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蓝绿相融宜居宜业

深圳:蓝绿相融宜居宜业
2024年05月13日 06:57 深圳特区报

■ 深圳特区报记者 邹媛

今日,全国节能宣传周正式拉开序幕,今年活动主题是“绿色转型,节能攻坚”。作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碳达峰试点城市以及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试点城市,深圳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和更低的污染排放,走出了一条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新路径。2023年,深圳万元GDP能耗、水耗、碳排放强度分别降至全国平均水平的1/3、1/8、1/5,清洁能源装机比重78.7%,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绿色转型。

聚力全面施策

绿色成果遍地“开花”

绿色作底色,发展才更有亮色。

落户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出台全国首部绿色建筑法规——绿色建筑条例、联合香港在全国率先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港口岸电设施数量、远洋船舶岸电用电率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深圳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创建多个全国率先、全国首创、全国唯一,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探索了“深圳经验”。

绿色低碳交通格局不断延伸。截至2023年底,深圳纯电动货车推广规模已达13万辆,其中纯电动物流配送车辆12.6万辆,纯电动泥头车0.4万辆,保有量均居全球第一;全市新推广新能源汽车23.2万辆,渗透率达67.9%,保有量超97万辆;建成充电桩超过28.7万个,建成投用超级快充站161座、车网互动站70座、综合能源补给站30座,规模居全国前列。

绿色建筑全面推广。2023年深圳新增绿色建筑面积2539.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9.8%,建成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碳建筑68万平方米,绿色建筑总规模累计超1.9亿平方米,上线全国首个建筑领域碳排放监测与管理系统,已成为全国绿色建筑建设规模、密度最大和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绿色建筑创新奖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蓝绿相融的高品质城市空间逐步形成。2023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97.8%、同比提升5.7个百分点,居超大城市首位;开工建设4座水质净化厂,新建、修复污水管网118公里,污水集中收集率84.7%,再生水利用率提升至76.0%;积极探索建立废旧物资碳减排机制,新增厨余垃圾处理能力1200吨/日、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能力616吨/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提升至48.5%,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30.9%。

科技创新引领

产业持续向“绿”前行

去年底,全国首批搭载了氢燃料电池系统的32吨勾臂式氢能生活垃圾转运车,在南山区华侨城垃圾转运站正式交付;今年3月,妈湾电厂升级改造气电一期工程项目跨越关键节点,妈湾电厂220千伏升压站220千伏3号、9号母线及4号启备变启动工作结束,反送电顺利完成;同月,比亚迪第7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再度创下全球新纪录。

深圳正积极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绿色动能”在深圳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深圳不断强化清洁能源的能源增量主体地位,积极推动中海油深圳电厂升级改造、藏东南清洁电送深圳等项目开工建设,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78.7%;同时,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成立国内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建成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合计接入容量超250万千瓦,实时可调负荷达50万千瓦,并基于全市域级、全自主可控、精细建模的统一时空信息平台(BIM/CIM),率先打造了国内首个电力充储放一张网。

2023年,全市新能源、新材料、智能机器人等7个产业集群实现两位数增长,绿色低碳产业成为经济新增长点。此外,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3年底,深圳市累计创建绿色制造示范称号超200项,位居全国前列。

绿色发展动能澎湃,源于科技创新提供的关键支撑。在绿色技术基础研究方面,深圳率先立法规定基础研究资金投入不低于科研资金30%,累计立项基础研究项目200多项,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累计立项150余项;在绿色平台建设方面,目前已累计建设新能源领域创新载体168个,节能环保领域创新载体81个,入围国家能源局首批“赛马争先”创新平台2个,绿色创新载体数量全国领先。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深圳市 绿色低碳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