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万年寻新意,科技让文化遗存“活”起来 用数字技术讲好文物故事

一眼万年寻新意,科技让文化遗存“活”起来 用数字技术讲好文物故事
2024年05月16日 15:46 媒体滚动

转自:千龙网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随着公众对博物馆的认知与热爱,不少地方从硬件到软件,升级改造博物馆。其中,浙江省博物馆于2023年8月,对外开放了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新馆开馆后人气持续火爆,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0万人次到馆参观。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里有哪些新看点?新馆和老馆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对参观者来说又有哪些新的体验?

上午9时,浙江博物馆之江馆开门迎客。通过室外空中视角认识一下这座新馆,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所在的这个位置是在杭州钱塘江边的之江文化中心,新馆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展陈面积是原来两个老馆加起来面积的2.2倍。

在这里地下、地上共有5层展厅,目前,陈列展有14个。以前,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分散在两个老馆区,现在在国宝的新家里一次就可以看完。

用数字技术讲好文物故事

在3楼民俗文化馆,眼前这座花轿非常光彩夺目,它就是十大镇馆之宝里“年纪最小”的一个宝贝,清末民初的宁波“万工轿”。为什么叫“万工轿”?因为它的制作时间要花1万多个工时,而当时1天算1个工时,这顶花轿是10位工人用10年的时间制作而成。“万工轿”上雕刻的人物有400多个,最小的人物1.8厘米高,比成人的大拇指还要小。除此之外,轿子上还刻有凤凰、龙、喜鹊、小宫灯等各种装饰,看上去像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它完全采用榫卯结构,不用一枚钉子。

从老馆搬到新家的“万工轿”不仅展陈空间更大了,对于参观者来说,现在不仅可以看到完整的轿子,在屏幕上还可以看到它的局部结构介绍,以及三维动画视频。2023年,花轿搬新家时,近300个部件拆开来,搬到这里后重新组装,并对这些部件进行了3D扫描和记录,形成三维动画视频,让参观者更直观了解这其中的工艺水平。这样的数字手段虽然现在比较常见,但是在馆里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根据不同的藏品量身定制,带给参观者差异化的参观体验。

科技助力 打造全新观展体验

在4楼,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富春山居图》有了独属于自己的富春山居馆,除了详细的图文介绍,这里还打造了沉浸式数字影像空间,高5米、长40米的长卷投影,使浙江省博物馆藏《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通过数字的方式再现合璧,影片呈现出的细节与意境,让参观者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感受。

除了这些直接看到的,还有一些细节,比如展馆里的玻璃用的是低反射玻璃,有极高的清晰度,哪怕用手机拍照也会很通透,大大拉近了参观者和文物的距离。

玉琮王也是十大镇馆之宝之一,上面精美的纹刻很清晰。“玉琮王”所在的通史陈列馆也有很多的新看点,从老馆孤山馆区的“浙江七千年”到现在的“浙江一万年”,历史跨度更久,展陈更丰富。

这是浙江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的盖章册,这个是玉琮拼搭积木。在之江馆里,像这样的互动内容非常丰富,大人孩子参与到各种通关活动中就可以得到浙江省博物馆的纪念品,通过各种形式深度参与到对文物的认识和了解中。

“妇好”鸮尊 刚柔并济

“妇好”鸮尊是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妇好”鸮尊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一件鸟形铜酒器,商代晚期文物,1976年出土于殷墟妇好墓,因内壁有铭文“妇好”二字得名。

鸮尊,小耳高冠、圆眼宽喙、双翅并拢,粗壮的双足与下垂的宽尾构成三点支撑,使器物显得挺拔矫健、气宇轩昂。

鸮是中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尊则是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这件“妇好”鸮尊既高大威猛,又圆润可爱。在商代,它的形象被赋予了智慧、勇猛、威严的意义,被视为“战神”的象征。

作为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妇好”鸮尊通体满花的装饰有蝉纹、夔纹、云雷纹等8种之多。繁缛富丽的线条和立体造型巧妙结合,显示出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青铜制造技艺。如今,在河南博物院,多达十几种的“妇好”鸮尊文创产品,让国宝走进了大家的生活中。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