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只TLAC非资本债券即将发行

我国首只TLAC非资本债券即将发行
2024年05月14日 00:06 长沙晚报

转自:证券日报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13日讯 据证券日报消息 随着2025年初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考核目标越来越近,中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已将发行新工具融资提上日程。

  5月11日,工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将于5月15日发行2024年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第一期),本期债券基本发行规模为人民币300亿元。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工商银行发行TLAC非资本债券有助于满足国际金融监管标准,增强自身风险抵御能力。在TLAC的监管要求下,预计后续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规模将逐渐增加。

  工商银行率先发行

  为提升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2022年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推出TLAC非资本债券。

  TLAC非资本债券是指,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为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而发行的、具有吸收损失功能、不属于商业银行资本的金融债券。从国际上来看,TLAC非资本债券已得到广泛运用,发展较为成熟。

  此次工商银行发行的债券将是国内首只TLAC非资本债券。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看来,这是中国银行业响应国际监管要求、增强银行系统稳健性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升工商银行的国际形象,增强其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力。

  根据工商银行公告,此次债券基本发行规模为人民币300亿元,其中品种一基本发行规模为人民币200亿元,为4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品种二基本发行规模为人民币100亿元,为6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利率方面,债券采用固定利率形式,最终票面利率将通过簿记建档、集中配售方式确定。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若工商银行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成功,将标志着中国版TLAC补充工具创设成功,为系统重要性银行以较低成本补充TLAC趟出了新路。与此同时,TLAC非资本债券丰富了发行主体的主动负债工具,增加了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多家国有大行透露发行计划

  当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家银行入选G-SIBs,由于交通银行是2023年首次上榜,对于TLAC能力考核其可有三年过渡期,而其他四家国有大行则将面临2025年初的考核。

  早在今年年初,已有国有大行“剧透”了TLAC发行计划。1月26日晚间,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董事会同意分批次发行不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减记型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募集资金用于补充该行TLAC。随后,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也陆续发布公告称,拟发行TLAC非资本债券,其中农业银行发行总额为不超过5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工商银行发行规模不超过600亿元。

  今年4月份,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在业绩会上介绍,TLAC非资本债券接下来会向监管部门提交材料,争取在三季度发行。由于建设银行资本充足率接近18%,加上资本新规实施带来的正向贡献,以及存保基金的补充,生柳荣坦言:“我们判断2025年TLAC达标问题不大”。

  明明表示,银行发行TLAC非资本债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TLAC监管要求,增强其在面临极端风险事件时的损失吸收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提升自身国际信誉及竞争力。与其他债券相比,TLAC非资本债券的优势在于其较高的信用等级和安全性,同时,由于其具有次级属性,票面利率也会有一定溢价,对投资者具有一定吸引力。

  “从2023年末的数据看,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处于较高水平,这导致大行TLAC缺口进一步收窄。”杨海平认为,鉴于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规模已经较为充分地考虑了市场承受能力,综合考虑其发行条件和当前货币环境,大型银行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计划可以顺利完成。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