最近几年海龙早已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大量商铺空置,客流量不足,负面频出。

曾几何时,海龙是中关村电子卖场的领头羊,10年前,大力哥曾频繁出入这里,组装电脑、购买配件,中关村几乎是北京买电脑唯一的去处。当时海龙的客流量不亚于西单商场,每个“攒机”的商户前都簇拥着不少消费者,而店家会根据消费者的要求配置硬件清单,并带领消费者去厂商柜台“拿件”,然后带到海龙或周边其他电子城的高层办公区进行安装。几个小时下来消费者拿到了心仪的电脑,攒机商赚到至少三四百块的差价,而厂商也通过这种模式增加了出货量。

然而,这种模式并没有维持太多年,笔记本的兴起让这些攒机商第一次感到了危机。2007年前后,笔记本电脑价格开始亲民化,性价比也不断提升,很多年轻人不再青睐笨重的台式机,转而购买轻便、时尚的笔记本电脑。当时一位在攒机行业做了3-4年的朋友告诉大力哥,笔记本的配置和价格在网上均公开化,没有太多提价的余地,所以利润并不高。

就在这时,中关村电子卖场内兴起了一种新职业——“黑导购”,这些人会在电梯口、电子城门口拉客,以各种低价、促销为话术,诱骗消费者前往他们所属的柜台进行消费,从而拿到10-50元的“好处费”,而这些钱最终无非还是要从消费者身上获取。商家为了挣到更多的钱养导购,开始销售假货、翻新机,还有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告知消费者其所买的机型无货,转而推荐另一款配置相似,但价格低廉得多的机型,并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卖出。由于消费者购机前往往只查询了自己心仪机型的价格,对其余型号并不了解,因此很容易上当。

在这样的经营模式下,中关村的交易开始走向混乱,通过媒体的曝光,消费者也不再对这一电子圣地持有好感,电子卖场的经营进入恶性循环。

直到2000年前后,京东商城崛起,固定的价格,便捷的购买模式,以及质量的保证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转向网上购机,中关村的卖场地位渐渐名存实亡。

而在京东之后,天猫、苏宁、国美都开始大举入侵3C领域,电商的线上争夺战打得火热,消费者和商家自然从中收益,受伤最重的只有中关村。

一位从业多年的经销商介绍,在2007年,中关村的单日客流有15万左右,2008年以后单日客流减少到10万人左右,到2015年,就只剩下3-4万人。

而这一情况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2009年7月23日,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的通告》。通告中有段文字这样表述:中关村西区定位于建设成为创新要素聚集功能区,不鼓励电子卖场、商场、购物中心、餐饮等业态在本区域内发展。

最近几年,中关村也开始着手对商户的清理,并不再接受新商户的入驻申请。海龙依然是转型的第一步,随后鼎好、e世界等也将进行商户的清理,转型孵化器。

除了电子卖场,屹立在中关村的一些老牌科技公司将从这里清退,继网易、百度、联想等企业之后,新浪及微博也将于7月搬离中关村,进驻位于西二旗附近的新办公大楼。

昔日的中关村,已经成为一代人的回忆,它包含着很多IT人的青春与梦想,这里是京东的发源地,成就了新浪、搜狐等无数知名上市企业。未来,它将成为创业者的乐园,迎来新一批的年轻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