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丰达骗局背后:投资者莫被私募基金高净值的“大饼”所误导

瑞丰达骗局背后:投资者莫被私募基金高净值的“大饼”所误导
2024年05月12日 17:57 新京报

转自:贝壳财经

近日,私募瑞丰达实控人跑路的消息引起各方关注,5月11日证监会网站公布,瑞丰达公司涉嫌多项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瑞丰达旗下不少产品业绩亮眼,比如截至4月30日,瑞丰达时瑞一号单位净值为8.9543元,成立近两年以来收益高达795.43%,由此瑞丰达旗下产品受到一些投资者追捧。

但是,瑞丰达高业绩背后,或是利用了新三板定价机制的缺陷。据2023年年报,瑞丰达资产旗下产品出现在6只新三板股票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包括味福记、和嘉天健、浩添储能、友联盛业、农匠科技和邦客乐,也即在2023年下半年大量买入这些股票。新三板股票流动性低、交易清淡,有心人操作股价也比较容易。

比如,新三板基础层挂牌公司“味福记”,2023年营业收入33.92万元,净利润亏损-383.24万元,公司基本面比较惨淡。2023年6月底,味福记第十大股东持股数量为100股,此时瑞丰达产品尚未进入十大股东之列;但到了2023年底,瑞丰达有三只产品进入十大股东,持股数量分别为31.31万股、29.2万股、20万股,原来一些自然人大股东则退出。与此相对应,味福记在2023年6月底股价为3.1元,到2023年11月10日股价持续高举高打涨到了260元、当日成交量仅有1手。

新三板基础层,1手交易量或可决定市场价格,这在沪深市场是不可想象的。新三板挂牌公司的公众性,远不如沪深上市公司,比如2023年底“味福记”的普通股股东人数只有26个,如此股权分布格局,让股价很容易实现人为划线。

也就是说,瑞丰达一些产品的高净值只是纸上富贵,新三板基础层买进容易卖出难,要在高位变现很难,何况挂牌公司的基本面实在乏善可陈,这或是瑞丰达产品表面高盈利、实际却兑付困难的主要原因。至于这些产品操作背后是否隐藏老鼠仓、利益输送等行为,目前还不得而知。

相当多的私募基金以过硬的投资水平,赢得了一些高净值人士的青睐,但像本案这样,私募投资者利益被卷入高风险之中,对整个私募行业形象构成负面影响。笔者为此建议:

一是完善基金净值计算方法。由于新三板市场的特殊性,以及市场操纵等行为的影响,新三板的市场价格,有时并不能作为净值计算的参考。即使在沪深市场,对于一些存在操纵、过度拉高的个股(尤其是壳股),在计算基金(包括公募、私募)产品净值时也是如此,因为很可能由于监管、退市等原因导致股价泡沫被戳破,股价短时间大幅回归。若简单按市场价格计算基金净值,基金管理人可以阶段性收取较高管理费,最终投资者利益却难保。

为此,在计算基金净值时,应适当排除市场操纵等因素影响。办法就是在计算股票市值时,既要参考股票市场价格,同时也要考虑股票的每股净资产值,两者可分配适当权重。对于定价功能还不十分健全的新三板,股票每股净资产的权重应更高一些,对于沪深板块,净资产的权重可适当低一些。

二是要强化对私募基金的监管执法。去年国务院公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其中完善了私募基金监管制度,第28条明确私募管理人不得以私募基金财产与关联方进行不正当交易或者利益输送;第54条对违反第28条的行为规定了行政处罚措施。对涉嫌利益输送等私募基金,行政监管处罚应及时跟进。

由于新三板有些挂牌公司股东人数较少,私募管理人在市场的买入对手、指向性非常明确,通过利用私募资产高买,然后交易对手再给予私募管理人一定回扣,这存在操作空间,这种行为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刑法》的任务,包括利用刑罚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但针对资产受托管理人故意高买低卖、牟取私利的行为,目前《刑法》似乎没有直接刑罚条款,对此或应补充完善、强化刑罚震慑,这对推动受托理财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熊锦秋

编辑/岳彩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