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娃吃“聪明药”?小心,吃这药可能变吸毒

给娃吃“聪明药”?小心,吃这药可能变吸毒
2024年05月13日 08:47 环球网

来源:泰安警方

“考前吃一片,成绩跳一跳”

中、高考临近

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

都到了最紧张的备考阶段

有的父母挑灯陪读

夜夜刷题、背书

有的父母恨铁不成钢

幻想在冲刺阶段实现“弯道超车”

如果这时候

有人说找到了走捷径的“神药”

就问你心动不心动

号称吃了提神醒脑提高学习效率的

“聪明药”真的这么神奇吗?

《世上没有聪明药》动画片

全方位讲述了“善于伪装”的

新型毒品及其危害

引发学生群体广泛讨论

其实

“聪明药”实为“糊涂药”

长期服用会产生药物依赖和耐药性

更可能导致严重焦虑和抑郁

家长务必要认清“聪明药”的危害

“聪明药”莫达非尼被重点监测

目前,有家长议论的“聪明药”,基本为莫达非尼与阿莫达非尼,二者均属于兴奋激动剂,俗称“聪明药”。由于相关品类药物“奇货可居”,不法分子为追求高额利润,不惜通过国际航班、国际邮件等渠道走私。

为了让孩子能有个好成绩,家长用心良苦,可是给孩子吃所谓的“聪明药”真的是很糊涂。莫达非尼非但不能让人变得聪明,反而会严重损害人的认知能力,导致记忆力下降等情况,并具有成瘾性,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危害巨大。研究表明,莫达非尼为一种觉醒促进剂,属于中枢神经兴奋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嗜睡症,同时,其具有潜在的成瘾性与依赖性,滥用可导致情绪不稳、抑郁、狂躁、焦虑等精神症状。不法分子将其包装成“聪明药”贩卖,社会危害严重。

此前有媒体报道,一名母亲看到上中学的女儿学习压力太大,通过各种渠道购得此药后,女孩每天早晨上学前吃一片,两三个月后服药量变成了每天两三片。没过多久,女孩就开始出现严重掉发、失眠、焦虑等,脾气也越来越暴躁。看到情况不对,母亲紧急停掉了女孩的药,可服药成瘾的女孩竟开始自行通过网络找药。母亲怎么也没想到,爱女心切的她竟然亲手将女儿推进吸毒的深渊。

鉴于此类药物的危害性及滥用趋势,2023年10月7日,国家药监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依托咪酯和莫达非尼药品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应当将莫达非尼作为药物滥用监测的重点品种,密切关注其滥用变化情况,如发现滥用情况及时报告,必要时采取进一步强化监管的措施”。此前,国家药监局、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的公告》,将莫达非尼由第一类精神药品调整为第二类精神药品,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

滥用“聪明药”等同于吸毒

采访中,记者询问多名学生家长,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表示听说过“聪明药”,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孩子吃了它后“不困了”甚至“更精神了”。对此,太原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参与办理相关案件的民警则称“很糊涂”,“这和吸毒没有区别,就像杀鸡取卵。牺牲孩子的身体健康,让他去多做几张卷子,且不说成绩能提高多少,这种交换真的值吗?”

国内市场中的“聪明药”,多为走私入境。很多使用者一开始吃一小粒就能“精神一整天”,到后来只有逐渐加大剂量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而且药效过后服药者感觉“就像身体被掏空”,往往会处于严重沮丧和疲劳的状态。为了摆脱这种状态,吸食者通常会继续服药,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莫达非尼属于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滥用等同于吸毒。

从次生犯罪角度看,莫达非尼的售价往往较高,单片达十几元甚至更高,一些滥用人员为获取毒资会实施盗抢等其他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发布提示,我国从未批准过提高智商功能的药品、任何“补脑”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已批准的具有“缓解体力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的保健食品,也不适用于补脑、提高智商和缓解脑力疲劳等。保健品有特定的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及食用量,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仔细查看。

来源:中国禁毒、山西省禁毒办、山西晚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吸毒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