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大团队让黄瓜产生“抗蚜虫记忆”

扬大团队让黄瓜产生“抗蚜虫记忆”
2024年05月15日 04:53 媒体滚动

□ 本报记者 叶 真

黄瓜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蔬菜之一,但和很多植物一样,它们也深受蚜虫侵扰。当蚜虫的成虫、若虫聚集在黄瓜叶背、嫩梢、嫩茎上刺吸维管束汁液、排泄蜜露时,容易诱发霉污病,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此外,蚜虫还可以传播病毒。

长期以来,种植人员一直采用化学农药防治蚜虫。但农药用药成本高,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并且容易误杀蚜虫的天敌和传粉昆虫。因此,挖掘优异抗蚜基因资源,培育抗蚜品种是目前应对黄瓜蚜虫胁迫危害的根本途径。

在扬州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黄瓜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学团队的人工气候室内,该院教授杨晓东和研究生们正在进行着试验操作。“我们处理的是一种经过基因编辑的新型黄瓜品种。这一品种在抗蚜性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现在,我们正通过趋避性、耐受性、抗生性等一系列实验,对其抗蚜性和品质进行综合评价。”该团队青年教师张丽丽博士向记者介绍。

“传统挖掘抗虫基因的工作量太大,加上目前蔬菜栽培品种中抗虫资源较少,让我们不得不考虑‘另辟蹊径’,采用‘人工诱导DNA甲基化重排’这一抗虫育种的新方法。”杨晓东表示,这项研究最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物育种研究”青年专项项目批准。

“实验结果表明,让黄瓜植株一直在有虫害威胁的环境中生长,其会通过基因调控应对胁迫,而DNA甲基化参与了逆境胁迫的响应过程,从而介导可稳定遗传的胁迫记忆的产生,使得后代个体有一定概率即使不直接经历虫害环境,也可继承适应性特征,表现出更好的逆境适应性。”杨晓东对这一方法作了形象的比喻:“就好像通过人类的技术帮助黄瓜产生了抗蚜的记忆。”

据了解,杨晓东带领的“黄瓜抗蚜试验小组”是扬州大学黄瓜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学团队的骨干力量之一。“下一步,团队将通过产学研结合,推动黄瓜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促进地方黄瓜产业提质升级,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黄瓜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学团队带头人陈学好教授说。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杨晓东 基因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