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处机与燕家台元代碑记

丘处机与燕家台元代碑记
2024年05月15日 13:35 北京晚报

燕家台过街楼,券门左右两侧可见各嵌有一块石碑。

元代《重修通仙观碑铭并序》拓片

  ▌张云涛

  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中讲述了暮年成吉思汗闻听丘处机精通长寿秘诀,便下诏派人请其前往觐见,讨教长生之术的故事。小说中还提到,丘处机欣然应命,率领十八弟子不远万里到大漠觐见。在会谈中,丘处机的一句“止杀”揭开了中国历史民族大融合的序幕。

  小说是艺术创作,真实历史如何?在《元史》卷二百二《释老传·丘处机》、《玄风庆会录》、《道藏·太平部·葆光集》以及《长春真人西游记》等典籍中,都记载了这样一段史实:1219年,丘处机带领尹志平、李志常等十八弟子,“经数十国,地万余里”,在1222年始达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觐见成吉思汗。

  正是在西行的路途中,丘处机与门头沟区燕家台有了一段渊源。如今,燕家台村还有一通元代的石碑,见证着这段历史。

  1219年五月,成吉思汗派亲近侍卫刘仲禄为特使,持“虎符、玺书”(即亲笔信)相聘。信中说:“访闻先生博物洽闻,朕心仰怀,愿茅庐三顾,敬邀先生。山川悬阔,有失躬迎,选差近侍官刘仲禄备轻骑素车,不远千里,不以沙漠悠远为念。”此时,成吉思汗正率铁骑大举西征。接到成吉思汗的邀请,丘处机决定率领十八弟子西行拜见成吉思汗。

  1220年二月,他们一行沿着太行山的京西古道来到燕京,适逢冬季,当路过如今的门头沟区燕家台村(当时属德兴府)时,大雪封山,举步维艰,不得不停下脚步“盘桓”于此。他们在休整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修真作醮,教化百姓。

  时间一天天过去,丘处机看到山遥路险,唯恐自己年老体弱(72岁),很难坚持,便商议能否待大汗回燕京后再行觐见,遂执笔上书《陈情表》派快马直送成吉思汗行营,文中写道:登州栖霞县志道丘处机近奉旨远召。伏闻皇帝天赐勇智,……且当冒雪冲霜,以图一见。及到燕京,听闻遥远,遂在燕京德兴府等处盘桓暂住。伏望皇帝早下宽大之诏。详其可否?

  不过,成吉思汗并没有同意。后来他们收到成吉思汗的旨意,要求丘处机西行相见。最终,他们经过长途跋涉,于1222年到达成吉思汗的雪山大寨。

  在西行路上,丘处机和弟子们目睹战争为人们带来的无情伤害,他的一首《应诏西行诗》这样写:

  十年兵火万民愁,万千中无一二留。

  去岁幸逢慈诏下,今春须合冒寒游。

  不辞岭北三千里,仍念山东二百州。

  穷急漏诛残喘在,早教身命得消忧。

  因此,在与成吉思汗的对谈中,丘处机多次提出“敬天爱民为本”“清心寡欲为要”等思想,这些思想也被成吉思汗所接受。这就是“一言止杀”这种说法的由来。

  除了劝诫成吉思汗,丘处机此次西行沿途还修建了很多道观,燕家台通仙观的修建就与他们这次的“盘桓”有关。

  通仙观今已不存,1952年,燕家台村修建过街楼时,将通仙观的两通碑镶嵌在券门两侧,它们也得以保存至今。现存的两通石碑均称《重修通仙观碑铭并序》。其中一块为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立,其二为明代嘉靖九年(1530)立。

  元代的《重修通仙观碑铭并序》,为后人揭示了通仙观的修建过程。最初的修建,的确与丘处机相关:

  宛平县之北二百里许,乡曰斋堂,堡为清水,有观曰通仙,实清和大宗师旧隐也。……始长春真人应缘海上,将有龙沙之行,盘桓德兴府九仙山。一日游是地,顾谓弟子清和师曰:“隐迹栖真之所,无逾于此,他日宜大有兴建。又当南北往来之冲,真可为福地也。”

  这一段说的就是当年丘处机奉诏西行到燕京后的一段经历,“他日宜大有兴建”一句说明,丘处机当年也想在这一带修建道观。

  根据碑文,其弟子尹志平后来令清虚大师蔡志仙在此“结茅以居”,当时的通仙观非常简陋。

  1227年,丘处机归真燕京,临终遗命,由宋道安接掌全真教门,尹志平为副职。后因宋道安年老力辞,由尹志平掌领。

  庚寅年(1230),尹志平归隐于通仙观。他们在此布道,当地的乡绅、地方官员以及戍边将士均来此修道。一位姓刘名津的将领,看到通仙观造福一方百姓,发善心扶危济孤,还请尹志平主持隆重法会——黄箓大醮。在法会结束后,刘津捐资购置田产七顷(700百亩)有余,重修通仙观,请蔡志仙管理建造事务。

  没多久,李志常邀请丘处机到长春宫(白云观)主持道务,蔡志仙也不幸离世。蔡志仙的门人刘志远、田志恭等人开始对通仙观进行营建,“创殿以像,三清师真有祠;灵官有位,傍两其庑;前三其门,斋馆寮库,莫不济济有序。”建成后,李志常还题写庙名,“榜以通仙之号”。

  通过全真教几代弟子的修建,通仙观殿宇辉煌,成为长春宫的“别业”,即下院,这也奠定了通仙观在京畿道庙中的地位。

  明代嘉靖年间,通仙观再次重修,并立碑为记。碑侧一文还记述了当时工匠及捐资人的姓名,这些姓氏也与现在燕家台村民的姓氏基本吻合。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尹志平不仅按照丘真人的道旨修建了通仙观,他还用诗文记载了在京西生活的诸多细节,其中关于京西古道和通仙观的诗词有二十余首。他的这些诗后被收入《道藏·太平部·葆光集》。

  尹志平在通仙观几进几出,时常外出布道,或应邀讲学,他对龙门涧通仙观情有独钟,经常赋予它“神仙域”的色彩。他曾经作过一首《无俗念·通仙观作》:

  通仙地僻,向西山深处。倚云栖迹。俯视峰峦千万迭。隔断红尘消息。闲步烟箩。静吟风月,此事何人识?修真上土,更于何处寻觅?

  一带无尽山川,洞天幽圃。自有神仙域。名利相缠谁得到。难伴清虚闲客。碧洞高眠。清岩稳坐,岂羡王孙宅?我来几度,此中留意多日。

  尹志平在西山生活多年,对西山的记载很多,其中《瑞鹧鸪·咏西山》流传最广:

  西山深处道人家,养道修真何处佳?

  九夏高眠无暑气,三秋结实有新瓜。

  乱山坡下宜禾黍,浑水河边长桑麻。

  四季平和人事少,三餐终日是生涯。

  有趣的是,千百年来,燕家台村仍然保留着一些道教特色的乡俗。当地百姓人家,小孩子出生不久,要到通仙观“记名”,即拜道士为师,算作出家。徒儿的名字由师父来起,不分俗间辈分大小,皆以中间字排序,如“能明”“能成”“能惠”等。记名的孩子,留一小辫,结婚时要请师父割掉,压在神像底下,算是“还俗”。“还俗”时还有仪式:师父发给还俗的弟子一把笤帚,让其在庙里打扫灰尘,徒弟故意东一下、西一下,不认真打扫。于是,师父夺过笤帚,轻轻地给徒儿一个耳光,假装生气地说:“你给我滚吧!”这位弟子就算是“滚”出了道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