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筐投资提醒:本音频由老船长录制,大小14M
前言:
在之前一篇文章《五大城市群撑起未来中国!京津冀如何晋升世界级?》中,对世界以及中国的城市群格局作了梳理,并提出“五大城市群将撑起未来中国”。
但在五大城市群之外,一众新发展起来的城市群也值得研究,今天就来说说“没有存在感的山东半岛城市群”。
1回顾中国城市群格局
最新的十九大报告对城市群做了新的定调:“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从字面上看,对城市群的规划,从“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到“构建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越来越具体。未来的中国,将是龙头带动,多点开花,“小城市群”遍布全国的格局。
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建设的19个城市群中,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有3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未来或成为粤港澳城市群),而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级城市群有6个。
▲十三五规划发展的19个城市群
▲12个规模较大的城市群概况
从城市群规模上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含40个城市,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规模最大;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以郑州为中心;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以上海、杭州、南京为中心,经济实力也最强。
而成渝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城市数量相当,都在20个左右,规模中等。
在国家战略中,山东半岛城市群又居于什么位置呢?
2“两圈四区”新规划
先来认识下山东半岛城市群。
山东是全国第三大经济强省,仅次于广东和江苏。2016年,下辖17个省辖市贡献了6.7万亿的GDP,其中15个都进入全国百强市,数量居全国各省首位,经济实力可见一斑。
注:标红者为最初划入半岛城市群的城市
山东半岛城市群2005年的规划,最早提出的版本是8个城市,以青岛、济南为首,都是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山东西部的城市如菏泽、聊城,因区位因素则被“扔给了”中原城市群。
这其实是山东的一点小心思。把经济强市联合起来,想“打造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比肩的中国北方地区的增长极之一”。
但不成想,2016年12月邻居郑州获批国家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晋升国家级,并辐射山东的菏泽、聊城两市,山东半岛郁闷坏了。
于是,过了两个月山东便发布《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把城市群的范围覆盖到了全省17个地市,想把菏泽、聊城拉回自己的怀抱。
规划还提出提出“两圈四区、网络发展”的总体格局。“两圈四区”即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烟威、东滨、济枣菏、临日四个都市区。
新规划的目标很明显,发展济南、青岛双核心,且更有利于济南都市圈。济南辐射范围要比青岛更大,把济南做强做大,是山东的痛点也是主要目标。
从人口看更是如此。规划提出到 2020 年,济南、青岛迈入特大城市行列,济南都市圈的总人口要达到3200万人,青岛都市圈则为2000万,差别明显。
新规划明确称要在2030年建设成国家级城市群,那么,与其他城市群相比又有何优势呢?
3全国第四大城市群
想要短时间内追上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是不可能了,笔者选择与山东半岛城市群做对比的是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几个规模相近或区位相邻的城市群。
先来看一张夜晚灯光图:
山东半岛城市群放大后:
能看出,山东半岛的灯光分布均衡,但紧密性不够。严格来讲山东半岛的城市还不能称为“群”,即使是一个群,也是比较分散的小群。
济南灯光是明显弱于西安、郑州的,而青岛的灯光则与成都、武汉可一较高下。但青岛都市圈包含的潍坊明显与青岛联动性较差。
更多的比较来看一组数据:
其中:
1、长江中游城市群从面积和城市数量上都是第一,规模最大。
2、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最发达,GDP总和是其余城市群的3倍之多,贡献了全国GDP近30%。
3、按GDP总量计算,中国城市群的排名是: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4、人口规模来看,长三角>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山东半岛>京津冀>珠三角。
5、人均GDP来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长江中游>中原>成渝。
6、山东半岛已是中国第四大城市群,超过中原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
7、从产业上看,山东的主要产业依然是第一、第二产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海洋经济比较强,三产占比较低,消费拉动经济势头不强。
经济实力强,但为何在全国战略中落得“没有存在感”呢?
4山东半岛,何以成“群”?
1)双核驱动
最大的问题依然是双核中心城市驱动,难以形成城市联动、产业联动效应。
类似于江苏、福建,经济最强市对省会城市的压力太大。青岛GDP突破万亿,对其他城市是碾压级别,有着很好的带头作用。但山东的海岸线太长,青岛、烟台、威海这些强市沿海岸分布,对内陆的辐射作用太弱,造成发展深度不足,只留下了济南孤零零的撑着鲁中地区。
而山东天然的地形,又大幅限制了济南向东、向南的辐射效应。以泰山居中的大片山地、丘陵地带,几乎阻隔了济南往青岛、日照方向的路线,城市扩张受阻,只能绕道淄博、潍坊,产业联动成本更高。
新规划想大力发展济南,起码要和青岛平起平坐,一个青岛难以带动整个半岛城市群的发展,而地形的限制只能让山东半岛不以“城市群”的模式出现,这也是“两圈四区”分隔式发展的原因。
2)联动区也是“包围圈”
从全国的位置看,山东半岛位于三大城市群的连接处,却也面临“被包围”的尴尬。
新的规划中提到了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四大定位:我国北方重要开放门户、京津冀和长三角重点联动区、国家蓝色经济示范区和高效生态经济区、环渤海地区重要增长极。
注意“津冀和长三角重点联动区”,足以说明山东半岛所处的位置。山东半岛与京津冀、辽中南城市群紧邻,共同组成环渤海经济圈;而从纵向看,山东半岛北接京津冀,南接长三角,是两大世界级城市群的连接点;西边还有个中原城市群虎视眈眈。
但身处连接点,好处是在两大城市群的经济来往中,多少能拉你一把;但当周边的城市群都从你这里抢人才、挖技术时,“被包围”的形势就难以突破。
中原城市群晋升国家级,也让夹在两大国家战略中间的山东半岛,“没有存在感”的失落顿时增加。
3)够得着京津冀吗?
值得吐槽的是,山东半岛新规划中提出了主动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目标。
进一步强化山东半岛城市群与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多通道联系,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城 市功能,主动参与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什么意思呢?山东主动把自己的身段降低,相当于“我是为京津冀和长三角打工的”。
而一句“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城市功能”,乍一看还以为是河北的规划。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在情理之中,但接盘非首都功能的不应该是河北吗?河北周围的贫困带还没吃饱,山东要从“虎口夺食”?
理清自己的发展核心城市,发扬自己的产业优势,解决城市品牌与城市产业相背的关系,才是当下山东半岛城市群急需解决的问题。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