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茶娘,半生忙

□梁晓丽

“喝茶就喝茶嘛,哪来那多话,你的那个哥哥噻……”在云栖茶山,我们听到了山歌声声。

我们去的那天,天空湛蓝,阳光洒满山坡。茶树下,有一群正弯腰除草的老人,他们头戴发黑的草帽,拉开一长排,挥动着手里的锄头,就像我们在电脑前敲字一样,一下一下铲着茶树下的杂草。那锄头得有20多斤吧,可在他们手里就像握着一支笔那样轻松。

干活累了的,就撑着锄把,唱起了山歌,也不一定是茶歌,而是他们那个年代的“东方红,太阳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能看到啥唱啥。这边唱那边和,一群人在山上像在K歌,原本沉默的山头,因为有了歌声而热闹起来。

1

一个身穿黄色花衣的老妇人抬起头来望着我们笑,阳光照在她的草帽上,我看见她帽檐下浸满汗水的脸,皱纹满面,却有孩童的绯红。当我上前向她问好时,她的眼神里竟透露出少女的羞涩,那一刻,我恍若看到了她年轻时的模样——双眼皮,苹果脸,应该也是一个俏丽的姑娘吧。

她姓李,大家都叫她李娘,土门村人,是茶厂的采茶工人,不采茶时就和其他采茶工人一道,在固定的时间上山除茶园的杂草。在除草剂泛滥的乡村,云栖山茶园坚持人工除草,保持土壤的原生态,可见茶园主人的绿色环保意识之强。

李娘就是民间一直流传的从采茶姑娘到采茶老娘的婆婆,六十多岁,已有四十多年的采茶史,从土门到长岭青石再到云栖茶山,每年采茶季,你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四十多年过去了,李娘说起年轻时采茶的情景,还两眼放光。“那时多好啊,二十多岁,动作快,走路也快,轻松在山坡上爬上爬下。”李娘紧锁眉头,陷入回忆。

她至今还记得第一次采茶时的情景。那年清明前,她20岁出头,天还没亮,她和隔壁的张婶就打着麻梗火把从土门出发,走山路去青石乡采茶(那时的青石还是一个乡)。母亲给她准备了一个采茶篼,一个花背笼,那是爷爷花了三天时间编织的,后来这两样工具还跟着她出嫁到了婆家。

到达云雾(云栖茶山因为常年多雾,早年又叫云雾山)茶山时,太阳刚好爬上山头。采茶的人中有她的小学同学文兴,没想到这个人后来会成了和她过日子的人。

李娘长得不胖不瘦,在农村干活是一把好手。那天她掐了2斤新茶,食指因为大拇指用力过猛,硬生生掐掉了一层皮,尽管这样,她还是高兴极了,因为同龄人中她采的茶叶最嫩最多。

回家第二天就有人来说媒,男方是头天一起采茶的文兴。在那个说一个就一个,看一眼就定终身的年代,李娘也不例外,一年后,她出嫁到同村的文家。

2

李娘眼中冒着星星,久久不愿从回忆中醒来。

“她年年都是采茶能手。”随行的当地人打断了她的回忆。

李娘浅浅地笑了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阳光照在她的黄色花衣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金,原本平凡的她立刻光鲜生动起来。

于李娘来说最光荣的一件事,可能还是几年前云栖山上的一次大型采茶。谈起那些时,李娘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她内心的激动。

那是一个采茶比赛,市里来了很多人,茶厂还专门请来一群20多岁、身高都在160厘米以上的采茶姑娘。她们穿着白底蓝花的盘扣采茶衣,头上系着玫红的方巾,走起路来就像训练有素的模特,吸引了一众人拍摄。李娘和她的姐妹们也参加了,被媒体发现并报道,因此成了云栖茶山上的网红茶娘。

还没到云栖茶山时,就听说山上有一群茶娘。当地还流传着一个故事。

说是有一年清明节后,一行人陪同一位领导到茶山视察工作,那领导看到山坡上有一群老妇人正弯腰采茶,当听说最小的60多岁,最大的已是古稀之年,那位领导感叹不已。他穿着黑色军用皮鞋,泥巴粘满了鞋底,走在地里高一脚低一脚,和每一个老人都握了手,还亲切地问她们:“多少岁了?生活得幸福不?体力还跟得上不?”问得一群老人泪眼花花,她们都响亮地回答,如今生活太好了,还接连说了好多个感谢茶厂,不嫌她们年龄大,让她们老有所用。

李娘也在这一群人中。

当她向我们讲述那天的情景时,她望向山顶的长廊,并用手指了指,她们当时就在长廊下的茶林里采茶。恍然,我看到长廊下,一群老人正和一个穿白衣的中年人相谈甚欢……

3

我们到云栖茶山时,已是深秋,错过了采茶季。

“可惜没看到你们采茶的样子。”我带着惋惜说道。

“那是可惜。采茶时,100多人满山都是,那说话声、吼叫声、采茶的歌声,热闹极了。”李娘兴奋地说道。

我的眼前,随着李娘的讲述,不断浮现出采茶时的壮观场面,那活生生的采茶生活令人振奋。

为了弥补我们的遗憾,李娘要在地里表演采茶,我们被她的真诚感动。她告诉我们,还没结婚时,她是村里秧歌队的,在接下来的表演中,可以看出。

她在地里梭了几步,凑近和她差不多高的一棵老茶树。“采明前茶时,只采一叶芯,因为珍贵,所以要小心翼翼。”她的指尖轻轻落在茶叶上,食指和拇指就像做着OK状,不断开合,不停地在茶树上模拟翻转。

“即使动作再快,一天最多采三斤左右,一般30多元一斤,从早上六七点开始,一直到晚上六七点,中午休息一个多小时,收入高的在100元左右,低的只有几十元。”李娘一边做动作,一边说道。

她的眼珠子紧跟着茶树转,眼神传神,好像眼前真有一片好茶,指尖也在茶树上不停翻飞。那模样既让人好笑,又让人感觉她不比电视里的演员差。

“采夏茶、秋茶,就要快很多,快的能采到10斤,但价钱要便宜得多,一般在几元到10元一斤,一天下来手脚快的也就在100多元。一般2月到5月是大规模的采茶季。”李娘性格外向,喜欢说笑,从我们搭上话开始,她就一直说不停,好像要把她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诉我们。

她和她的姐妹们是山里的采茶娘,半生采茶,在指尖翻飞间求生存。她们还能采多久,没人说得清,或许一年,两年,或许更久……

茶娘,云栖山上的一道靓丽风景,明年春天我一定要来看看她们的飒爽英姿。那春色可人、绿意盎然里,一声茶娘,半生忙。

(作者系重庆市万州区作协会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老妇人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