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不会说的秘密,他们凭什么收益比你高400%

富人不会说的秘密,他们凭什么收益比你高400%
2018年01月13日 09:15 海外掘金

◎作者丨Iris费乐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于海外掘金(ID:gold1849),为原创作品,其他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在正文前署作者名、标来源,并同时转载文末海外掘金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

释放逃离信号,北上广深财富积累风向已变。

近日,中信银行私人银行与胡润联合发布《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需求白皮书》里说到,高净值人群跨境金融投资额已占他们可投资资产总额的31.2%。与2016年相比,2017年跨境金融投资额增长了近一倍。同时,44.5%的高净值人群表示会考虑移民(同比往年呈下降趋势)。

这几年,大量的财富顶尖阶层通过移民、海外购置房产等形式在战略上规避风险,以免风险万一发生时能够全身而退。纽约时报今年11月报道称,去年通过地下转移到境外的资金就超过了美元1370亿美元,其中还不包括通过企业境外投资、澳门、以及海外重疾险、信用卡购买奢侈品等渠道流出的资金。

同时,国内银行房地产坏账与地方政府坏账已经初步完成了债券化,房地产商在2016年到2017年的去库存大潮中完全解套,房地产税蓄势待发,国内资管新规后要求对理财产品不得进行刚性兑付,其实一系列的政策信号都已经非常清晰。

所以要分享北上广深的的高净值人群案例,因为在战略上,对于绝大多数的中产与准富裕阶层而言,要相信并跟随比你高一层的财富阶层,因为在风险和政策嗅觉上,他们永远更敏感,我们每天努力的目标就是在明天成为他们。

1他们在投什么?

北上广深高净值人群的海外投资路径

在过去的2至3年中,许多投资者的观念仍然停留在“我的资金要出海”,“出海之后可以投资一些现在热门的产品”的这种比较传统的概念上,并没有对海外资产配置的动因及自己的需求做一个整理和分析。

经济学上有一种说法叫做马太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富人会越来越富裕,在海外资产配置领域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一方面在于高净值人群本身已经完成初步的财富积累,拥有更充沛的资源可以调用,同时也是因为他们的战略规划更佳清晰和理智:

今天想分享给大家的,就是一个关于海外资产配置更完整的图景和世界观,看一看那些已经出海的富裕阶层,是以什么样的战略和战术来保值增值自己的资产的:

一、 海外资产配置的逻辑

这两个问题,是海外资产配置最基础的两个方面的逻辑:我以什么样的身份,实现什么样的资金流转路径,留存在海外的什么账户,同时抱着什么样的战略目标,去适配自己的需求,来进行投资的布局,最后一步,才会考虑到现有情况下,最适配我自己的产品。

因为过高的房价、环境的污染、以及恶性的学业竞争,提升了国内的生活成本,这是促使高净值人群选择投资海外移民的动因。目前大陆居民想要进行身份规划,最常见的大概有以下这些路径:

从身份规划来看,2017年以前之前高净值人群首选的移民和置业地区是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东西海岸城市,包括西雅图、旧金山、纽约、波士顿,以及拥有宜人气候环境和良好自然环境的新西兰、悉尼、伦敦、法国等发达国家。

当传统移民国家逐步收紧移民政策,提升投资门槛之时,欧盟一些国家和部分英联邦岛国则开始逐渐推出更加吸引人的投资移民政策,使得大陆居民可以同时持有小国护照与中国国籍,例如圣基茨、马耳他、安提瓜等移民政策良好、生活环境宜人、移民要求低、时间短、费用少的新兴移民国家。

2017年下半年,CRS申报已经在国内及香港、台湾等地的金融机构先后启动,也就是说未来大家在海外金融机构的资产信息,是会被交换回大陆,信息透明化,并且早晚是需要被征税的。这段时间有许多移民机构打出了购买小国护照规避CRS的广告,其实这个是无法实施的。

首先,CRS目前的实际落地准则仍然没有出台,面对一个都还没有确定如何操作的事物进行规避,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其次,CRS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防规避措施,并非简单购买护照即可实现的,这个可能性已经被诸多业内专业人士所抵制。大家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规划自己的CRS报税身份,也就是我在一开始所说的,先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再接下来进行资金、投资的规划。

在这里讲一个以前我们操作过的典型案例,其中已经隐匿客户身份及具体机构名称,以及一些更具体的操作流程。

至于后期这个客户又具体投资了什么样的产品,保单也好,房子也好,或者实物也好,就不在这里具体说明了。但是其中很清晰的一个路径就是,只有清晰了自己的目标,规划好了身份和资金流转的路径,才能通过不同的账户来进行海外投资和消费,来达到目的。

二、资金与账户规划的逻辑

目前大陆居民在境内可以开通的境外银行账户包括:工银亚洲、建行亚洲、中银香港、恒生银行及民生银行,具体的办理条件需要跟当地的网点具体咨询。来香港地区,还可以当天办理中银香港、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及花旗银行的银行卡。

持有香港地区银行账户后,可以将香港作为海外投资的第一站,直通香港地区的境外投资产品与服务,但是如果想投资美国的一些优质产品,例如杠杆率更高的美国定寿,则需要开通美属银行在香港或者新加坡的分行账户。

在资金流转方面,有一些合规的路径实现,例如上市公司的债券组合、一部分QDII额度的海外基金,以及私募股权投资及实物投资,限于一些原因无法公开沟通,大家如果有需求可以私下沟通。

2他们怎么投?

500万到1000万美元投向海外,如何进行规划

一、 海外资产配置的逻辑

在客户规划好身份,资金出境到对应的银行账户及证券账户之后,这笔完全自由的资金在境外,我们会建议客户以60%-70%的比例,配置到现金+证券ETF组合+基金债券组合为底层资产,稳定收益率保持在3%-6%,但拥有极高的资金灵活性(可融资、T+3可变现),剩余的30%-40%根据不同的投资机会,可以进入到中高流动性资产与长期配置资产中去。

资产配置途径:

二、海外消费升级的逻辑

1、 海外消费升级的背景

我自己对于消费升级的定义是,通过跨境的产品与服务,进行跨时间、跨地域的消费投资规划,以维护和提升整个生命流程的生活品质,这一波消费升级的大潮,在过去的几年还是少数人群的特权,在2018年即将逐渐进入主流视野。

海外高端医疗险:

海外高端医疗险一般是针对年收入100万以上的投资者,用来替代重疾险产品。低于家庭年收入20万的情况下,在解决迫切的生活问题以后,已经剩下很少的空间去考虑长远的医疗保障问题。所以一般的医疗保险,不管是重大疾病或者高端医疗的产品定位都会主要会集中于家庭年收入能高于20万以上的市场。

如果要追求优质的医疗保障的同时,又不为财政添加巨大的压力的情况下,高端医疗的产品定位是年收入能高于100万的家庭上。因为这群家庭一般有充足的财政准备,普遍不需要担心一旦家庭经济支柱生病时,所需要长期医疗和康复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简单说不担心钱的问题)。

跟重疾产品不同,重疾产品的客户群体一般在核定保额的时候,除了计算基础医疗开支外,普遍会加上未来长期医疗和康复带来的生活成本。主要偏重于考虑保费与保额上的杠杆比率,跟偏重于追求优质医疗水平的高端医疗客户有所不同。

海外定寿:

海外人寿用途比起重疾和高端医疗来得简单。通常是作为财富传承和抵债,因此人寿必须具备杠杆比例大的特性。简单来说,人寿是用较低的成本去放大资产的保障。海外定寿的最大用途是抵债。债务不仅仅指公司债务或自己在外的私人债务,还有家庭生活费用、家庭债务(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房贷)、以及子女在未成年前的抚养费用、老人赡养费用,这些债务全部有期限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有固定保障年期的定寿去覆盖,而且定寿因为不存在现金价值增值,所以成本很低。

海外年金:

当面对重要需求规划时,一般人在选择的工具时都会注重几个特点:比如安全性---资金是否有所保障,而且能持续维持购买价值,灵活性---是否可自由选择年期和取现周期等,流动性----发生实际需求时是否有稳定现金流,还有期限---投入周期是否跟实际承受能力配合,等等。国内目前的投资工具,不管是房产、股票基金、融资贷款、银行存款都无法满足大部分的以上特征,因而造成一个结果:把确定的需求挂钩在不确定的工具,让生活的不稳定性大大提高。

而境外的金融工具里有一类工具满足绝大部分以上特征,非常适合用于刚性需求的规划---分红储蓄险。因为地域、货币和产品性质这几个特点,让这类工具同时具备转移地域风险、分散单一货币风险和资产保全的作用,对于相对投资能力不够专业,也不想分散精力进行管理的一部分投资者,其实依托专业机构的资管能力更为省心省力。

三、 投资套利的逻辑

在投资套利上,其实和资产配置最大的区别在于,资产配置是我需要持有这个资产,并希望这个资产有一个好的结果,而泡沫并非如此,很多时候更像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只是在于什么阶段进去,什么阶段抽身离开。泡沫经济经常由大量投机活动支撑,本质就是贪婪,后面不一定有对应的实体经济的支撑。

在目前的国际热钱上,中国买家已经成为最大的泡沫制造者,以海外方式为例,澳洲、美国乃至更大范围内海外楼市的升温,始于中国楼市开启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限购限贷,把大量华人资本逼向了海外。这就是上一轮海外买房潮的最大动力。资金被挤到海外,导致温哥华、多伦多、西雅图、悉尼、希腊、日本、香港陆续出现房价上涨潮,上周的消息称目前新西兰已经禁止外国人购房。

第一个投资套利的热线泡沫,会集中在东南亚地区:

我自己看的的几个最有趣的信号是:

1) 国内房产开发商先后赴泰国、柬埔寨等地区拿地开发,其中包括了碧桂园、绿地这样的大型地产商,也包括了一些地区性的中小型地产开发商;

2) 在网络媒体上,泰国房产的广告越来越多,曝光频次不亚于前几年的P2P广告;

中国热钱之前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那些发达市场的“超级明星城市”,但是随着房价膨胀,这部分逐渐从炒作转化为富裕阶层的自住改善需求,而热钱对于东南亚国家楼市的兴趣正在上升。一方面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另一方面是这些地方的房价较低,还拥有很多旅游资源。但同时也存在政治、经济、汇率波动等不确定性因素。

2017-10-1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第二个投资套利的泡沫,也就是明年大量的散户会进入比特币的投资,这一点在日本与韩国尤其明显,如果想试玩的小伙伴我可以推荐平台,但是重要的话说三遍,不要用你能承受归零的资金量去炒币,如果你能够承受一无所有的结果,可以试着加入这一波泡沫感受一下人性的疯狂。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其实可以把注意力更多放在海外的股市,尤其是港股和美股上面。因为想要持有境外优质的公司资产,证券是门槛最低的选择之一。

美国自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已历经 8年左右的平稳增长时期,2017年12月前两个季度GDP 增长幅度分别为3.1%和3.3%;官方公布的2017年10月失业率降到4.1%左右,已经超过了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最好水平;道琼斯指数在12月份首次登上了24,000点,创下了历史新高。

各主要经济数据都在显示美国经济增长稳健而且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增长势头,而在这个时点川普出台大规模减税措施将会进一步刺激经济强劲增长,加上允许跨国企业利润回流的税务优惠,势必进一步吸引全球资金流向美国,美元增值及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增值是可以预见的。

而港股市场经历2017年底的调整、港交所的一系列政策改革之后,在2018年是否能够继续牛市,冲击四万点,也是值得期待关注的。尤其是腾讯控股的股价(00700.HK)一年多时间翻了三倍,明年还将迎来一系列内地的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

3他们怎么赚钱?

如何实现高于市场4-6倍的年均海外投资收益

一、 海外特殊的低息融资环境

在美元的低息环境中,能够通过低息贷款获得杠杆效应,是高净值人群增加投资收益的重要工具,以下这些投资产品,都是可以通过私人银行渠道获得低息融资贷款的渠道:

假设一名客户购买3年期大额保单,每年的固定收益为4.5%,从私人银行获得年化2%的低息融资贷款,抵押保单后可以获得保单价值70%的现金,用于再投资年收益5%-7%的债券或基金,即可实现收益放大。

(此案例仅供参考,实际操作时仍存在相关风险,会在后面具体说明)

在香港的环境中,一般来说想要获得低息的融资利率,一般最佳的途径是来自于外资背景的私人银行,我自己知道的一些加拿大的私行,最低的融资利率可以给到比香港银行拆借利率(HIBOR)更低,但是对于客户也会有比较高的准入门槛。这就是为什么推荐大家在香港的银行,如果有条件,一定要开通私人银行账户的原因,目前香港市场最低的私人银行准入门槛应该是在50万美金左右,常见门槛一般是200万美金左右。

二、 散户无法接触的优质产品资源

在财富管理行业一直有一种说法,优质产品是基本上不太可能到达散户手里的,因为从产品到客户的这条链条非常长,中间经历了层层利润的分割,及产品销售导向的推动,到达客户手里的产品往往是佣金最高的,而不是对客户利益最大化的,这一个原理其实对于私人银行的客户也是适用的。

偶尔有一些优质的产品出现,在对私人的募集门槛上也会非常高,基本上大部分是直接打包给机构,机构剥削一层利润后,才会放到散户手里。

一般高评级的优质债券资源,基本上会被移民公司、券商直接分配给高净值客户,不对市场发售,同样优质的港股新股配售份额,非常难以获取,而比较好的私募股权基金项目,基本上只对有投资能力的客户定向发售,所以在市场上,互联网渠道上,是很难接触到这些产品资源的。

同时也有一些确定性的盈利机会,但是需要短时间内投入巨量的资金,或者需要花费时间进行操作,以2017年港股打新市场最火爆的冻资王阅文集团为例,阅文顶头槌(以最高额度进行打新),4.2亿元其中有95%孖展,就是券商提供融资贷款,1.38%年利率,7日孖展利息10.5万。假设中签率0.24%,头锤飞持仓市值是99万,阅文集团上市当天第一天涨一倍赚99万,对应自己投入的资金2211万,7天收益率是4.4%,这个盈利数字已经是相当可观。

关于港股打新,在明年还会有陆金所、小米、腾讯旗下医疗企业前往港股IPO,同时在2017年底,香港港交所推出20多年最大变革,具体改变主要有三项:1、 接受同股不同权;2、 放宽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限制;3、 放宽香港作为第二上市渠道的限制。

在这种政策推动下,明年港股很有可能迎来包括蚂蚁金服在内的一批内地新经济企业爆发IPO,关于这块普通投资者如何操作和盈利,大家可以具体看一下之前我在智谷海外掘金大讲堂课程里曾经分享过的港股打新课程,里面有详细的讲解。

4他们怎么避险?

海外投资的热门产品后面有哪些常见的坑

一、 警惕无牌照无账户保护的互联网平台

二、警惕杠杆效应,海外的浮动利率机制

三、寻找专业的海外理财机构或者顾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