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南偏北
昨天(10月12日),深圳与哈尔滨正式签署对口合作框架协议:
这一协议的签署,也代表着新一轮振兴东北的战略的号角已经吹响,离实地项目开展不远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东北四大副省级城市与北上等建立对口合作关系,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2016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8月份,发改委又出台了《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至此,推进东北振兴战略顶层设计的纲领性文件已经基本明确。
再到2016年底发改委的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对深入推进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的相关情况进行通报:互派干部挂职交流和定向培训,通过市场化合作方式积极吸引项目和投资在东北地区落地,支持东北装备制造优势与东部地区需求有效对接。
一项政策,从出台纲领性文件,到加强统筹细则,到督促检查,再到具体项目对接。现在正是到来了最关键的一步,这一系列的措施也可以看出中央对于振兴东北的决心。而我们不妨也顺着这些文件的纲领,探寻其中的一些“奥秘”。
强强联手振兴东北
在《意见》中曾具体提到:
组织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与江苏、浙江、广东三省,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市与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四市建立对口合作机制。
虽然只有简短的几句话,但是这背后的逻辑挺耐人寻味,这里面大致透露出了如下信息:
从省份联姻情况,江苏牵手辽宁,浙江牵手吉林,广东牵手黑龙江。市与市的联姻情况,北京牵手沈阳,大连牵手上海,天津牵手长春,深圳牵手哈尔滨。
首先,东北只有这四个城市被纳入《意见》,说明这四个城市在东北的地位是雷打不动的。从援助与被援助对象来看,辽宁与第二大经济省江苏对接,下属城市里沈阳与大连分别与国内第一、第二综合实力的城市对接,可见国家对辽宁省的重视度可见一斑。
所以,从国家的重视度的角度来看,这四个城市的排名大致是这样的: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这次扶持计划里发现不少有趣的事情:
(1)、一线城市“北上深广”中,只有广州未参与其中
从下面图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广州与上海、深圳还有很大的差距,财政收入上海是广州的4.6倍,深圳是广州的2.3倍。
(数据来源:各省统计公报)
不过,广州地方一般公共预算如此少,这也怨不得广州。首先广州作为省会跟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比本来就没有一点优势。直辖市作为一个省域经济体,其财政收入除了上缴中央财政外,“剩下的都归自己”。而计划单列市,在税收方面也是直接与中央分成,不上缴所在省。虽然后来像深圳这样的计划单列市都向所在省上缴一小部分财政收入,但其数额仍与所在省的期待差距太大。
另一方面,广州未与东北振兴计划的城市对标,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广州作为广东省会,本来就承接着省内的扶贫工作。广东的区域差距太大,粤东西北经济发展与珠三角存在巨大鸿沟。通过大量的省级财政转移来转移来扶持广东落后地区的发展,这对广州来说,也是责任重大。
(2)、在四大直辖市中,重庆未参与
2010年,住建部就明确了国家第一批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地位。这五个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如果要进行区域比较的话,这几个其实也分别代表了:华北、环渤海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
一般能够评选为直辖市,往往说明城市有非常明显的区位优势和政治经济优势,四个城市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如果要进行区域比较的话,这几个其实也分别代表了:华北、环渤海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
而这四大中心城市里,就只有重庆未参与其中,而重庆未参与其中的缘由其实也很简单,最主要还是战略方向的问题,起码得自己足够强大、无论是财政还是经济足够盈余才能够帮到别人。
从过去五年重庆的支持来看,重庆支出占比最大的还是民生,全市财政民生支出919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4%,2012年1606亿元、2016年达到2160亿元。而深圳、上海目前财政支出的大头,目前都已经集中到了教育支出跟科学技术支出。
谁将成为东北中心的国家中心城市?
2015年底,在重庆举行的一场智库论坛上,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就曾指出:“中国出现世界上少有的特大型城市原因之一,就是面向全国的服务性功能过度集中在一两个城市,所以中国急需一批中心城市去承担全国性的功能,带动区域协调发展。”,俱他估算,中国最少需要类似10个北京这样的城市,才能在根源上解决各地的城市病问题。
而截止到16年12月,目前国家认定的「国家中心城市」目前总共有了8个,除了得第一批认定的“京津上广渝”。在16年,成都、武汉、郑州分别先后被认定为国家中心城市。
自此,西南地区、华中地区(武汉、郑州均是国家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的中心城市已经确立。从下图中也可以看出,目前就只有新疆/西藏以及西北、东北缺乏国家级中心城市了。
我们再结合前面提到的东北振兴战略来看,就可以知道中央对这座城市格外宠爱,它就是东北区的沈阳。
沈阳大概率就是东北地区的下一座国家中心城市。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致这些理由,就足矣证明:
①、东北需要一座国家级中心城市,而从这次《意见》的对标城市来看,对沈阳的扶持力度可以说最大。
②、就之前入围的国家中心城市来看,基本都或多或少的具备这些特征,综合服务功能、产业集群功能、物流枢纽功能、开放高地功能和人文凝聚功能。而沈阳又刚好具备这个硬实力。
沈阳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通往关东地区的综合枢纽城市。同时沈阳是东北地区硬实力最强的城市,是正在建设中的沈阳经济区(沈阳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可以说沈阳在东北极具战略地位。
东北诸城唯有大连可以与沈阳抗衡
在东北的诸多城市中,唯有沈阳与大连足够亮眼,这两个城市的GDP贡献了辽宁总额的半数以上,要不是沈阳被“特别关照”,大连大有与之“抗衡”之势。
沈阳、大连这两座城市,一个是共和国长子,一个是冉冉升起的北方明珠。在不考虑政策的因素下,这两个城市可谓各有长短。
从两个城市调性来看,沈阳是东北著名的工业城市,大连原先的定位是旅游城市,但是这几年高新技术产业也发展迅速。
(数据来源:沈阳、大连市2016年统计公报)
产业结构上,虽然,目前沈阳与大连都是主要靠工业拉动。不过分析这两个城市近几年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后,发现这两个城市的布局变化,有些出乎想象!
大连:
【2014年】第一产业投资233.4亿元;第二产业投资2195.8亿元;第三产业投资4344.4亿元。
【2015年】第一产业投资150.4亿元;第二产业投资1434.6亿元;第三产业投资2974.3亿元。
【2016年】第一产业投资115.3亿元;第二产业投资2198.5亿元;第三产业投资4122.5亿元。
沈阳:
【2014年】第一产业投资102.2亿元;第二产业投资2532.4亿元;第三产业投资3929.5亿元。
【2015年】第一产业投资66.4亿元;第二产业投资2112.3亿元;第三产业投资3147.4亿元。
【2016年】第一产业投资13.2亿元;第二产业投资434.9亿元;第三产业投资1183.5亿元。
通过对这两个城市这几年产业结构投资的对比可以发现,沈阳作为全国出名的重工业城市,第二产业(工业是大头)的产业投资是逐年递减,而且是大幅递减,说明工业在沈阳已经几乎呈现出垄断,或者说饱和。到2016年的时候,第三产业已经是占投资总额比重的大头了,可以说,沈阳“转型”之路才刚刚开始。
我们再对比大连,大连产业结构相比沈阳更加均衡,一方面第三产业(主要是旅游业)没有落下,另一方面第二产业也得到逐步发展。如果成产业结构方面来看,可以说大连发展更有潜力。
产业结构的问题,其实还不是最大问题。目前东北三省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还是人口问题。通过下图我们就可以发现,无论是年末常住人口,还是自然增长率,目前在东北三省在全国排名都是垫底的。而一个城市要想健康发展,根源还是在人。
(2016年各省年末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情况)
结束语
其实在所有的城市比较中,最不想拿来比较的城市就是东北的这几个城市。因为他们相互较量,就有一点像落难的两个“亲兄弟”,两个人在无聊的时候,争论彼此谁对家里做过的贡献更多!
但是本质上,两者都是穿同一条裤子的,二者俱荣俱损。沈阳要是发展不好,那估计东北三省都不会怎么好,以东北三省为腹地的大连同样也不会好过,反过来也同样成立。
而现在,强强联手振兴东北,对东北来说是是一次机遇,战略制定的初衷往往是为了让城市有更好的发展,但是落实到实际效果会如何,依然难料。
最后,引用费孝通先生在《乡土本色》文章中的一段话,人情社会向商业社会的转变,才是全面走向发达的根本标志,这句话对现在的东北也同样的适应。
“我们大家都是熟人了,打个招呼就是,还用的着多说吗”——这类话是我们形成的乡土习惯,但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而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你这不是见外了吗”。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