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之美的寻找与弘扬

对中国之美的寻找与弘扬
2024年05月15日 05:07 媒体滚动

转自:光明日报

  郭文斌最近推出的散文集《中国之美》(百花文艺出版社2024年2月出版),收录了他近期创作的30余篇随感、笔记。他以细腻、温婉、热情的笔触,系统而详细地描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俗之美、节庆之美、礼仪之美。在除夕、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庆的品味之中,在守岁、压岁钱、贴春联、亲戚拜年、女婿上门等风俗的叙述与思考之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眷念。

  散文集所收录的篇什大都由小见大,借由简朴的手法呈现悠远的境界,将文字直指精神与心灵,透露出哲学底蕴、文化智慧与诗意的灵光。在《好大一个年》的“转丈人”一节中,作者描写了中国许多地方均有夫妻双方回娘家的习俗,即大年初二这一天,做女婿的一定要带着妻儿到岳父岳母家拜年。今天,在都市生活的人们可能淡忘了这一习俗,也很少有人去细究这一习俗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作者写道:“想想看,一个女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包含着多少父母的辛劳,可是,正当她们有能力回报父母的时候,却离开了父母,为人妻,为人母,传人后,兴人家。对于娘家,这是怎样的一种舍;对于婆家,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得。”在作者看来,回娘家既是中国礼仪的日常化表达,也展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感恩情怀。

  又比如“送灶神”一节。腊月二十三,我国有祭灶神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汇报一年来各家的情况,“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因此,每家每户都要给灶王爷供奉糖果。这一习俗起源于夏朝,但到现在被许多人所忘却。在作者看来:“送灶神是一个象征,有家就有灶,有灶就有神,有神就有监督在。因此,人们要以君子慎独的生命态度,度过每一天,这样,自会得到天地的护佑,年年吉祥如意,代代五福临门。”用糖果祭祀灶神,为的是能让玉皇大帝听到好话,貌似是不切实际的天方夜谭,实则是古人通过这种仪式劝诫和警醒家家户户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对于节庆、风俗、礼仪的描写,作者总是将它的起源、生成、普及与中国人文化品格、精神信仰的形成结合起来,并由此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的生机与活力。《世界上最美的夜晚》一文,是写作者童年时除夕的。按习俗上坟归来,门禁关上,一家人团聚在自家院子里,守岁开始了。父亲先布置仪式感十足的供桌,“大红纸‘三代’坐在桌子后边的正中央,前面的红木香炉里已经燃了木香,木香挑着米粒那么大的一星暗红,暗红上面浮着一缕青烟,袅袅娜娜的,宛若从天上挂下来的一条小溪”,仪式神秘而庄严。为什么要在除夕守夜呢?父亲说道:“你看这‘宝盖’下面一个‘寸’字,就是让你静静地待在家里,一寸一寸地感觉时间。”这是“守夜”的真正意义。除夕守岁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庆祝活动,更蕴含着中国人对时间观念和生命意识的敬畏。而一代代人就是在这样的庄重仪式中感悟着自己的来路,延续着文明的历史。

  在《中秋是归途》“中秋之圆”一节中,作者细细分析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圆。在他看来,圆对应的是“五伦”,古人也把“五伦”形容为“五轮”,这也是一个圆。进而作者想到,对应在文化上,它就是一个大团圆结构,“中国古人早就知道,什么样的念头会形成什么样的结果,就像什么样的底片会投射什么样的影像”。这是传统文化中对于和谐、如意、完满的理解,也是人们不懈追求的幸福境界。据此,作者对经常被人们诟病的文艺作品中大团圆结局进行辩护:“有人说中国的戏剧不够深刻,其实它才是真正的深刻,因为它是重要的心理暗示”,“如果平时读的文学作品的结局是大团圆,潜意识里就会形成无数个大团圆底片,下一个生命周期播放出来的生命景象就是大团圆”。

  在《中国之美》中,郭文斌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描写是充满自豪的。他品味着传统文化的美感,梳理着它的起源、沿革与不息的生机。这是文化自信的召唤,也是作者对中国之美的重新寻找与发现、弘扬与实践。

  (作者:朱静宇,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灶神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