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南京为根据地,“炒货之乡”生意版图再扩张

以南京为根据地,“炒货之乡”生意版图再扩张
2024年05月13日 06:07 媒体滚动

孟令军和以他名字命名的炒货店

眼下虽是炒货淡季,63岁的孟令军还是很忙。每天一早便出门,骑上他的电瓶车,随机“巡”上三四家门店。“去得最多的是丰富路店,因为老朋友最多,不少人吃着我家瓜子长大的,现在都为人父母了。”

南京人第一次吃孟令军炒货,大多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孟令军夫妻俩“窝”在新街口30平方米的小门面房里,用的还是木柴火、大铁锅,最传统的制作方式让整条街香飘四溢。

孟令军是邳州市邹庄镇人。这是江苏最北的一座小镇,历史上常常发大水,当地百姓为了讨生活四处奔波。“卖过蔬菜、水果,后来慢慢开始做炒货,主要还是因为成本低,算是‘叫花子生意’。”孟令军说。

他是邹庄镇第一批外出卖炒货的领路人。1984年冬天,孟令军从镇信用合作社贷了300块钱,坐了一天一夜的绿皮火车,来到上海虹口。一把铲子、一口铁锅,报纸一裹,两毛一包,挑个担子就上街叫卖了。3个月后,他带着“第一桶金”2000块钱回家,全家高高兴兴过了个丰年。

“贵贱不打工,大小当老板。”孟令军想把这个“小老板”一直当下去。而后辗转泰州、扬州,继续走街串巷。直到1987年,大儿子出生,他想安定下来了。“南京离徐州近,又是省会,人多,生意好做。”

“困难模式”就此开始。又要做生意,又要带孩子,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忙完已是十一二点。一粒小小的瓜子、花生,藏着他们不服输的精神与烙在骨子里的拼劲。生瓜子从内蒙古等地运来,外观要大而饱满,口感要带甜不木。工艺上也在不断摸索改进,如何浸泡、怎样入味,光最基础的五香瓜子,口味就先后调试了不下10次。

炉灶的热气,炒货的香气,一点点混合成了蒸蒸日上的烟火气。几年时间,孟令军在南京买了房、安了家。站稳脚跟后,他把亲戚、邻居都拉了过来,大家结伴“闯江湖”。孟令军帮他们租房,替他们进货,资金上需要扶持的就借钱,技术上需要调整的就传授。

先到者帮助后来者,自己人不跟自己人竞争,成了邳州炒货人约定俗成的“行规”。因为“抱”在一起,才会走得更远。孟令军从街边炒货店做到现代化流水线,30多家分店开遍南京城,在江宁汤山有了3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单日单店营业额五六千元。他的堂弟孟令华,也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炒货王”。他算过,目前在南京卖炒货的邹庄人超过3000人,都是拖家带口来的。

第一代炒货人年过六旬,“炒二代”开始接班。他们不是简单的传承,而是要将邳州炒货经营升级。

孟令军的大儿子孟德金已经“接棒”十来年。他要将“孟令军”做成年轻人喜欢的网红炒货品牌。迎合低热量、低脂肪、低糖等现代人对健康零食的高标准,开发了奶枣、牛轧饼干等网红单品。“颜值”同样重要,他请专业团队,为连锁店制作商标、统一门头,设计礼盒包装。孟德金也在试水直播带货,争取“炒响全国”。

孟令军炒货是个缩影。经过40多年发展,这个人口不足7万人的“炒货之乡”,常年在外从事炒货生意的就有4万多人,他们遍布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每年炒出来的劳务收入至少15亿元。炒货小生意成了带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在邹庄,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洋楼,开上了小汽车。

“要把从父辈手中接过的铁铲牢牢握紧。”二儿子孟德玉去年建议父亲对外招加盟店,把炒货版图继续做大。消息一出,来自合肥、杭州的加盟电话络绎不绝。“退居二线”的孟令军反复跟儿子讲,不要扩张太快,品质要有保障,一定要把牌子长长久久地做下去。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瓜子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