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思衡的北外滩游船音乐会,一场流动的盛宴

宋思衡的北外滩游船音乐会,一场流动的盛宴
2024年05月16日 14:40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夜幕降临,“申城之光”游船从北外滩国客中心启航,钢琴家宋思衡的琴声伴随江风传来,在北外滩3.4公里的滨水岸线上回荡。浦江两岸的建筑流光溢彩,江边大屏投影出“我爱上海”的字样。

5月15日晚,这场游船上的“双城之光”北外滩钢琴交响音乐会,用黄浦江两岸的美景、动人的现场音乐以及调动味蕾的美食,带观众沉浸式体验上海之美。

“真是一个美妙的夜晚!”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杰森·麦克斯韦说,“这是我第一次来上海,过去三天都在忙工作,今晚第一次探索这座城市,音乐家们的演绎太动人了,这是一场融合了视觉、听觉、味觉的沉浸式体验。”

在“申城之光”上看到的浦江两岸美景 吴桐 摄
在“申城之光”上看到的浦江两岸美景 吴桐 摄

从塞纳河到黄浦江

今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曾在上海和巴黎两座城市学习和生活的宋思衡,用音乐串联起关于两座城市的记忆。“都说海纳百川是上海的特质,我的人生经历大概就是这种特质下的写照。这场音乐会,就是两座城市与我的音乐之间一次最诚恳的对话,是我人生中几个瞬间的回响。”

在“申城之光”的甲板上,宋思衡和“创”室内乐团共同演出了德沃夏克《新大陆》钢琴协奏曲奏响。宋思衡至今记得,2002年,20岁的他第一次飞抵法国,老师开车来接他,一路奔跑在一条宽阔的陌生的河边,他问老师这是什么河?老师回答:这就是塞纳河。此刻,车载电台传来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车窗外,埃菲尔铁塔映入眼帘。

“双城之光”北外滩钢琴交响音乐会 受访者提供

“我感受到了巴黎的文化和魅力,那是20岁少年的悸动,但同时,似乎与我的家乡上海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宋思衡说。两年后,他在法国举行的第61届玛格丽特·隆国际钢琴大赛中一举夺魁。

获奖之后,在塞纳河畔的夏特莱大剧院,宋思衡与法国广播爱乐乐团合作演出。乐团首席看出这位年轻人的紧张与忐忑,用一杯红酒治愈了这一切,换来了火花四溢的演出。如今,在黄浦江上,还是一杯红酒,开启了勃拉姆斯《g小调第一钢琴四重奏》第三乐章。

游船音乐会 受访者提供

音乐会上有不少法国作曲家的作品,包括比才的《卡门》、德彪西的《月光》。宋思衡还和“创”室内乐团还奏响了钢琴协奏曲《黄河》,技巧绚丽,荡气回肠。他说:“每每演出这首曲子心中都有激流奔涌,在上海的都市霓虹中奏出新时代的声响,我感到骄傲、自豪。”

身在巴黎时,宋思衡常梦回上海;在上海时,他又几度梦到巴黎。“希望观众能在音乐中感受到中法两国音乐以融合的姿态被奏响,体验文化碰撞的魅力。”

宋思衡与“创”室内乐团 受访者提供

跃动的“申城之光”

音乐会上,宋思衡还演奏了不少自己创作的作品。包括《宋思衡音乐日记》中的几首,还未正式发表的钢琴作品《最后的钢琴诗》,以及为此次演出特别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申城之光》。

《申城之光》是一首极具现代风格的钢琴曲。一个多月前,他来到虹口区采风,霓虹闪烁、高楼林立的场景,都市感和烟火气,都化作五线谱上的音符。“我想用这首作品展现21世纪的上海,21世纪的外滩新貌,展现这座城市律动的脉搏。”宋思衡说。

“双城之光”北外滩钢琴交响音乐会现场 受访者提供

为推进“文化三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打响虹口音乐品牌,深化“北外滩艺术岸线”品牌建设,助力北外滩打造成为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虹口在去年成功举办北外滩“屋顶音乐会”的基础上举办2024年北外滩“流淌的音符”系列音乐会,打造北外滩艺术IP,作为虹口都市文旅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的发生地。

参加过“屋顶音乐会”的宋思衡,如今又带来这场“游船音乐会”,他说:“这是一种文旅融合的新场景,让音乐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流淌,与市民和游客不期而遇。无论在巴黎还是在上海,艺术可以点亮一座城市,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吸引力。”

栏目主编:施晨露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