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洁
|“地砖上墙”的现状
瓷砖铺装的流行趋势开始逐渐走向“地砖上墙”。材思走访了各个瓷砖品牌门店后发现,以马可波罗、鹰牌、诺贝尔为首,门店内的样板间都开始使用地砖上墙的展现方式。普通样板间大多会用全抛釉地砖,高端样板间会用微晶石或仿古砖;如果选择用卫生间的样板间展示,本身抛光度已经很高的地砖,呼应明亮的灯光和镜面,在视觉效果上会领先一步得分。
因为地砖的颜色简约、规格大、密度高,贴在墙上的延伸性强,让室内整体看起来很高端。目前大多数地砖的纹理都是通过原型1:1扫描出花纹再进行喷墨烧制,所以呈现在瓷砖上的图案都很逼真。像大理石、玉石、木纹、仿生锈,都能做出与其原型相同的纹理,多用于地砖。
地砖上墙普遍应用于酒店、餐厅、写字楼等场所,相比于墙砖而言,地砖的价格较为昂贵,铺贴成本高。除了视觉效果好,优点并不突出,所以其终端市场暂时还不属于大众消费者。
大多数企业主要卖地砖,一是因为地砖可以两用,二是因为地砖上墙是目前的家装趋势。三是因为相比于墙砖,地砖利润更高。
地砖可以上墙,但并不意味着墙面材料可以铺装在地上。墙砖的吸水率高,耐磨性差,硬度小,用作地砖会出现刮花踩裂的情况,所以,墙砖没有那么多选择,只能卖给墙面市场。
目前在广东佛山和山东淄博还有很多厂家在大量生产墙砖和瓷片。墙砖的造价比较低廉,价格便宜,在终端市场容易销售;其次瓷片的窑线已形成规模,无论是从生产工艺还是施工上都较为成熟,是厂家和商家都不用操心的产品。但是随着人群的消费升级和二手房改造,风格单一的墙砖也逐渐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家装的需求了。
虽然薄板和大板的推出也抢占了墙面市场,但是由于规格过于庞大,在实际铺贴时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墙体承重不够、铺贴技术无标准、施工人员技术不达标等等,所以很少有消费者在墙面铺贴面积过大的瓷砖。很多用户都会根据实际的使用面积裁切成小面积的瓷砖,这样也让产品的使用灵活度更高。
|上墙应该怎么“上”?
地砖的规格大,重量也不轻。虽说可以进行切割,但是相比于墙砖,地砖在铺贴方面有很多“疑难杂症”。墙砖的吸水率通常是在10%~25%之间,而地砖的吸水率是0.01%。千分之一的差别,让两者在铺贴上有着很大差别。想用铺墙砖的方法套在地砖身上已经行不通了。
墙砖的吸水率好,会让水泥和墙砖更服帖,也更容易粘合。墙砖在铺贴之前经过充分浸泡,吸水后和胶泥充分结合即可粘牢地固定在墙面上。而地砖极低的吸水率无法做到通过浸泡使其获得水分并与墙面粘牢承受住自身的重量,所以地砖上墙势必无法按照普通铺贴方式完成。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施工铺贴方式有两种:分别为干铺和湿铺。
干铺:干铺更适用于地砖,原理是在砖体背面磨出凹槽,埋进铜丝,用结构胶固定,将地砖做定位,在相应位置上方固定螺丝并将铜丝固定好,铜丝相当于瓷砖保险带;最后将结构胶涂抹在地砖背面,直接铺贴。
湿铺:湿铺法更适用于墙砖,原理是使用水泥+细沙的水泥砂浆将地砖铺设于水泥墙面,在铺设前须先将墙面打毛,以增加摩擦力。这种铺贴方式对于地砖可能会出现黏合度不够而导致脱落的情况。
如今,对于地砖上墙的铺贴,市面上也发明了很多产品来填补地砖吸水率不够的缺陷。比如,瓷砖胶粘剂就可以在瓷砖吸水率低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瓷砖和墙面很好的粘合在一起,瓷砖胶就是这样一种产品,它更适用于地砖上墙。
瓷砖胶粘剂是以水泥为基底的胶粘剂,速干性好、粘着力强,施工前不需要用水浸湿瓷砖,很适合用于地砖上墙。而且相比于砂浆水泥,胶类能够快速定型,提升铺砖效率;
|成本过高会有市场吗?
瓷砖胶的缺点就是价格过高,比普通的水泥砂浆价格要高出20%。不过,瓷砖胶黏剂也刚推出不久,仍处于新品市场开发阶段,消费者对于胶类产品的环保问题也保持谨慎态度,所以,瓷砖胶黏剂想要应用于整个陶瓷市场还需要时间。
由于瓷砖黏合剂的成本高,加上地砖上墙对铺贴技术要求高,要请专业熟练的师傅来施工,保证地砖铺贴的牢固性,避免安全隐患,所以施工费也要更高一些。相对于普通的贴砖方法,地砖上墙每平方米要多出50元左右。这也说明了地砖上墙并不适合大众消费市场。
流行趋势一直在变,从最早的70年代人记忆中的白瓷片,逐渐演变成各家各户的抛光砖。田园风格的瓷片也曾一度在大众家装中出现过。现在抛光砖和抛釉砖成为了每个家庭的地砖首选。卫生间的墙壁上也不再是单一的白瓷片,而变成了300*300规格的花色墙砖。人们的概念还停留在“筷子就是筷子,而不是棍子”的概念上,所以对于地砖和墙砖的转化,一部分消费者还不会认同。
但是随着时代变更,大众的消费水平和审美观念都会出现变化。海外信息的不断流入,使人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通过自身感受将这种体验融入了家中的装修风格。墙砖和地砖看似差异颇大,实际上在应用的过程中很适用于欧美风家装和现代化家装。很多企业的设计师都会将两者合二为一,用于提升室内的整体视觉效果。
瓷砖作为主材界里最大的品类之一,承担着产品创新和应用空间的变化更迭。地砖上墙在未来不会是一种新潮,而是人们的一种选择。这种“高大上”也不会只出现在酒店、商城和写字楼,而是逐渐应用到消费者的室内。有时候,跨界并不是什么尴尬事,只要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也提供的实用性,终究会迎来产品的市场。
—首发于材思,原创转载需注明出处-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