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低空经济新“蓝海”,让“天路”更畅通

抢滩低空经济新“蓝海”,让“天路”更畅通
2024年05月15日 04:53 媒体滚动

□ 本报记者 杨易臻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走进大众视野。业界专家提出,2024年有望成为低空经济发展元年。

触手可及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背后,离不开地面监视、通信、导航等设备和低空空域管控系统的发展。在江苏,就有这样一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聚焦空中交通管理和低空飞行服务,为江苏乃至全国的低空经济产业提供科技支撑,这就是依托中国电科28所建立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空中的“交通管理”,看得见也要管得住

在2024年夏航季,北京大兴机场日均计划航班量约为973架次,国内、国际的通航点进一步增加。每日容纳如此多的航班量,机场该如何保障井井有条的秩序?

空中管制系统,就是在保证所有飞机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效率。自2019年起开始运行,北京大兴机场就配套了由28所提供的全球规模最大的空管自动化系统,系统支撑了大兴机场实现世界最高等级的低能见度运行保障能力,可在75米能见度下用灯光引导飞机全场滑行。

尽管都是“交通管制”,空中管制要比地面管制还要复杂许多。地面上的驾驶员可以自己控制速度、方向和路线,而空中的飞行员则无法自主掌握位置信息,尤其是与其他飞机之间的安全间隔。因此,所有空中飞机的飞行指令全部需要管制员来判断和下达。这时,一个自动化、智能化的空管系统就能够成为管制员的一双“明眸”。通过空管系统监测到的信息,管制员能够明确飞机飞行的高度、速度、位置等,并向飞机下发安全指令。

“目前,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发的空管运行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了航空运行冲突风险预警防控、管制风险防控关口前移等目标,能够有效解决空管指挥空地通话‘错、忘、漏’等安全隐患问题。”中国电科28所副总工程师、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明伟介绍。

国家级流量管理技术,让航班准点率更高

北京大兴机场空管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是实验室多年来厚积薄发的成果。上世纪70年代起,28所就开始从事空中交通管理的科研创新。2015年,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28所组建而成。2023年3月,科技部批复在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上组建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持续深耕空中交通管理、低空飞行服务信息化等领域。

张明伟介绍,近5年来,实验室承担了一系列重点科研任务,先后突破了国家级流量管理、广域自动监视、数字化管制、枢纽机场引导调度等多项关键技术,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支撑了北京大兴机场、全国民航流量管理系统等一批国家重大工程的规划与建设。

“技术突破对领域发展的牵引带动作用非常突出,目前我国的空管自动化系统已完全实现了国产化,并出口到亚非等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张明伟说。

在实验室交出的“成绩单”上,国家级流量管理技术是其中一项里程碑。流量管理技术通过预先调整航班分布,确保尽可能充分利用空域,成为现代空管服务体系中保障航班安全有序运行的核心手段。

“为了改善民众航空出行体验、提升航空运行效率,我们率先对国家级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技术进行攻关。”张明伟介绍,实验室创新突破了航班运行综合态势高精度感知、广域航班时空资源配置、空管运行推演评估等多项关键技术,支撑了我国流量管理从区域式、片段式向全国联网成片的一体化统筹管理模式变革。

据统计,自2020年全国流量管理系统上线以来平均延误时间缩短约20%,以往旅客在机上长时间等待的情况已经大大减少。当百姓发现航班的准点率越来越高时,背后正是流量管理技术正在发挥作用。

抓住新机遇,加快实现低空经济高质量“起飞”

防火救灾,直升机快速出动监控火情;千里农田,农业无人机“漫步”空中喷洒农药;电力检修,巡视无人机穿山越岭辅助作业……相对于以民用航空运输为代表的“高空经济”,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对百姓来说更加触手可及。

“我们判断,未来低空飞行将走入千家万户,以出行、物流为主的个人应用将成为低空经济最大的推动力,催生万亿规模。”张明伟说。

专家预测,以飞行汽车、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为代表的新兴交通工具的发展,以及飞行监管手段的完善,将促进低空飞行场景由“载物”向“载人”延伸。未来,低空观光、通勤飞行等典型应用也将逐步走入日常生活,将普通人的生产生活从地面二维空间拓展到立体三维空间。

“低空飞行点密、量大、分散,航线数量、航空器数量、飞行频次都呈现指数级增长,建立高效低空飞行服务平台非常重要。”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室主任董斌表示,“为服务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验室正在重点围绕低空经济的体系规划、场景试点、平台设施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

今年年初,中国电科28所的莱斯信息中标了安徽省新技术融合应用低空飞行服务平台项目。据了解,该项目将建设集飞行态势监视、航空空域管理、飞行计划管理、航行情报、气象情报等功能于一体的低空飞行服务平台,能够对低空飞行活动进行有效感知和有序管理。

“我们不断优化系统空域规划、飞行安全保障等功能,加快低空飞行服务软件研发进度。”28所专家介绍,项目建成后,将充分赋能当地的低空飞行保障,提升飞行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空中交通 张明伟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