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马云、盖茨、杨彦涛企业家语录精髓

剖析马云、盖茨、杨彦涛企业家语录精髓
2017年10月25日 13:11 经济探索

古有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等文学大家,今有马云、比尔盖茨、杨彦涛等知名企业家,一句句严谨的个人语录,育人育智,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孔子的“仁、礼”,庄子的“天道无为”,孟子的“仁政”,道出的是人类正确的发展趋势。马云的“毅力”,比尔盖茨的“认知自己”,杨彦涛的“承受学”道出的是企业的正确发展轨道。有人说,一切的成功都来自于偶然,偶然的选择遇到偶然的时机才造就了成功,它是没有什么规律可以依循的。但事实上,在偶然的背后又隐藏着太多的必然,这与企业家所选的行业、自身的观念、发展的理念以及团队等紧密相关。这种必然从一些成功企业家的话语中就可以窥探一二,深入剖析他们的语录,寻找共性、寻找成功企业家的商业之道,从中吸取精华并运用到自己的企业中,你便有机会脱颖而出。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曾经说:“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我从来没想过我比别人幸运,我也许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每一个成功者不是有多完美的天赋,不是有多丰足的资源,也不是有多雄厚的实力,而是坚持。有句话说得好,所有的困难和问题在坚持面前都会变成败军之将。坚持,是获取成功的最大动力。

微软集团创始人比尔盖茨说:“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么和知道自己究竟能做什么是成功的两大关键。”创业最重要的是找准方向,知道自己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去走,知道哪一条路更适合自己。其次就是要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缺点,能够做的了什么,做不了什么。就像是兵法中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成功,这两点是关键所在。

 

中国企航管理集团董事长杨彦涛说“为何没在事业上飞翔?因为没找到通道; 为何没找到通道?因为自己还不成熟; 为何自己还不成熟?因为磨难还不够多; 为何磨难还不够多?因为我还没有追求。”追求与成功之间看起来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在这二者之间又隐藏了太多的必然。首先要有追求,才有动力;但是只有追求还不够,需要有经验,而经验都是在自身的一次次磨难中积累和总结出来的。经历磨难,获得经验,同时也使自己更成熟,成熟的人想要获得成功,就知道应该走哪条路,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条通道,实现超越,最终走向成功。

杨彦涛董事长曾说:“你能承受什么,就能成就什么。”承受能力的大小,从小处说是一个人的修养与性格,从大处说是一个人的胸怀与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的集中体现。为了某种事业,为了某种追求,为了摆脱某种逆境走向光明,需要忍得一时的伤痛,忍得一时的委屈,忍得一时的不公正、不公平、甚至忍得一时的打击或屈辱,只有这样才能为将来的崛起提供好的契机。假如承受力不够大,脆弱得无法应对和生存,人就不可能有第二次的机会去战胜生活中或是思想里的诸多磨难与心劫,更不可能克服人一生中许多无法预计的阻碍,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成就。

 

1982年生于黑龙江佳木斯市的杨彦涛在2006年成立中国企航管理集团,通过长达11年的发展,让企业从3个人发展到至今的数千人,同样也是经历了坎坷,经历了磨难,最终总结出经验,由此获得成功。成功之后的杨彦涛不忘帮助更多胸怀梦想但是找不到发展方向的人,他根据自身创业经历和大部分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开创了《中小企业之转型规划》课程。用他的成功之道,带领所有有志之士,带领渴望成功的企业家,一起创造更广阔的天地,实现更伟大的理想。

古往今来,总结成功经验是门学问,多学、多听、多练,会从中受益终生。对于名言语录,我们要注意积累和运用 。关键是要理解,只有理解了它才能信手拈来,为我所用。 把名言语录作为论点使用时,一定要以准确为前提,不可勉强为之,以免立意失误。 把名言语录当做论据使用时,则要求我们平时在这方面的储备非常丰富,并且对其内涵把握得十分准确。通过深入剖析与积累,从中获得商业成功之道,企业发展之道,人生境界提升之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