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意思维的理论与实践

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意思维的理论与实践
2024年05月15日 09:35 媒体滚动

转自:廊坊日报

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增强美术课程的思想性、整体性、时代性和创新性。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讲授-示范-模仿”的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且评价方式单一,教师更关注作品的完成度和绘画技能,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发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进行科学的创意思维引导,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目标有着重要意义。创意思维,也称为创造性思维,个体通过将头脑中映射的客观事物进行组合分析,打造出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从艺术创作角度,创意思维可细化为多种不同的思维形式,包括发散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换元思维、同构思维和完形思维等。

一、不同思维形式的开发训练

发散性思维,又称辐射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鼓励个体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和多个维度对同一事物进行扩散性、辐射性思考。以学生熟悉的事物,如学校、游乐场、水果等为中心词进行发散性联想,并绘制思维导图,在限定的时间内尽量产生更多的创意。联想思维,由于事物外形、性质、意义等相似或者完全对立而引起的联想,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关于形与形的联想训练,以某一种形态(圆、三角形等几何图形或者眼睛、太阳等造型简单的事物)为原点,寻找10-20个与其形似的事物。关于概念与形的联想训练,从一个概念出发如聚或散、战争或和平等进行由意到形的联想,并设计10-20个能够表现这些概念的视觉形象。逆向思维又称为反向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不仅有助于打破常规思维的限制,还能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从相反或者对立面去思考,寻求突破。关于逆向表现训练,可以选择一种事物,对其进行逆向的、悖逆于常规的描述与表达。逆向的方式可以为反时间、反顺序、反透视、反比例、反重力等。

哲学家马修斯在《童年哲学》一书中曾提到“当任其自然随性而创作时,儿童可展现出惊人的艺术天赋”。这些训练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实施,旨在帮助学生打破常规惯性思维,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进阶式教学实践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实物(图形)联想,借助思维导图,利用知识迁移等方法,围绕小学生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特点,构建趣味化、进阶式的课程模式。

第一阶段:利用实物(图形)联想法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借助生活中的常见之物,例如手、苹果、水杯等比较熟悉的事物,展开联想创作。以“手的联想”为例,首先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展示手的符号意义。手不仅可以表示数的符号,还可以表示打招呼、友好、否定等意义。除此之外,在特定的场合,人们需要用手语传递信息,例如裁判以手示意是专业性手语,警察指挥交通是公共性手语。

第二阶段:构思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整理思路。引导学生熟悉手的基本造型,找出与手类似的事物作为基本素材,选择具有功能性、表现力和象征意义的元素,例如树根、画笔、翅膀等,将“手”与基本素材进行嫁接、解构与重组等创作,有效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第三阶段:利用知识迁移将已有知识应用到新情境当中,开发构建空间创意训练,选择其中一款优秀的创意图稿,进行立体的制作。材质可选择简便易操作的超轻黏土、陶土、木棒等。

最后,欣赏德国著名插图大师汉斯·希尔曼关于手的联想作品,促进儿童的跨界思考。

三、结论

创意思维的形成离不开持续高效的思维训练,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法,将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新方法,成长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基金项目:廊坊市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重点专项项目资助(课题编号:JCJY20232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