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媒体关停潮体现的价值

政务新媒体关停潮体现的价值
2024年05月16日 10:21 媒体滚动

转自:中工网

原标题:政务新媒体关停潮体现的价值

此前,多地基层政务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账号宣布停更,并启动注销程序。近日,又有媒体梳理发现,广西防城港等地的部分政务类App也相继宣告下线。政务新媒体关停后,相关信息资讯、公示等内容将并入属地政府网站展示。

不得不说,今天的退潮有多快,昨天的一哄而上就有多“冲动”。几年前,各地许多单位纷纷涌进政务新媒体赛道,砸钱砸人地搞。可惜,并非谁都能做出“深圳卫健委”式的效果与口碑。站在用户的立场上看,不少政务新媒体属于“求有不求优”,要干货没干货,要品相没品相,更别指望它给自己办事带来多大便利了。

政务新媒体,对用户来说“没大用”,对运营人员来说却是“累够呛”。笔者的一位朋友,正是负责运营政务号的基层人员,用他的话说,“指令来了就得发,有人@就要管”。这种“发”与“管”,往往零碎而不定时,既占时间又耗精力,不可不谓一大负担。而且,发出来还不够,上级“转、赞、评”的要求,则是连带着更多人一起心累。

至此,政务新媒体中,一条长长的形式主义链条,俨然成了基层难言又难脱的束缚。

如今,部分政务新媒体陆续清理关停,释放出为基层减负、破除形式主义的决心,着实令人欣慰。去年底,国家网信办印发的《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注册运营政务公众账号,要严格控制数量,加强信息更新。此次关停潮,既是一种及时止损的集体行动,也是一个反思治理的进步契机。

要找出政务新媒体的形式主义症结所在,还得向政绩观“开刀”。在个别领导干部眼里,抓政务新媒体,其实是为了显示“我在做事”,这已经背离了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初衷。不顾成本、效果就匆匆上马,折射出一些地方和单位的浮躁心态。通过此次关停,各地都应有所思、有所变,重塑干事创业的良好作风,警惕形式主义又在别的角落卷土重来。

当然,政务新媒体不全是百无一用,不能一关了之。有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强化数字政务建设势在必行,搭建亲民有效的网络互动平台依旧值得探索。这需要各地在信息的整合发布上花更多心思,持续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切实做好统筹规划和资源分配,努力把留下来的政务新媒体做大做优。(王瑞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