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模式

优化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模式
2024年05月11日 05:23 媒体滚动

立足人才培养的角度,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有其独特的时代价值和丰富的育人内涵。高职院校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落实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深入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一线,积极探索富有专业特色、体现思政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教育管理模式。通过夯实党建引领、建构公共空间、优化队伍协同等,打造新时代“三全育人”工作实践园地、智慧服务创新基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全面打通服务学生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夯实党建引领

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坚持党建引领是重中之重。加强党对学生管理工作、学校事务的全面领导,把握战略思维、大局意识,是“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得以常态化、系统化推进的重要基础。

高职院校党委领导班子应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纳入思政教育改革工作中。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应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撰写专项工作研究报告,以制度保障、经费保障、人员保障、空间保障、联络协调等,形成党委书记领导下的相关职能部门全员参与、各司其职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格局。同时,建立健全包括以“党团总支、党团支部、党团小组”为一体的横向管理模式以及以“党委学生工作部、二级学院、辅导员、班主任”为一体的纵向工作模式,实施“以上带下、以下促上”的系统化管理体系,切实推进学生管理育人模式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化覆盖。

加强前沿阵地建设。依托“党员先锋岗”“老带新结对帮扶”“党员志愿者服务工作站”等,激发广大基层党员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划分党员责任区,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带头进学生社区、进课堂,落实辅导员、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常态化进驻等制度。组织开展专题巡讲、开办党员队伍培训班、开办师生座谈会等活动,营造良好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育人氛围,夯实共建共享认同机制。

建构公共空间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需要依托公共空间资源的育人功能,达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实现价值性与知识性的内在统一。因此,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社区公共空间建设,打造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

一方面,加强物理空间建设。高职院校应在政府政策引领下以校、地、企、社共建等手段,加强走廊、楼宇等社区公共空间建设,满足广大学生住宿休息、休闲娱乐、健身社交、学习研讨需求。另一方面,加强人文空间建设。高职院校应本着精准关怀与隐性渗透的原则,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数字化学生社区事务管理服务平台、在线教育平台、教学质量和学情监测平台、危机干预与风险防范平台等。在精准把握学生群体特征、发展规律和个性需求的基础上,提升服务质效、体现人文关怀。

高职院校应重视管理设施建设,包括智能门禁管理系统、移动图书借阅、人脸识别、“一网通”、校园网等,探索实施智能、安全、先进的管理模式,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社区生活幸福指数。同时,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学业指导中心、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为学生专业学习、技能提升、心理成长、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专项帮扶。此外,高职院校应本着“学生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遵循“接诉即办”的原则,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校长服务信箱、学工信箱等完成限期办理、反馈调查、及时整改。

优化队伍协同

队伍建设是学生社区建设的关键一环,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成效。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工作主体建设,打造多主体协同治理的“成长乐园”。

高职院校应坚持“内部选调+外部聘请”的方法,以线上线下推广传播,不断拓宽社区服务覆盖面。一方面,加强对校内社区管理人才的培养,包括教师党员、思政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学生党员等。另一方面,可邀请文化传承人、先进道德模范、杰出校友、优秀退休教师、创业就业导师、企业工程师等,担任社区兼职指导教师,打造多元协同育人新矩阵。在党建引领下,通过拓展“队伍+”协同,实现“育人+”特色平台建设,助推“一站式”学生社区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党建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