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种路径强化对非文化交流

以三种路径强化对非文化交流
2024年05月14日 08:38 媒体滚动

转自:千龙网

长期以来,我国和非洲地区在实现经济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道路上互帮互助,不断拓展合作新领域。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推进区域,中非经贸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有目共睹。然而,与在非洲如火如荼开展的经贸合作相比,我国在非洲地区的文化布局主要是设立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中心,开展节庆演出,互派留学生等,对非的文化交流合作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相比非洲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往历史,我国与非洲地区密切交往的历史仍相对短暂。再加上我国与非洲地区相距遥远,非洲地区的很多民众对中国文化其实非常陌生。近年来,随着大量普通中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等不断来到非洲,势必会对非洲民众的生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以目前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的大量关于非洲的短视频内容为例,在大量拍摄异域风情以博取流量的内容中,不乏许多中资企业人员在非洲拍摄和发布当地的特色民俗文化,但相关讨论仍基本停留在纯粹异域风情的猎奇观赏。因此,我们尤其要加强与非洲地区在文化领域的深入交流合作。

第一,加强与非洲的非遗合作。今天,许多非洲国家的非遗项目还都基于口头传承,没有形成文献档案等书面记录保存。眼下大部分非洲国家都已开始进入到非遗清单的整理阶段,应充分利用我国在非遗数字化保护上的设备、技术、网络等优势,助力非洲,特别是在冲突和灾害地区完成非遗人文数据库的搜集、整理和保存,这完全符合非洲国家的现实需求。

第二,推动对非洲的学术研究。欧美国家的高校、研究机构等针对非洲地区的人文研究,有着长期、深入的历史沿袭,而我国对于非洲的区域和国别史研究则起步较晚。目前学界对于非洲的研究资料还是集中于由国家组织编写的“非洲译丛”等非洲通史类文献,个人非洲研究的成果也多集中于翻译类著作。虽然近年我国已有不少学者开始关注非洲,并出现了《非洲农业图志》等专题性研究,但是我国仍然缺乏针对非洲地区学理性、系统性的各学科专业学术研究。

第三,策划非洲主题的各类展览。和欧美国家相比,我国举办的非洲地区的各类主题展览要少之又少。今后可多引入“非洲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具有深刻人文内涵的专题展览,并且更多推介有我国文化特色的专题展览到非洲传播。

总之,非洲地区是欧美国家长期开展公共外交的“文化竞赛”角力场,其在非洲地区的文化布局已经有着很长的历史周期。同时,非洲也一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重点关注区域。近年来,《我从非洲来》《重走坦赞铁路》《波比的工厂》《我到非洲去》《90后的中非情缘》等一系列聚焦中国与非洲地区全面交往的优秀纪录片相继涌现,为我国与非洲地区民众的互相了解和认知作出了巨大贡献。显然,对非洲地区我们还应进行更深入更长远的文化交流,通过有效的务实的文化沟通、交流,在政治、经济等领域收获事半功倍的文化乘数效应。(作者分别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副研究员,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非遗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