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在高维光场探测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科研人员在高维光场探测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4年05月16日 14:09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科技网

科技日报记者 杨仑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获悉,该所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单个器件通过单次测量,对宽带光谱范围内具有任意变化的偏振和强度的高维光场进行了全面表征,从而实现了高维度光场信息探测这一突破性进展。

光场包含强度、偏振、频率、相位等多个维度的信息。其中,光谱探测与偏振探测包含了物体的物质组成和表面形貌等信息,在光通信、遥感、工业检测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目前的偏振和光谱探测器通常仅能测量固定波长下的强度和偏振或均匀偏振下的强度和波长信息。然而,在自然界的很多场景中,光场可能在宽光谱范围内携带任意的偏振和强度变化,而现有探测器难以实现对这种高维度信息的探测。

研究人员提出了“利用光学界面的空间色散和频率色散特性,在波矢空间对偏振和光谱响应进行调控”的创新思想,将高维光场的信息全部映射到单次成像结果之中。配合深度学习方法来解码偏振和光谱信息,最终实现了高维度光信息的探测,且具有与现有先进单一功能的小型偏振仪或光谱仪相当的探测精度。

此外,他们通过简单地将薄膜与微透镜阵列和成像传感器阵列进行“三明治”式的组合,制成了无需对准、单次测量的超集成高维光场成像仪。这一突破性成果为超紧凑、高维度的信息探测和成像探测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据了解,这种方法具有超宽带探测的潜力,所提出的方法可以进一步与图像处理、测距等功能相集成,以实现更高维度的光场探测。同时,其利用光子晶体、超表面、二维材料等代替薄膜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探测分辨率和集成能力。此外,科研团队进一步对其中的物理模型与深度学习进行有机结合,以增强解算能力并降低所需先验数据量,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博士生范延东、黄伟安和朱菲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李炜研究员、靳淳淇助理研究员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仇成伟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