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让传统戏曲持续焕发光彩

守正创新 让传统戏曲持续焕发光彩
2024年05月16日 09:08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教育报

    最近,青年越剧演员陈丽君登上了综艺节目《乘风2024》。她将传统戏曲文化带上了综艺舞台,以一首《天命》融合戏曲唱腔与舞剑表演,将传统戏曲文化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将中华女性英姿飒爽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随之而来的既有点赞,也有质疑。网友质疑越剧演员跳女团舞“不务正业”。对此陈丽君回应:“戏曲需要传承,更需要传播;传统需要守护,也需要突破……我期待看到越剧在与其他艺术的碰撞中熠熠生辉。”近年来,传统戏曲重新焕发生机,频频出圈,这场小小的风波,无疑引发了我们对传统戏曲应该如何创新发展的思考。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不同剧种承载着中国土地上的不同文化根脉和风土人情。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生以宿舍号为名,五人组成“上戏416女团”在网络走红,很多“00后”粉丝也因为这个特别的“女团”爱上京剧。《新贵妃醉酒》《悟空》《探窗》《武家坡2021》京剧戏腔出圈,不少网友成了票友,戏歌变成了“流行曲”。粤剧《白蛇传·情》、越剧《新龙门客栈》、豫剧精华版《程婴救孤》和小剧场戏曲以年轻观众为接受主体实现“破圈”。近年来,一批多元融合作品的“出圈”带火了戏曲,传统戏曲以更为丰富而年轻化的形式,表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神韵,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

    时代给了传统戏曲“泼天的流量”,看似是观众偶然性的审美发现,其实是戏曲必然性的实力体现。戏曲是综合的艺术,综合着歌舞与文学,既是表演又是剧诗。从声音、形象到文本,从唱、念腔圆到做、打精彩,不仅可以咿咿呀呀、婉转低吟,又可以锣鼓喧天、气势磅礴;一方戏台,才子佳人,举手投足,眼波流转;戏曲的瑰丽辞藻一字一句皆是千般情致、万缕柔肠。如果说“好看”是年轻人对人物服化道或剧情演绎的肯定,那对戏曲“四功”唱念做打和戏曲文化的追根溯源,则反映出内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次认同。国家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鼓励与支持,让年轻人更自信,对民族文化有更强的自豪感与使命感。戏曲文化对他们而言,是一种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更是与时俱进的另一种表达。

    传统戏曲火了之后,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传统戏曲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如何让年轻人转化为戏曲的长期观众。越剧演员“跨界”登上综艺节目舞台的尝试和探索无疑值得鼓励。它打破了常规,对于助力传统戏曲出圈,让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关注传统戏曲具有重要意义。从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来说,面对生活方式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与现代娱乐产业的融合,探索新的传播渠道,让戏曲演员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不仅能够提升传统戏曲的社会影响力,扩大其受众群体,也能够提高戏曲演员的收入水平,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戏曲传承中来,避免戏曲人才断档、断层的问题。

    当然,在创新的时候,也要铭记“走得出去,更要走得回来”。当年梅兰芳提出“移步不换形”时,并没有强调迈小步还是迈大步,他的重点是“不换形”。不管迈小步还是迈大步,改革不能把京剧改没了,京剧还得姓“京”。这就是“移步不换形”最为可贵的美学价值。守正创新首先是“守”,守正不守旧,去糟粕留精华;“新”,是竞争的法宝,以“新”争取观众,以“新”适应时代发展。守正创新,让优秀戏曲的“魂”与现代舞台的“形”深度融合,才能让传统戏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持续焕发光彩。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越剧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