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印度高管越来越多,为什么中国人却一直在底层?

硅谷印度高管越来越多,为什么中国人却一直在底层?
2017年04月27日 15:28 海外眼

自从谷歌起,硅谷大公司一项默认传统就是免费开放公司自助食堂。

随着硅谷移民越趋多元化,这些大公司的食堂也开始向雇员提供全世界各国菜式。但近几年,硅谷食堂里的咖喱味一阵重过一阵。硅谷员工经常开玩笑,可以根据每家公司食堂的咖喱味,判断这家公司的印度人比例。

随着咖喱味一路飘香的,是印度人在硅谷权力之路上越走越远。

现在,印度人已经打开了中层通向顶层的晋升通道,谷歌和微软两大帝国的印度裔CEO,再清楚不过的向整个科技世界显示:印度裔工程师在硅谷没有上限!

谷歌新任印度裔CEO桑达尔·皮查伊

数不清的硅谷印度裔高官

硅谷的印度高管有点数不过来了。

其中包括红透半边天的谷歌新任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以及微软历史上第三任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仅仅这两家公司,印度裔高管就掌管了8000亿美元的市值。

不同于一些族裔高管都是移民二代,这一波登上硅谷权力顶端的印度裔高管,都是土生土长的印度人,大多数是在印度完成了大学本科教育后到美国的。

比如,皮查伊出生于印度第四大城市钦奈的一个普通家庭,住在一个两房公寓里,他的父母连个电视机都买不起。皮查伊从印度破公寓里动身,用了20年,执掌了硅谷最重要的谷歌帝国,这样的跳跃哪怕是发生在美国,都令人动容。

微软历史上第三任CEO萨蒂亚·纳德拉

除了皮查伊和纳德拉外,硅谷的传奇式印度高管比比皆是。

最早可溯源到1980年到美国的沙比尔·巴蒂亚(Sabeer Bhatia)。巴蒂亚是hotmail的创始人,1968年出生于印度昌迪加尔,后来在加州理工念书。

还有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软件公司之一Adobe的首席执行官山塔努·纳拉延(Shantanu Narayen),在印度奥斯马尼亚大学念完本科,在美国博林格林州立大学读了计算机硕士。

演示文档共享平台“SlideShare”联合创始人兼CEO拉什米·萨哈(Rashmi Sinha),出生于印度阿拉哈巴德,后在伯克利大学深造。

太阳微系统公司,就是那个发明了Java语言的公司,其联合创始人维诺德·科斯拉(Vinod Khosla)也是在印度出生,于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受教育。

思科首席技术官帕德马锡·沃里奥(Padmasree Warrior),还担任过摩托罗拉的首席技术官,同样来自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后在康奈尔大学学习。

谷歌除了皮查伊,还有一位印度裔高管:企业业务总裁艾米特·辛格(Amit Singh),是他在2001年重塑了谷歌搜索引擎的核心算法。辛格在印度北方邦出生长大,也是在印度理工学院的罗克分校读书,后于美国明尼苏达德卢斯大学读计算机科学研究生。

印度人在高科技企业政治竞争中把中国人甩在了后面,这是不争的事实。

硅谷的传统族裔权力结构是:大量担任技术研发任务的中国工程师,往上是一群印度中层,再往上是美国本地白人高管。

现在,印度人用实际行动打破了“天花板”。而中国工程师依然停留在“勤奋、靠谱、技术能力强”的研发人员层面,鲜有向管理层的突破。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差距呢?

缘于印度学徒传统的抱团偏袒

瑞士圣加仑大学2004年搞了一项对印度式管理风格的研究,发现印度高管倾向参与式管理,喜欢和下属建立非常深远的关系。

新罕布什尔南方大学一项研究也比较了跨国企业中,印度经理和美国经理的差别,称印度高管的风格是,上级会非常真诚地替下属考虑,两者之间往往会建立极强的忠诚感,甚至超越了薪水回报

这是一种发源于印度手工艺行业的古老传统,在推动印度裔工程师融入硅谷时显得马力十足。

三十多年前,第一代成功的硅谷印度创业家,就意识到外来移民发展的难处和障碍,毫无保留的帮助前来追随的印度老乡。经过几代印度企业家们的努力,他们已经在硅谷创造出一个良性发展的印度圈生态,包括引荐人脉、设立天使投资,帮助初来乍到的印度创业者。

他们打破了美国人认为印度人只能成为优秀的工程师,而不是杰出的管理者的刻板印象。

当第一代印度移民成功打破职场玻璃天花板后,他们仍旧互相扶持着前进。他们意识到后来者将面临同样的困境,要想突围,只有抱团。前人为后来者打破更多障碍,提供更多经验,开启机遇之门。

中国工程师私下对印度同事最大的抱怨,就包括印度人“互相偏袒”。

比如在公司入职时,印度面试官赤裸裸的偏袒印度候选人,甚至不惜放水;在工作中,印度同事又拉帮结派,喜欢口头上表功和讨好上司,个个都爱钻研晋升之道。

虽然有意气之嫌,但也确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印度高管的做事风格。

就是通过这种赤裸裸的互相提携的传统,上一代印度人为今天的皮查伊和纳德拉开辟了道路,向美国人证明了印度人可以担当大任。

除了缺乏这种强力抱团的传统,还有印度人英语的母语优势。所以吐槽完印度同事“爱拍马屁”后,许多中国工程师都会哀怨的再自叹一句:“就算想拍句马屁都说不太溜……

然而,仅仅是因为印度人相互的偏袒提携吗?似乎也不是。

中国人自己的局限性

悠悠子乔在硅谷高科技公司里摸爬滚打多年,身边有不少活生生的例子。

小A是个跟他差不多时间进公司的年轻印度人, UIC计算机系硕士毕业,仅有三年大学实验室的工作经验,技术上相当稚嫩。

小A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谦虚、低姿态、乐于助人,总是把笑容和愉快心情挂在脸上。组里有什么边边角角没人愿意干的杂事,小A总是自告奋勇地去干。

因为技术上经常要请教别人,小A就努力在其他方面提供帮助,而且做得很自然不着痕迹,不让人有尴尬和拍马屁的感觉,所以部门里上上下下,从合同工到副总裁,没有不喜欢他的。

过了段时间,小A坦诚的跟部门所有人说,他不是很聪明,技术上可能永远达不到其他人的水平,所以想向管理方面发展,希望得到支持和帮助。这么坦率诚恳的要求,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

此后,大家尽可能的为他提供方便,老板也为他提供各种机会,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当上了一线经理。

又过几个月,老板离职,他顺理成章被提拔到了二线经理的位置上。短短一年多时间,完成了从普通工程师到资深经理的三级跳。

这样的印度人还有很多,有的甚至升迁更快。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为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

总结一下,中国人与印度人的差距,也体现在个人这些方面。

1. 野心

印度人会有很明确的职业规划,为了实现他们的目标,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往上爬

中国人则多数满足于现状,如果问他们想不想做经理, 十个人里面有八个人会告诉你不愿意,因为那是一份吃力不讨好的活,又累钱又少。

我们有句口头语,最理想的工作是,“钱多、活少、离家近”,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多少反映出了中国人贪图安逸的心态。

2. 眼界

中国人喜欢盯着眼前的事情,勤勤恳恳埋头把手上的活干好,所以项目做得最好的永远是中国工程师。

而印度人眼界更开阔,他们热衷于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公司上层人事的动向,公司内部的调整变化。在适当的时候,他们会提出很有见地的见解,让领导刮目相看。

3. 领导力

中国人比较算计,做什么事情先要衡量划算不划算,比较缺乏担当一切的魄力和不计成败的冒险精神。

而印度人至少在表面上,尤其是在领导面前,很愿意承担责任,虽然有时候做得一塌糊涂,但需要有人挑头的时候,自然会想到他们。

4. 忠诚

中国人往往有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本职工作做好就行了,公司里其他的事情与我无关

而印度人往往一副以公司为家的样子,处处为领导着想,替领导分忧解难,让领导非常舒服。所以,领导会把能干活的中国人当成劳工,把善解人意的印度人当成自家人。

5. 人际关系

中国人总是认为,只要我技术是最好的,不需要经营与其他的同事以及其他部门的关系。而作为管理者,首要任务就是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也许因为印度文化跟西方文化更接近的原因,印度人总是能跟白人打成一片,下班以后,跟同事领导去喝酒,谈谈球赛,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出来了。俗话说熟人好办事,在美国公司也是如此。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印度人里头人渣很多,欺负打压中国人的事情也是有目共睹的。

但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与其鄙视、痛恨、暗骂,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学习别人的长处,让自己强大起来。我们这一代做不到的事情,我们应该教育下一代,让他们去继续努力。

Ps:此篇文章,绝对没有妄自菲薄的意思。中国人的长处和优点,奋斗和努力,成就和贡献,不是一篇文章能写下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让自己更强这才是最终目的!

文章由海外眼整理发布,请关注我们公众号添加海外君个人微信号【mlnleo】,带您看海外美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