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山地产业瓶颈 擘画乡村发展蓝图——两当县打造“八有”山地立体农业模式

破解山地产业瓶颈 擘画乡村发展蓝图——两当县打造“八有”山地立体农业模式
2024年05月15日 18:05 每日甘肃网
两当县山地立体农业产业园。(图片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子恒 摄)两当县山地立体农业产业园。(图片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子恒 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子恒

  凤椒的椒穗开成了堆,两当县左家乡左家村凤椒园里罗小利干得很起劲,“去年我家的花椒产了1600斤,每斤批发价38.5元,由于品质好,今年有客商早早联系预定了,现在已经进入5月,就花椒目前长势,今年肯定是大丰收。”

  “大片的油菜花海可不仅仅只是吸引蜜蜂,还吸引着大批的游客,‘五一’假期来两当县云屏镇的游客让镇里所有民宿满员了。”这让庞香忙碌又高兴,“游客多,网上预定的单子就没有停下来。”

  庞香经营着一家名为“竹林小院”的农家乐。除了接待游客,她还从事着当地土特产的网上销售工作,当地的核桃、蜂蜜、羊肚菌等很受欢迎。

  近年来,两当县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发展地下有药、地上有果、林中有鸡、空中有蜂、棚中有菇、水中有鱼、四季有花、村里有客的“八有”山地立体农业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两当县域实际的产业发展新路子,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彩的图景日渐成型。

罗小利(中)和邻近县区林果专家交流花椒管理技术。

  着眼产品提升,产业融合一体化发展

  村庄美丽,生活悠闲。行走在两当县泰山乡,村畔乡道随处可以看见散养的鸡鸭,即使沟壑的边缘也移栽了核桃树、花椒树,树下套种的猪苓、天麻长势良好。

  两当县泰山乡结合乡情实际,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产业,先后建成了中山等生态放养鸡示范点、灵芝种植基地、板栗采摘体验园、千亩紫斑牡丹园、香林等中蜂养殖示范点、双河村冷水鱼养殖场、同心村蜜环菌加工厂。今年,在推动合作社种植灵芝的基础上,又开发出灵芝破壁孢子粉、灵芝孢子油、灵芝切片、灵芝白茶等,实现了由初级农产品向农业加工类产品的转变,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除此之外,蜜环菌加工厂项目也在顺利推进。这些产业链条的延伸,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家门口”就业岗位,群众受益面全线提升。

  据了解,同心村蜜环菌加工厂年产蜜环菌可达10万瓶,预计年销售收入40余万元,实现利润20万余元;冷水鱼养殖场养殖鱼苗1.7万余尾,可出售成品鱼6000余斤,实现产值20余万元。灵芝观光体验园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灵芝类产品1000余份45万余元,冷水鱼庄农家乐实现收入10万余元,张胡苑农家客栈收入1.5万余元,兴桃村休闲吧、手工艺体验馆营收3万余元,带动全乡销售本地农特产品240万元。

林下养鸡成了真正的富民产业。

  发挥比较优势,整合优势产业

  今年两当县城关镇戚家村有点“猛”,新植核桃8500株,花椒8300株,使全村核桃、花椒人均拥有量突破120株;建成香菇、羊肚菌轮作“一棚双菌”大棚65座,种植羊肚菌25.5亩,香菇13万袋;同时,按照能养尽养的原则,发展生态放养蛋鸡养殖18户3200羽;以“房前屋后”的方式养殖发展中华蜂300余箱;建成中药材和生态放养鸡融合发展基地一处,种植适宜大坡沟山地条件种植的中药材连翘、柴胡、亳菊等500余亩;发展玫瑰示范种植100亩。

  “结合戚家村大坡组高速公路弃渣场有利条件,我们大力发展短平快的食用菌产业。经过近年来发展,逐步形成集生产、加工、包装、营销于一体的产业发展链条,有效促进村集体增收、群众致富。”戚家村村支部书记郭金荣说起村里的产业情况如数家珍。

  为填补村中无客的短板,镇上与县种子站联合,利用村道闲置土地,在产业点沿线设计科普示范田20块,目前已完成平整土地,待种子站配备好科普示范种苗即可落实,到时候入村即入景。

两当县田间地头都栽植了核桃和花椒。

  凸显环境优势,助推产业发展

  张家乡距离两当县城72公里,耕地面积6284亩,森林覆盖率达94%以上。结合群众居住区周边森林面积大的优势,乡政府统一在距离房前屋后3公里以内、蜜源丰富、环境适宜的地点设立土蜂放养区域。放养点规划建设了板房、并提供帐篷及太阳能发电设备等设施,引导动员养蜂户通过 “土蜂洋养,进山入沟”季节性移动式放养的方式,提高土蜂蜜的产量和质量。按照土蜂养殖要求及习性,结合当地气候环境及农户养殖情况,通过邀请技术人员、现场观摩学习等方式,对土蜂继箱养殖技术、安全越冬、日常管理等知识进行培训,全乡先后培养养蜂乡土人才12名,群众养蜂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院子前后放置蜂箱,周边四季有花,树下面散养鸡随处走动,在我们这居住生活,确实美满幸福”。说这话的是兴隆村村民李建厂,他是张家乡的产业带头人,曾经的脱贫户,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在政府引导下现在成了致富楷模。产业带动了发展信心,连他大学毕业在外就业的儿子都准备回来和父亲一起干了。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张家乡充分发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作用,与鑫盛源合作社合作联营,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该乡30余亩村集体所有土地、30万元设备等资产入股鑫盛源合作社,合作社发挥技术成熟、市场稳定优势联营生产食用菌,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达到村集体与合作社共赢的目标。今年,食用菌产业共投入资金120万元,生产食用菌33万袋。提供长期脱贫户12人务工,每户分红1000元/年,劳务收入约24万元;季节性群众务工约1050人,劳务收入约10.5万元。

  今年,张家乡以地埂“锁边”为主,在乡村公路沿线、空闲地块进行全面补植补栽核桃和花椒,确保了全乡公路沿线、产业园、示范点周边等区域无空档、全覆盖。同时按照“山地立体农业”发展思路,釆取林下养殖、粮食作物套种、药果套种等模式,发展核桃、花椒、土蜂、生态放养鸡、中药材、食用菌,基本形成了长短结合、优势互补、立体覆盖的农业产业结构。

  两当县从人均自然资源拥有量相对较多的实际出发,走好长短结合、优势互补、立体循环的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长效产业发展核桃花椒种植“双百千万”工程,打造农民群众的“绿色银行”。同时,大力发展养蜂、养鸡、养鱼和种植药材“三养一药”优势产业,构建“八有”山地立体农业新格局,以“蜂、菌、禽,果、药、蔬”为发展主体,形成养殖业和种植业规模优势。走出了一条符合两当实际的产业发展新路子,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 张子恒

责任编辑:顾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发展蓝图 甘肃省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