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外卖”你听说过吗?

图书馆的“外卖”你听说过吗?
2024年05月15日 15:20 兰州晚报

成都图书馆开通“外卖”了。当然,这不是一件新闻。早在去年11月,成都的读者即可在家中通过微信公众号“成都图书馆”内的“喜悦到家”轻松下单借阅图书,并享受送书上门服务。据统计,先后有上千位读者借阅了3万余册图书。

不过这两天,“图书外卖”又登上热搜。这是因为这家图书馆宣布其网借服务范围从大成都范围拓展到成德眉资都市圈,让成都、德阳、眉山、资阳的读者也能够共享阅读资源,相当于周边城市的读者也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到省会城市的图书资源。

好不好?对于热爱读书的人来说,当然是件好事。而且通过网借服务平台借到的书籍,不是必须要归还到成都图书馆,而是可以就近归还至市内几十家分馆,这种借还书模式不仅为读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还能让这些书目在其他区域内进行二次流通,和更多的读者见面。

前几天,作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在媒体上撰文这样说:图书馆是国家经典的宝库,是图书、知识与文化文明的天堂,是历史的光照,是民族的尊严与荣耀,是文化的慎终追远与百世流芳。在一座座国家的、地方的、城市的、乡村的、公共的、私人的图书馆面前,我们将更有信心地面对人类的各种过失与错讹、危难与挑战,我们会增强对于人类历史与文明的信念。

从数据看,中国人阅读率仍有提高空间。阅读习惯的养成是综合性的,既有个人主观因素,也离不开公共服务这个客观条件。举个例子,当下,共享自习室大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阅读资源供需不足,一些读者不得不“掏钱买座位”。图书馆是公益性的社会化服务,它们当然可以不求盈利,但是图书的借阅率过低,何尝不是一种公共资源的浪费呢。

由此,小马飞刀想到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这个话题。当然,许多时候,创新服务的确会带来人力不足等问题,但是,公共服务不能只算成本账,要多些民生情怀和服务意识。公共文化服务,满足的是广大群众读书看报、看演出、看展览、参加文化活动等需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新的时期,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点,对于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出了亲民化、优质化、个性化的新要求。要知道,为民服务没有固定模式,只要群众需要、办事方便,公共服务就要以百姓心为心,大胆创新。

有专家指出:当群众呼唤动态的、社交化的文化服务时,公共文化服务就不能全都是静态的,非社交化的读书、看报、看电影;当群众习惯于从移动互联网上获取资讯和娱乐时,公共文化服务就不能仅停留在物理空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就必须重视群众在文化需求方面发生的变化,掌握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

以往,公共文化服务受到时空限制,覆盖面有限。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被逐渐打通。借助各类数字化服务,城乡群众能同步分享公共文化产品。未来,还需统筹利用文化领域已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解决好资源孤岛、数据孤岛等问题;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数字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在优化新增和改造存量两端同时发力,不断拓展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应用,数字化将使公共文化服务更加精准、更加精彩。

小马飞刀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读者 成都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