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出来的一切都是给这个世界留下的情书”

“我写出来的一切都是给这个世界留下的情书”
2024年05月13日 03:04 华西都市报

“鲐背之年”的王蒙:

王蒙将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赠送的大熊猫玩偶紧紧贴在脸上。潘海松 摄王蒙将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赠送的大熊猫玩偶紧紧贴在脸上。潘海松 摄

  王蒙,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平(今北京市),河北南皮人,著名作家。1953年以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开启创作生涯。2015年,其长篇小说《这边风景》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2023年是王蒙从事文学创作70周年,《人民艺术家·王蒙创作七十年全稿》出版。

  王蒙与冰心(翻拍自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王蒙文学创作70周年展”现场)。 张杰摄  王蒙与冰心(翻拍自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王蒙文学创作70周年展”现场)。 张杰摄

  著名作家王蒙,曾为一代人喊出“青春万岁”。今年10月即将年满90岁的他依然保持旺盛的创作力,是文坛公认的“高龄少年”。

  1953年,19岁的王蒙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这部作品风格明快、笔致抒情,散发出热情洋溢的理想主义亮光。“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这样的句子穿越半个多世纪,依然熠熠生辉。这部长篇小说也成为王蒙走过90个春秋的生命注脚:少年成名,年至耄耋,笔耕不辍,青春万岁。

  4月,春天的西湖畔风景宜人,令人心醉。作为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大道——人文大家融媒报道”采访团成员,我们能在浙江杭州采访到王蒙,内心难免激动。采访过程中,我们内心一直充盈着幸福的收获感:因为近距离感受到一个文学名家的真诚与谦和,因为有机会走近一位90岁的智者,聆听他关于生命的领悟分享。从某种意义上,这不仅仅是一次作家访谈,更是一次生命的对话。

  奇妙的是,王蒙曾在一篇关于谈处世哲学的文章里提到,自己奉行的一个关于“做人”的人生格言是“大道无形”。这与“大道——人文大家融媒报道”的主题“文化无界,大道无疆”不谋而合。

与青年“友好比赛”

  “写吧,各位青年同行,王蒙老矣,但我还是要与你们在文学劳作上,在作品的质与量上,展开友好比赛!”2013年9月,第七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开幕式上,王蒙受邀发言时,以这句话作为自己对青年作家寄语的压轴。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近些年,王蒙几乎每年都有两三部新作问世,不是旧作再版,并且内容和形式常有新意。2023年,在小说《霞满天》中,王蒙塑造了一位饱经磨难但依然保持高雅、勇敢而光明的知识女性形象。对于一个人生充满挫折的主人公,王蒙的笔调昂扬向上,句子犹如阳光般明亮。

  2024年4月中下旬,王蒙分别到两个地方领奖。先是在杭州,领第12届春风悦读榜颁发的“春风年度致敬”奖。一周后,在郑州举办的“2024当代文学颁奖盛典”上,王蒙获得“年度致敬作家”。他说:“我愿意对文学说一句什么话呢?我爱这个世界,我写出来的一切都是给这个世界留下的情书。”

  如今,王蒙即将进入“鲐背之年”。“我90岁了,没人给我下达写作任务。写作这东西,鲁迅先生曾说过,‘写作不要硬写,硬写是活受罪。’我还有这种热爱,热情也并未冷却,还可以继续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织就璀璨的文学图景。”

一份“心灵档案”

  “耄耋初度复何之,键雨书潮堪自持。忧患春秋心浩渺,情思未减少年时。”这是王蒙80岁写的一首诗。

  从事写作71年,王蒙已创作出版近百部小说、散文、诗歌和学术著作,涉及多种文体。不少作品具有先锋开拓性意义,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1979年,王蒙从新疆回到北京,他的文学创作呈现“井喷”状态,“我开启了写作的疯狂期。从早到晚,手指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写作比抄录还快……”进入创作精神“燃烧”状态的王蒙写出《夜的眼》《春之声》《海的梦》等“实验小说”,开启了中国新时期“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先河。

  2023年,2000多万字的《人民艺术家·王蒙创作70年全稿》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这是王蒙70年创作生涯的全面总结展示,也是向世界展现一个卓越的中国当代作家惊人的创作实绩。2024年4月18日,浙江大学举办的“青春万岁,文学点亮人生”讲座上,主持人提到,在王蒙的文学世界里可以看到历史脚印,称得上是“诗史”。王蒙笑着回应说:“那是因为我活得足够长,很多事都被我赶上了!”接着他忍不住发出一番感慨:“我真的觉得,我这辈子太值了。虽然中间也碰到了一些曲折,但没点曲折那还能叫人生吗?没点曲折我还能写出有意义的东西吗?一个人如果没有倒霉过,能知道什么叫幸福?如果没被冤枉过,能知道什么是信任的可贵?”

“坚持学习”

  年至高龄依然写作的人,文坛上并非没有,但像王蒙这样长期保持饱满的青春激情和强烈创新精神的人,却极其罕见。

  王蒙对学习的热情,令人惊叹。1963年,29岁的王蒙挈妇将雏举家从北京搬迁至新疆,并在新疆生活了16年。他靠自学,熟练掌握了维吾尔语,创作了长篇小说《这边风景》。这部小说在尘封近40年后重修问世,并于2015年斩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1996年,王蒙应邀去德国小住并参加活动。到达柏林当天晚上,他报了一个德语学习班。耄耋之年的王蒙,对科技最新发展和未知保持着好奇和学习的心态。《2023年中国中篇小说精选》收入了王蒙的小说《季老六之梦》,开篇这样写道:“写下的标题是《季老六之梦》,把文稿输给Chat GPT之后……”

  在各类论坛、读书会、高校讲堂,经常能看到王蒙的身影。他并不是好为人师,而是要学习,“我特别愿意和读者朋友交流,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话语体系。”

  王蒙说,如果对人生做个总结,他愿意用四个字:坚持学习。

“耄耋小说狂”

  上世纪末,王蒙开始写自传三部曲。当时他表示,写完这几本书后,“估计该告老辍笔,游山玩水,花鸟虫鱼,颐养天年了。”20多年过去了,他还在写作,不仅写回忆、散文等小文,还进行文学作品创作。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又一群日子的涌来”,“生活仍然是浪花起伏”,写小说的念头仍然时时冲击着他。

  功成名就的王蒙还在写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真的热爱写作,热爱生活。他在一本书的自序中道出自己的心声:“对不起,俺不仅是耄耋肌肉男,更是耄耋小说狂。……”

  小说并不是王蒙能量表达的全部形式,他还是一个学者。王蒙有很大的热情阐释传统经典,出版过《王蒙说〈论语〉》《庄子的奔腾》《王蒙说孟子》等作品。他讲《红梦楼》的音频在网络平台上受到众多年轻人喜爱。跟常规的学院派学者风格不同,王蒙对经典文化的阐释,发挥他作为作家的优势,解读角度新颖、灵动,古老的智慧被他讲出了新鲜的活力。王蒙认为,我们“不是为了传统而传统,而是为了今天而传统。传统文化典籍之重要与力量,在于它们活在我们的人民、乡土、生活方式与集体无意识之中,我们的生活中……”

  热爱文学的本质其实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透明一点,就是青春”

  诗人塞缪尔·厄尔曼曾说,“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是生命的深泉涌流。”这几句话特别适合描述王蒙。对于耄耋和青春的关系,王蒙曾这样比喻:耄耋之年,无非是青春垒得太多,青春很厚就是耄耋之年。“什么是青春?把耄耋之年切成薄片让它透明一点,又恢复了青春。”

  2022年,王蒙捐出个人稿费,在中华文学基金会设立王蒙青年文学发展专项基金。该项基金设立后,由中国作协运作,每年从40岁以下的青年作家中选出若干名予以支持和鼓励。截至目前,“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年度特选作家”已举办两届,已有6位作家入选。

  为何要帮助青年作家?王蒙的想法很朴素:“我不会忘记70多年前学习写作时的幼稚和艰苦,我永远感谢老一辈恩师对我的帮助指点,在我年事已高的时候,我应该尽一点微薄的力量挺一挺新的一代。”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吴德玉 周彬 浙江杭州报道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