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支持

为大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支持
2024年05月14日 09:08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教育报

    据央视新闻报道,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决定自今年起,将5月设定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提升师生和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水平。

    大学生是新时代改革创新的主力军,其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群体正处于成年初显期,这一时期是由青春期向成人期过渡的阶段,个体常常经历着从青少年依赖到成年独立的转变。成年初显期群体具有不稳定性和多种可能性的发展特点,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高校必须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心理素质提升。

    与青少年不同,成年初显期的大学生身体和性征方面已经成熟,在生理和心理上具备了独立条件。但与30多岁的成人相比,多数大学生还缺乏稳定的收入和可靠的人际关系,他们常处于高度不稳定状态,在作出人生决定前可能面临亲密关系、工作岗位等的一系列频繁变动,对个人和社会的未来容易感到恐惧和茫然,且有着较为强烈的内外矛盾感。由此可见,从心理层面正确引导大学生度过成年初显期至关重要。

    帮助大学生顺利度过成年初显期,要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学时期如果能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如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和积极的社交等,未来更可能拥有健康的身心。还要引导大学生明确职业规划和目标,这有利于降低他们对未来的迷茫焦虑以及毕业规划阶段面临的压力。同时,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引导大学生确立自我认同,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自己的社会身份、价值观和人生理想,增强自我责任感,培养抗挫折的能力。

    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高校也要借助专业资源,可以按人数比例设立一定数量的心理咨询中心,并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或其他相关从业人员等。此外,倡导开展线上心理支援,提高援助的便利性,让因“社恐”或其他原因不愿到心理咨询中心的大学生也能有途径进行心理求助。例如,在用户端降低预约心理咨询的门槛和难度,如设置微信预约小程序、学校官网板块等。多管齐下,以便真正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帮助,守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

    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人才资源,开设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相关课程,不局限于书面的心理健康理论和方法,而是充分结合大学生的日常,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为重点,向大学生们展示现实案例,提供可参考的解决方法。同时,可以多结合实践课程,如组织大学生进行正念或冥想训练,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减压手段。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体育锻炼的效益,也逐步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合理的体育锻炼能释放压力和焦虑、改善睡眠质量、增强认知功能、促进社交互动。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也是大学期间的重要课题,其重要性体现在社交支持、身份建构、学习成长等多个方面,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健康的人际关系能给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和情感支持,帮助大学生提升幸福感。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需要多方的合作与协调,高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应根据自身职能和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支持和服务,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作者系深圳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大学生 心理健康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