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者言|我给幼儿园孩子讲气候变化

实务者言|我给幼儿园孩子讲气候变化
2024年05月12日 22:10 澎湃新闻

几个月前,我儿子在上海就读的幼儿园举办“职业周”,邀请家长们去课堂上介绍自己的职业。接到邀约时,我几乎是立即就有了主意。其他父母介绍导演、物理学老师、电视台记者等职业,而我则打算挑战,给三四岁的孩子讲气候变化。

我从事气候政策研究,面向的是成年人,还没有对孩子——尤其是学龄前孩子,宣讲诸如气候变化这样复杂问题的经验,对他们是不是能听懂一点儿底都没有。上课前一天,我还在家长微信群里调侃说:“像临考一样,有点紧张。”

不过,我心里很早就有想要跟儿子聊聊气候变化的念头

孩子将一生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2023年初的冬天,我们暂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在那个以阳光、海滩和干燥的沙漠闻名的地方遭遇了长达半个多月的连绵暴雨,甚至一场小小的冰雹。虽然我们旅居的小镇没有遭受灾害性的影响,但在新闻里,有人困在洪水里等待直升机救援,在圣地亚哥,车辆被遗弃在暴涨的潮水里,道路、民居都遭受了巨大损失。

这要归咎于连续登陆的大气河流,它们犹如天空中流动的河流,将水气从低纬度带到中高纬度地区。已有的研究表明,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大气河流将携带更多的水气,也随之带来更大的暴雨、洪涝等灾害风险。

我在网络上找到了动画片《海底小纵队:登陆冒险(Octonauts: Above & Beyond)》。已经有一些童书、动画短片等,帮助家长和老师向低龄孩子引入这一话题。而这是为数不多关注气候问题的系列动画。这个动画的其他系列本身很受欢迎,这让我如获至宝。

我把它推荐给了儿子。他很快被故事里试图解救小动物们的英雄吸引。他知道了海平面上升要淹没信天翁孵化宝宝的海岛,小纵队不得不为它们寻找更高的岛屿。在他最爱看的一集中,小纵队身处融化的冰川,遭遇险境。“北极熊和海豹的家没有了。”他跟我说。

不过,这部动画虽然展示了气候变化已经或者可能在地球各个角落带来的威胁,却缺少关键一环:它没有告诉孩子,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才是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我曾经试图向儿子解释这个问题,比如开车时的排放会让地球发烧,而他只是默默看着我。那时他3岁半,现在他4岁多了。我想也许可以再试试。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环境与发展心理学家加里·埃文斯正在对幼儿园到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进行一项研究,以了解他们对气候变化的认知以及由此对他们产生的影响。不过就目前来看,他告诉媒体说,没有人真正知道孩子们在什么年龄能够理解气候变化,任何宣称与幼儿谈论这个话题的最佳方式都并非基于科学的数据研究。

在知乎上,有人说这个话题不适合对低龄孩子科普,我难以认同。毕竟,早些年主流观点还认为气候变化是相对遥远的事,经历过去两年的洪水、高温等极端天气,还有多少人能选择无视呢?而我们的孩子将不得不一生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如何种下一颗种子

我开始搜寻更多如何与学龄前儿童沟通的建议。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的一篇文章提出,对学龄前孩子来说,气候教育的目标是激发幼小心灵中的环保热情,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种子,为此,可以从一场徒步、认识四季变换这样的小事做起。

一位北京幼教朋友参加了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发起的“玲珑计划”。这个项目赋能和支持不同行业、有心致力于开展气候行动的人。通过项目提供的培训和资助,她在幼儿园引导孩子认识气候变化,帮助他们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所学。

她提醒说,要考虑孩子的专注时长和理解力,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翻译”给他们,通过游戏互动等多样的形式,让他们理解和感受。

与孩子们一起玩桌游《冰川冒险》

这让我想到了平时和儿子玩的桌游《冰川冒险》。企鹅、北极熊等四只小动物要穿过桥回到它们的拱顶冰屋,桥墩是几块大冰块,孩子掷骰子来决定是小动物前进一步还是一块桥墩消融,如果所有冰块都融化,桥垮塌,游戏任务便失败。

到了上课的那天,这款桌游成了我和孩子们的破冰游戏。虽然我们没能成功拯救小动物,但他们个个看起来兴致勃勃。我顺势问到:“你们知道冰块儿为什么会融化吗?”“因为、因为太热了!”一个孩子高声回答。

我继续解释,就像病毒让人发烧一样,地球也因为某种气体过多而“发烧”,导致冰块融化,让小动物们无法回家。想到用病毒来联想,也是因为孩子最近在学校学到了这样的知识,回到家后,他主动跑去洗手,“妈妈,我不喜欢病毒。”他说。

我用一些简单的图片继续解释:它来自我们从地下钻取的、叫做石油的东西,我们把它做成了汽车和飞机需要的油,点亮电灯需要的电,和妈妈去超市购物用的塑料袋,每当我们使用这些东西,更多的“病毒”就会释放出来,让地球发烧。

扮演重要角色的成年人

2022年,中国教育部提出了到2025年普及绿色低碳教育的目标。在准备这堂课时,我注意到教学大纲更偏重于中高年级的气候教育,而没有对低年级给予足够重视。比如,教育部同年发布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知道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五六年级应该知道“调整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可以减少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对低年级学生则未作明确要求。

相比起来,欧美更为强调全年龄段的气候教育。在美国,2020年,新泽西州成为首个要求公立学校从幼儿园开始在所有科目中教授气候变化的州,该州还拿出了500万美元用于资助教师专业发展、教案评估等工作。同年,意大利宣布将气候变化强制纳入公立学校教育,学校要为6-19岁的学生提供每学年不少于33小时的气候变化教育。

说起幼儿园,我的幼教朋友提到,就她了解,在北京开展气候变化教育的幼儿园不多,即使老师有心做这件事,也缺乏教育系统的指导和来自社群的支持,“如果我不参加玲珑计划,我就没有机会学习到气候变化的专业知识,无法进入这个社群中……有一群人陪着你走,互相激励着,就会走得更远一些。”她说。

她分享了中班和大班孩子在她协助下完成的作品。它们提醒我们,不该小看孩子们对复杂问题的理解能力。

在一部中班孩子的短片中,一条小鱼感到海水变热变脏,以为自己生病了,当它游到海面上才发现是人类活动所致。片子最后,孩子用稚气的声音呼吁:“大家可以垃圾分类,也可以减少开汽车……小鱼回到了大海里,她希望能一直开开心心的,在蓝色的大海里面游来游去。”

许多人在与孩子讨论气候变化时,担心一个问题:气候引发的灾难是否会让他们感到恐惧。研究证实,孩子们在意识到气候变化时同样经历情感反应和生态焦虑,这包括抑郁、焦虑、悲伤、愤怒和恐惧等极端情绪。

即使父母不是气候问题的专家,但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仍扮演重要角色。自然资源协会的建议提到,对低龄孩子来说,要帮助他们认识到,世界是一个美好的地方,有人在照顾着它,而自己也可以帮忙。还有一些建议说,父母要给孩子提供机会,分享他们对气候变化的情绪,不要轻视它们,在鼓励年幼的孩子做出行动时,侧重于本地层面和更具体的行为,制定家庭可以共同实现的目标。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对人性建立信心,而反过来,这也可能帮助成年人建立信心

课程上使用的一些幻灯片

回到我的课上,孩子们想知道如何帮助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小动物。我告诉他们,需要给地球降温,而我的工作就是告诉更多大人一起做这件事,现在,他们也可以帮忙。几个看起来稍微大一些的小朋友很快就想到要少坐车、勤关灯。他们如此快联想到解决方案,这让我感到意外。

一位小女孩走过来拉了拉我,说:“还可以骑滑板车来学校。”“你太棒了,它不会排出让地球发烧的气体。”我立即表扬了她。

从那堂课上,我儿子也有了收获。去超市购物时,我偶尔会忘记带购物袋,他则会提醒我。过去,我几乎不和他谈及自己的工作,与教师、医生这样的职业相比,我想这对他来说太难理解了。但那堂课后,有一天被问到父母的工作,他说:“爸爸在帮助人(爸爸在医疗行业),妈妈在帮助动物”。

我从来没有任何时候像这样,为自己的职业骄傲。

(作者石毅系上海浦东益科循环科技推广中心研究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气候变化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