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伟:周期性投资机会的把握

邱伟:周期性投资机会的把握
2016年11月16日 18:08 基金工场

“很多价值投资大师离金融市场都比较远,他们并不关心每天股市的波动,因为他们一直在等待大的周期性投资机会”。

作为阿尔法工场首期FOF基金投顾之一,邱伟一直秉持着价值投资的理念,并结合自己对于周期股的分析与判断,多次成功捕捉到了A股市场中周期性的行业投资机会。

投资经历

1999年,正读大四的邱伟开始进入股市,经过几个月的调整,2000年出现了一波上涨行情,A股连续七个月收红,并一直震荡向上,直至2001年进入2200点高位。但是由于经验与的不足,当时的邱伟并未在2200点高位离场,随后连续几年的阴跌让他在股市被套很长时间。而这一次被套的经验,也让邱伟痛定思痛,开始系统研究价值投资理论。

“大学本科的教育没那么深,主要还是靠自己的摸索与学习。索罗斯好多东西不公开,我们很难研究透彻,所以选择了重点研究巴菲特的理论与操作。”

邱伟大学本科学习的是金融专业,后来又学习了法学硕士、金融学硕士学位、MBA学位。加上自己多年来对巴菲特理论和操作的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邱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投资思路与风格。

“我算是一个半专业人士,主流的所有观点,都是接受的,而自己无论钱多钱少都会站在在一个专业的角度去研究、思考和投资,而不是像散户一样盲目跟风投机。虽然在中国A股市场挣钱最多的,也许是用博弈的方法挣钱的。但是我自己做不到,因为我的背景让自己受到禁锢,我的思维方式里已经有很深的价值投资基础,市场中那种靠情绪和赌博博弈的方式,与自己的性格和背景有较大的出入,因此并不相符合自己的风格。”

从大学毕业之后,邱伟先后在互联网、21世纪报系从事财经报道相关工作,之后转型负责了财务和PE投资工作。金融财务领域的工作,让他在价值投资上的领悟越来越深,对股票的价值分析也越来越专业,因为财务基础好,所以很多时候一眼就能看出报表中哪里有问题,这也让自己在行情中收获颇丰。

周期性的投资:一切根源于供求关系

邱伟观察到,所有的产业,除了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和大消费品产业,都存在着明显的周期特征。这些周期本质上是供求关系引起的。而产业进出壁垒会影响周期的基本时间长度,库存效应则影响周期的深度和周期底部的寻觅时间。

以典型的大宗商品中的各种有色金属矿产举例:

(1) 当一轮有色金属的价格因为整体经济繁荣周期的到来或产能出尽的影响逐步启动上涨的时候,各个矿场从亏损的阴霾中逐步变得盈利;

(2) 这时候各路资本开始考虑投资矿产,各种勘探活动也开始多了起来,但勘探从普查到深度钻探需要2-3年的时间,等资本到位开始矿场建设时,矿场的建设时间又需要2-3年多的时间才能正式生产;一般而言,有色金属矿产从资源量圈定到达产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

(3) 在这5年的时间内,老的矿场逐步开采完毕,供给不断减少,新的矿场还在建设中没有投产,这段时间给予有色金属极佳的上涨空间,如果这段供给减少的时间叠加上经济的繁荣泡沫,有色金属会在供给减少到最低时(即第五年后的最后段)呈现失控加速上涨的情形,世界在2007年曾经经历过这一幕;

(4) 等各个矿场逐步投产,供给增加,有色金属的价格会逐步回落;

(5) 一般而言,有色金属曾经的暴利会大大刺激矿场的投产程度,且矿场的建设投资存在一旦启动,就有完全建设完毕的刚性需求,这使得供给会极度增加,大大超过需求量;一旦海量供给出现,有色金属的价格将彻底崩塌;

(6) 金属价格下降到矿场的盈亏平衡下线下后,矿场也会继续生产,因为矿场的主要成本是固定资产投资,且大部分都是贷款修建的,为了偿还银行贷款,只要出售矿产的收益大过开采的人力成本,矿场为避免破产,都会亏损生产;

(7) 在矿场亏损生产时,尽管新的供给产能不会投放,但由于老的产能不消失,价格会在底部不断进行波动,有的矿场在价格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关闭生产造成价格暂时上涨,但又会在价格涨到一定程度后重新开工,造成价格再次回落,价格在底部不断盘整,直到大部分产能出尽,供给减少到需求以下,价格才会重新开始一轮上涨。

总体而言,有色金属业是一个以十年左右为大周期的行业。

忘记市盈率

聪明的投资人会在底部价格盘整的尾部买入矿产,而在金属价格狂涨的时候卖出矿产。

矿产类上市公司股票是其价值的分割,所以从大周期股票交易来说,在不考虑博弈和大势背景的情形下,要在产能将要出尽时买入股票,在价格狂涨、产能即将大规模投放的前夕卖出股票。

这种最赚钱的方式却是最痛苦的:因为买入的时候,公司往往连年亏损,看似资不抵债即将破产;而卖出的时候,却是盈利最好的时候,而且卖出时候的市盈率而且往往在个位数,看似最有投资价值。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对于周期类股票,千万不能因为市盈率低而买入!

乳业周期和猪周期:与矿业类同

仔细发现,很多周期性产业都与矿业存在很大的类同:比如,对乳业来说,母牛长大能够受孕产奶代表产能开始投放,这需要两年的时间;母牛老去无法产奶代表产能出清,这需要五年的时间,叠加牛奶可以做成奶粉保质2年,所以,乳业是以八年左右为周期进行运转。

再比如,养猪产业曾经在中国大涨大落,但无外乎也是遵循4年左右的周期:因为,母猪是重要的生产指标,母猪长大受孕产下的猪,养大才能去出售屠宰。母猪7个月就可以初次配种,11个月生下头胎仔猪,约三年的生产时间,然后遭遇淘汰,加起来约为四年的周期。但是,在猪肉价格极度低迷的状态下,母猪遭遇大规模屠宰会造成产能迅速出清,会有降低猪周期时间的可能性。但猪的高价时间很短暂,只有10个月左右的时间,产能出清的时间却很漫长。

在中国进行猪周期的判断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农业部每个月都公布母猪存栏量指标,这个数字相对比较准确,把这个数字叠加每年3%左右的需求增长率,就能差不多划出一条支撑线。

产业链影响:库存导致的财务状况

周期及其产品的价格变动,深刻影响周边和下游产业链。

因为下游产业链需要到上游进行购买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在价格的上涨趋势里,下游企业低价买入原材料,等加工好的时候,原材料价格已经上涨了,出售时就能获得价格上涨的利润,这时候企业倾向于多囤料,造成需求更多,价格上涨更快,在财务表达上,这时候的企业在产品售出,确认收入的时候产品毛利率提高,盈利性增加。

在产品价格的下跌趋势里,下游企业买入原材料即面临价格下跌的风险,根据财务的审慎性原则,要根据原材料下跌水平每月都进行检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需要立刻计入本期损益。一轮原材料价格跌下来,下游企业即使保持极低库存,财务状况也是一团糟。

产业链条逐级传导,整个周期性板块呈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况。但下游企业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这给予了我们充足的时间不去预测,而是根据确定已经发生的情况来推算出下游企业可能的财务状况。从下游企业中寻觅投资机会,有时候更加容易,投资价值更加容易确定。

相信市销率

市盈率在周期类股票投资中,基本完全不适用,合适的指标是市销率,即市值除以销售收入后得到的比率。

市销率同时和资产负债率有关,资产负债率的倒数代表着企业的杠杆倍数,一般来说,高杠杆企业在行业底部时,市销率非常低。如果整个行业确定反转,投资于极低市销率的高杠杆企业,将带来极大的价值增长。

但也要注意,高杠杆倍数代表着破产风险,在投资的时候选择合适的组合进行投资。

巴菲特与李嘉诚的投资手法分享

邱伟非常推崇大师级别两位价值投资大师,那就是巴菲特和李嘉诚,从大周期来说,两人都在进行周期类价值投资。

巴菲特利用保险公司进行融资,以平均不到3%的融资成本,带来近乎三倍的杠杆,而且这部分资金是长期锁定资金,每年又有新的来源,具有很强的资金优势。为保证不亏,巴菲特利用长期持有一些分红率不错的无周期消费品公司,外加一些债券,来基本填平融资成本。剩余资金以基本相当于现金的短久期债券进行投资,以等待危机发生的时刻,或大周期底部的时刻来进行购买。

同样,李嘉诚也是跨周期投资的大师,他以大量的无周期的基础设施投资来储备现金,等待大周期的机会。李嘉诚著名的周期投资案例包括在油价底部的时候,收购赫斯基能源;在2005年前后南方航空深陷巨亏丑闻时,大量扫货成为第二大股东,而仅仅两年后就逐步抛出,获利四倍。

添加yaoyiruc,加入基金工场会员,每年尽享数十场线上线下活动与课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