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拜师”学拓印

紧急“拜师”学拓印
2024年05月14日 15:00 北京晚报

作者拓印的碑文

作者与“大师兄”在拓印碑文

  ▌袁琳(北京)

  2021年的夏天,北京市方志馆的“志说一城三带”专题展正处于筹备阶段,我是“志说‘长城文化带’”展览的策展负责人,天天为展品而发愁。虽然这个专题展与以往一样聚焦北京历史,但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单纯的长城北京段情况介绍,也不是北京方志长城文献展示。这个展览需要以“方志”为切入点,在聚焦“志”的价值的同时,突出人的贡献,从而以小见大,来讲好北京故事。

  要“志说”长城,讲好故事,就离不开实物展品。方志馆藏有北京方志百种千卷,地情文献数以万计,但却缺少非书籍类的文物馆藏。方志工作者都熟悉北京的长城,可做展览不像是搞文献编研,不是把文献研究透彻就行,一个展览要办的生动、有吸引力,就不能只靠书上的文字和图片。相反,得从文献和古籍里跳出来,并想方设法勾连古今、映照现实。特别是长城这种专题展览,更需要大量实物展品来多角度地展示其建筑、军事与历史等元素。于是,四处“搜宝”就成了我那段时间的工作常态。

  这个过程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两件长城拓片展品的收集。那会儿,通过实地探访、征集、借展、再造等方式,展品其实已经筹措的七七八八,但长城城堡和关镇单元的两件拓片展品一直还没有着落。眼看布展在即,馆长拍板说,也别等消息了,咱们自己来吧。

  “自己来”的意思就是我们自己去拓印。在邀请首都图书馆的拓印专家对我们六七个“看起来可能有点艺术天赋”的馆员进行了一次简短的速成式培训后,我成了颇得师傅精髓、唯二出师的徒弟。

  第二天,一名同事开车拉着我们两个伪“拓印高手”,一路疾驰奔赴密云博物馆。此行的任务是拓印密云遥桥峪堡《城志》碑和戚继光手书《龙潭》石碑。在车上,我心里忐忑地问“大师兄”:“你觉得咱们能成吗?”“大师兄”是北京土著,比我早到方志馆几年,显然要沉稳许多。他不急不慢地点了支烟,说:“放心吧,多大点事儿啊,一会儿看哥给你露一手!”这么讲顿时让我安心了不少,毕竟拓印是个体力活,男同志先天在力量上更有优势。

  后来的画面,是“大师兄”蹲在我旁边,拿着三张他拓破的半成品说,好像效果不太好啊,要不还是你来?据给我们充当司机的同事讲,彼时彼刻我的嘴角肉眼可见地冒出了火泡。蹲在石碑前,我一手持扑包,一手持鬃刷,心里瓦凉瓦凉的,算是彻底一点儿底都没有了。要知道昨天师傅授课示范的是拓纹样而非文字,而且授课时的石板既新也小。眼前的城碑虽然是残片,却比授课的石板要大得多,城碑上还有密集的文字,并且遍布岁月的痕迹。唉,来都来了,咬牙继续拓吧。

  那天是密云博物馆的闭馆日,偌大的展厅只有我手中的扑包拍打石碑的声音。事实上,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长城文物。这感觉不同于旅游时接触的长城城砖,也不同于在方志中查阅长城的文献。盛夏季节用手抚触石碑,质地是沁人心脾的冰凉与光滑。面前的这块石碑记录的是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秋,河间营官军修建遥桥峪堡的相关情况。一边拓印一边阅读碑上的文字,当年那个修筑长城关堡的场景也变得清晰起来。那些修筑长城的人,那些刻下文字的工匠,他们都有着怎样的经历?

  思绪渐远,天色渐晚。也许是得益于女性手劲儿更轻更谨慎,拓印手法也越熟越快。经过5个小时的努力,终于有了一张完美可入展的拓片作品。虽然来不及去实地拓印龙潭石碑,但好歹已经完成了关城城碑残片的拓印,自己对于拓碑更是有了底气。此时与密云文史工作者畅叙感情的“大师兄”也回来了,手里还拿着沓宣纸,口里念叨着:“看,你大师兄也不白来!”我一瞅,嗨,居然协调到了戚继光手书《龙潭》石碑的成品拓片!这可太好了。

  最终,所有实物展品尘埃落定,“志说‘长城文化带’”展得以顺利且成功举办。而我的记忆,也自此与北京的长城有了新的、具体的联结。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