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调查|山东“定制”文物全科人才,为基层文保留住根脉

蹲点调查|山东“定制”文物全科人才,为基层文保留住根脉
2024年05月16日 07:00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近日,《山东省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养实施办法》出台,提出将用5年时间,为县(市、区)及以下文物保护事业单位共计培养不超过300名文物全科人才。

“300个人才就像300颗种子,助力基层文保事业发展。”这一政策的出台,受到大众的关注,也得到基层文保单位的热切回应。

老专家退休后谁来“接班”修文物

谈及文保工作,日照市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娜直言“缺人才”。

近年来,岚山区考古成果丰硕。考古发掘项目包括尧王城遗址、新华村遗址、大朱曹村遗址、大庄子墓地、李家庄子遗址等。这些工作,是在文保人才极度短缺的情况下完成的。

考古工作的专业性高,仅就考古项目来说,涵盖考古前置勘探评估、考古发掘、考古成果整理阐释、文物修复及活化利用、学术交流活动等一系列复杂又专业的工作。张玉娜告诉记者,由于缺乏专业人员,不少工作就得依赖上级单位和专业机构支持,区县不少工作都是在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对口帮扶下展开。

新华村遗址发现填补了日照市宋金元时期历史时序研究空白,因是沿海地区较重要的聚落居址,对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遗址出土的茶盏等器物,对当时社会饮茶习俗与文化有重要研究价值。张玉娜说,该遗址的历史、文化、考古学研究,就邀请了高校专家召开座谈会深入讨论,而与遗址相关的茶文化研究,出土瓷器的整理保护,因为当地缺乏具备多学科专业知识的人才,目前还有待进一步推进。

济南市章丘区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拥有9000多平方米的展陈面积,近2.6万件馆藏文物,藏品涵盖了新石器时代以来的精品文物,包括陶器、瓷器、青铜器、玉石器等,2020年,被核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章丘区博物馆副馆长王亮告诉记者,按照一级馆的要求,博物馆需要开展更多的社教活动,举办更多展览。

“缺人才导致基层博物馆开展一些工作遇到难题。”王亮表示,馆里同事绝大多数是历史学专业毕业,博物馆学、文物修复、文物鉴定人才、考古学等专业人员稀缺。王亮举例表示,区县级博物馆要开办一个新主题的文物展览,就需要既懂文物修复,又懂规划布展的人才,但因为缺乏专业人员,一些展览就办不起来。“目前基层博物馆解决人才短缺的方式,就是寻求上级部门的帮助。”

乳山市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文化遗存丰富,遗迹种类齐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登录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98处,包括古遗址205处、古墓葬78处、古建筑6处等。乳山市文物保护中心负责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的考古、调查、发掘、文物修复等工作。

乳山市文物保护中心文博科负责人孙继猛在文保工作第一线干了近40年,熟悉基层文保工作。孙继猛告诉记者,基层文保单位在考古工作上,需要专业的考古勘探、发掘人员;在博物馆工作中,需要博物馆学、器物研究、文物修复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目前的文保专业人才,一般都在地级市及以上的文保单位工作,能到县市级文保中心的极少,所以县市级文保单位人才力量相对薄弱,最缺乏的是专业技术人才。”孙继猛说,文保中心原来有一位文物修复老专家,但这位专家退休之后,文物修复工作就没法传承了,“因为没有相关专业人才”。

孙继猛表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在进行中,基层工作中最需要的是考古勘探专业技术人员,勘探力量薄弱就会影响工作进展。“很多基层文物保护单位还无法胜任大型的考古发掘工作,可以做一些抢救性文保工作,但因为缺人才,很多抢救性工作也做不了,如果基层文保单位来一批专业全面、技能全面的人才,就可以完成很多抢救性考古工作。”

文物全科人才培养带着“优势”出场

放眼全国,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短缺是个普遍现象。

随着考古和文博工作的兴起,专业人才的稀缺也越发凸显。这一困境,被业内称为“小马拉大车”。

山东是文物大省,有4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8处,居全国第一,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1万处;山东全省国有可移动文物558万件,已备案各级各类博物馆735家,博物馆总量、一二三级博物馆数量、革命类博物馆数量等均居全国第一位。山东文物数量多,博物馆分布广,文物保护任务繁重,专业人才需求自然也多。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文保人才短缺问题,山东一直在探索解决路径。

今年2月召开的2023年度山东省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上,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少华就强调要加强人才培育,抓好考古人才培训,强化基层考古人才建设,壮大文物考古队伍。

今年4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山东省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养实施办法》,提出将用5年时间为县(市、区)及以下文物保护事业单位共计培养不超过300名文物全科人才,重点向省内9个文物大市、20个文物大县倾斜。文物全科人才每年由山东大学通过高考选拔招生录取,招生专业为考古学。定向培养的文物全科人才本科四年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住宿费,并由省财政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入职时签订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纳入事业编制管理,最低服务年限为5年。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人事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钱玉新告诉记者,《山东省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养实施办法》出台的背景是山东文物保护工作任务越来越重,目标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基层县(市、区)文物保护单位还存在专业人才短缺、“引进人才难”“留住难”等问题,人才难题急需破解办法。他说,2022年,山西省率先启动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养工作后,给基层文保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多部门反复协调沟通和完善,我省出台了《山东省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养实施办法》,旨在尽快破解基层文保人才短缺问题。

钱玉新说,在调研中发现,文保单位人才短缺主要体现在有全科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稀缺。以文物修复工作为例,修复一件文物需要了解其历史,能制定专业修复方案,同时还得有一定修复操作层面的技能,没有全面、过硬的文保专业背景,这项工作很难展开。

《山东省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养实施办法》中,对文物全科人才的定义是熟练掌握历史、考古、文物保护、文物与博物馆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实践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为了做好文物全科人才培养,山东大学将单独编班,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确保培养质量。

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养在山东文物保护工作中是首次,在全国文博系统也领先。在解决基层文物人才短缺上有很强的针对性。

钱玉新具体分析称,定向培养的文物全科人才毕业后直接入事业编,针对性地解决了文物保护单位招聘难的问题。“由于考古、文物保护专业毕业生稀缺,全国的需求量又在不断增加,从省级到县市一级,文保单位都面临人才招聘难的问题。而文物全科人才免费定向培养,给予生活补助,入职时纳入事业编制,能有效解决县(市、区)文物保护单位常规招聘难的问题。”

其次,山东为文物全科人才制定了科学的培养方案。“山东大学是‘双一流’高校,考古学科很强,培养的毕业生质量非常高。每年培养不超过60名人才的规定,也是为了保证师资力量和培养质量。在定向培养期间,全省文保系统的考古院、博物馆、古建筑保护研究院、文保中心等会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校外实践基地和各种实习机会。”钱玉新表示,这批学生毕业时,既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文保、考古操作技能,入职基层文保单位,能很快上手展开工作。

抓准文保事业的“痛点”

山东省“定制”文物全科人才,王亮认为“绝对是大好事”。在他看来,这既能加强基层文博单位工作,又能储备人才。张玉娜对此同样十分期待,有了人才,很多工作就能先干起来,文物事业就能再往前推进一些。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基层文物保护非常需要“万金油式”的人才,什么都要懂,什么都有研究,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养准确抓住了文保工作的“痛点”。

孙继猛告诉记者,他们已根据工作实际,申报了文物全科人才的需求数量。“文物全科人才肯定会非常受欢迎。我们希望文物全科人才能够引进来,也能留得住。”

多位基层文保单位受访者表示,未来定向培养的文物全科人才输送到基层后,基层文保单位人才短缺的情况能够得到有效缓解。他们的到来,将为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留住根脉”。

钱玉新也提及,文物全科人才培养与山东大学合作,最终的目的不只是培养专业修复技工,文物全科人才培养的是有专业技术能力,又能对基层文物保护事业规划发展提出前瞻性、创新性思路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这项培养计划,要为基层引进一部分名校人才,这批人才留在当地工作,扎根基层,300个人才就像300颗种子一样,以点带面带动一大片,助推当地文物保护事业发展。”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 记者师文静)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考古 文物 山东省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