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起夜”是身体在亮红灯吗?

科普|“起夜”是身体在亮红灯吗?
2024年05月11日 14:38 澎湃新闻

最近总是半夜被尿憋醒,是不是身体出现问题了?

2002年,国际尿控学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将夜尿症定义为患者夜间因尿意醒来排尿1次或者1次以上。根据定义,夜间1次起床排尿即可称为夜尿症,但是临床发现只有1次夜尿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小,2次以上的夜尿更具备治疗的意义。

夜尿症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国内的研究结果表明,18岁以上人群夜间排尿≥1次者占57.5%,≥2次者占24.7%,高龄、高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是夜尿症的高危因素。夜尿次数过多、尤其是夜间入睡后至第1次排尿前的睡眠时间过短对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

夜尿症的原因:

生理性因素:睡前如果摄入过多的水分,比如喝了大量的茶或饮料,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出现尿液增多;妇女妊娠后,子宫压迫和刺激膀胱也会导致夜尿增多。生理因素导致的夜尿症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但是会对睡眠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病理性因素:

1. 总尿量增加:多尿症患者日间和夜间均存在尿量增多,常见病因有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病和原发性烦渴症等;一些药物也可以引起多尿,如皮质醇、β-肾上腺受体拮抗剂、甲状腺素、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等。

2. 夜间尿量增多:抗利尿激素是维持人体内正常渗透压的重要因素,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的生成。其分泌有昼夜节律变化,一般在凌晨4点达到顶峰,是日间的9倍,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丧失昼夜节律性都会导致夜间尿量增多。

3. 功能膀胱容量减少:病因包括膀胱过度活动症(OAB)、良性前列腺增生(BPH)、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神经源性膀胱等,均可导致功能膀胱容量减少。有些药物也可产生此作用,如氯胺酮、膀胱灌注化疗药物等。

4. 睡眠障碍或紊乱:失眠症、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性嗜睡病、周期性腿动、唤醒障碍等原发性睡眠紊乱可以引起夜尿症。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内分泌失调、神经系统疾病等也可产生睡眠障碍,进而导致夜尿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可造成缺氧诱导的肺血管收缩,增加右心房压力并刺激心房肌肉细胞分泌心房钠尿肽,刺激肾排泄Na+和水、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引起夜间尿量增多。

5. 混合因素:包括上述多种原因,常见于老年、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服用相关药物的患者。

夜尿症的危害

1. 影响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可能导致疲劳、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问题,进而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2. 增加骨折和死亡风险。老年患者频繁夜间起床,跌倒几率上升,容易发生骨折等意外事件,增加死亡风险。

夜尿症的检查手段

1. 病史询问。每日饮水量,睡前饮水量,酒精和咖啡因用量,其他下尿路症状的存在,排尿不畅,排空不完全,尿急、尿失禁,睡眠习惯,心脏衰竭、肾功能衰竭、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疾病、肺部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疾病史,药物的使用。

2. 查体。血压、腰围和体重,心脏及呼吸系统检查,下肢足踝关节检查了解水肿情况,耻骨上区触诊了解是否有尿潴留、男性行直肠指检了解前列腺情况,女性行盆底检查了解子宫脱垂及其他妇科疾病。

3. 排尿日记。推荐排尿日记或尿频量表(frequency-volume chart,FVC)作为夜尿症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工具,要求连续记录72小时,准确记录每次排尿的情况及容量。

4. 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尿培养、肝肾功能、血糖、血电解质,监测血、尿渗透压变化。

5. 影像学检查。包括泌尿系超声检查、泌尿系CT、MRI检查等。

夜尿症的鉴别诊断

由于夜间多尿症、夜间尿频、夜间遗尿症、尿失禁与夜尿症症状相似,须注意鉴别。

1. 夜尿症与夜间多尿症的鉴别:夜间多尿症指夜间尿量占24h尿量的比例升高。青年人夜间尿量≥24h尿量的20%,中年人夜间尿量≥24h尿量的20%~30%,老年人夜间尿量≥24h尿量的3%。

2. 夜尿症与夜间尿频的鉴别:夜间尿频指夜间从以睡觉为目的的上床休息开始到醒来后起床为止这段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夜尿症是在夜间睡眠中醒来排尿,排尿前后均为睡眠状态,不包含上床至入睡以及睡眠中醒来至起床这两个时间段。

3. 夜尿症与夜间遗尿症的鉴别:夜间遗尿症指年龄≥5岁的患者夜间睡眠中尿液非自主性漏出。夜间遗尿症患者睡眠中不能意识到膀胱充盈憋胀感,而非自主性尿液漏出。夜尿症患者睡眠中可以意识到膀胱充盈憋胀感,并从睡眠中醒来排尿。

4. 夜尿症与尿失禁的鉴别:尿失禁指尿液非自主的漏出、与睡眠无关,尿失禁常见有充盈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尿失禁患者可以感知膀胱充盈,从睡眠中醒来,但醒来后不能抑制尿液排出,出现尿液非自主的漏出。而夜尿症患者醒来后可以控制尿液排出。

夜尿症的治疗

以改变生活方式作为基础治疗,根据疗效及不同病因选择药物或外科治疗。

1. 改变生活方式:

(1)限制饮水,睡前限制液体摄入,特别是酒精或咖啡;

(2)提高睡眠质量;

(3)注意夜间保暖,增加皮肤血供,减少尿液产生;

(4)适度运动、抬高下肢,以减少水潴留;

(5)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如延迟排尿等;

(6)盆底功能锻炼;

(7)睡前尽可能排空膀胱。

2. 药物治疗:

(1)α受体阻滞剂:能降低膀胱出口的阻力、减少残余尿量,从而降低排尿次数。需要注意眩晕、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常用的α受体阻滞剂包括坦索罗辛、多沙唑嗪、特拉唑嗪、赛洛多辛等。对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夜尿症患者推荐使用。

(2)M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逼尿肌过度活动,降低尿急程度来增加功能膀胱容量,适用于夜间膀胱容量减小的患者。需要注意口干、便秘、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常用的M受体阻滞剂包括索利那新、托特罗定等。对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夜尿症患者推荐使用。

(3)抗利尿激素:目前临床常用的是人工合成的去氨加压素,可以明显减少夜尿总量,减少夜间排尿次数,延长夜间首次排尿的时间,减少夜尿占全天尿量的百分比。可用于治疗夜间尿量增多、膀胱容量减小、排尿次数增多的成年夜尿症患者,在合并夜尿症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效果明显。对以夜间多尿为主的夜尿症患者推荐优先使用。 不良反应:最主要的是低钠血症;其他少见的如头晕、乏力、头痛、恶心、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多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血钠浓度、肾功能状态、血红蛋白水平、心功能状态等有关。 高龄且基础血钠浓度偏低的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较高,应慎用。

(4)其他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于治疗伴有前列腺增生的难治性夜尿症患者有效,常用的包括塞来昔布、洛索洛芬等。

3. 外科治疗:

对于某些调整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有明确手术指征的患者,可给予恰当的外科治疗:

(1)存在因前列腺增生导致的夜尿症患者可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2)存在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患者可行逼尿肌A型肉毒毒素注射或骶神经调节;

(3)存在膀胱挛缩的患者可行膀胱扩大术。

当出现夜尿先莫慌,首先排除生理性因素,其次改变生活方式很重要,如果仍无效或加重,及时就医莫耽误!

参考文献:

[1] 夜尿症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夜尿症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8,39(8):561-564.

[2] 符芸升,李天禹.夜尿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8,29(24):3537-3540.

[3] 钱多成,吴登龙.夜尿症研究与治疗进展[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7,6(03):198-202.

[4] 许克新.夜尿症的诊治[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4,19(01):6-9.

简介

长海医院泌尿外科是1951年成立的我国第一批泌尿外科专业学科,在新中国泌尿外科奠基人之一的马永江教授及历任科主任的带领下,科室建设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十年期间,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国际一流、国内领先优势学科。科室是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重点建设学科,教育部创新团队“973”牵头单位,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国际泌尿外科学会和首批卫生部示范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上海市“重中之重”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泌尿系统肿瘤微创及精准诊疗中心,全军前列腺疾病研究所,全军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研究所。连续九年在中国医院最佳专科排行名列第二,连续三年获中国医院专科科技影响力排行第一。建科以来,以“泌尿生殖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及微创技术”为主攻方向,在泌尿系肿瘤(肾癌、前列腺癌、膀胱癌)与结石、前列腺疾病、男科、生殖与女性泌尿外科疾病、后腹膜肿瘤、微创泌尿外科技术等领域特色鲜明,已形成以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为理念的泌尿系统疾病综合研究体系。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疾病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