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回医简数据库:让千年简牍“青春永驻”

天回医简数据库:让千年简牍“青春永驻”
2024年05月15日 10:22 媒体滚动

转自:千龙网

轻点鼠标,一支汉代竹简的高清原始图版便跃然屏上;再点击上方的放大按钮,竹简细节被放大至纤毫毕现……5月8日,借助由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打造的天回医简数据库,记者看到了这支在成都出土的珍贵汉代竹简,得以感受中国传统医学的深厚底蕴。

2012年,900余支汉代竹简在成都天回镇出土。因其记载的主要是医书内容,故被命名为“天回医简”。此后3年间,研究人员解决了竹简编联、释文等重难点问题,将医简整理为《脉书·上经》《脉书·下经》《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等8部医书,涵盖了医学理论、治法、成方制剂文献等内容。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内容最丰富、最能系统反映秦汉时期医学面貌的出土医学文献。值得一提的是,经研究者论证,医简中反复提及的“敝昔”便是传说中的“神医”扁鹊,而天回医简则属于《史记·扁鹊仓公传》中记载的后世失传的扁鹊医学文献。

“出土医学简帛属于文物范畴,无法大范围流通传播,数字化是实现对其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院长柳长华说,2018年,研究院启动了出土医学简牍的数字化整理工作,并于2023年11月完成数据库前期开发,进入试用反馈阶段。

天回医简数据库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简帛文字进行分析与切图,形成准确的切字信息,以“原图原貌”的图像,实现出土简帛文献的永久保存和再生性保护;同时采用数字摹绘技术,实现出土医学简帛的高清影像浏览。

据柳长华介绍,天回医简数据库提供了原简的独家高清红外图版,以及与其完全对应的矢量摹本图片,可实现图文对照浏览,在保证“原图原貌”的同时,方便研究。另外,数据库还具备全文检索和精确检索功能,能快速定位所需信息,并可进行字形切分操作,方便使用者放大查看字形和对比同一字在原简中的书写差异。

作为国内外首个专门针对出土简帛医学文献与文物的数据库,天回医简数据库的建立,是医学简牍整理史上第一次以数字化的方式制作简文摹本,将让千年简牍“青春永驻”,使简牍研究更加具象可感。

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刘毅告诉记者,数据库还将开展传世文献扫描入库、出土文献数字化描摹、出土文物三维数字化扫描入库等工作,建成“万卷精华”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资源中心,为医哲深度融合研究及药学、文字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研究提供数据服务支撑。

“今年我们计划实施二期建设工程,完成马王堆医学简帛、张家山医简、武威汉代医简等出土医学简帛的数字化建设。”刘毅说,团队今年将在现有成果基础上,深入开展基于知识元的标引,实现知识关联、语义检索等功能建设,并将搭建国内外首个以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资源为特色的大型综合性数据平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