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西方国家频提“产能过剩论”,商务部:过剩的不是产能,而是焦虑

一些西方国家频提“产能过剩论”,商务部:过剩的不是产能,而是焦虑
2024年05月16日 18:08 第一财经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近一段时期,一些西方国家频频指责中国“产能过剩”,称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冲击国际市场。在商务部5月16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所谓“产能过剩论”有悖常理和常识,毫无道理、完全站不住脚。对产能问题要尊重规律和事实,客观、全面、长远地看。

在回答其他相关问题时,何亚东表示,所谓“产能过剩”,过剩的不是产能,而是焦虑,本质上是相关国家担心自己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以此为借口抹黑打压中国,是“双标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又一新伎俩。这样的做法不仅挡不住中国前进的步伐,反而会绊倒自己,还将拖累全球经济复苏和绿色转型。

“中方坚定支持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相关国家应立即停止以‘产能过剩’为名打压限制中国新能源等产业的错误做法。中方将采取有力措施,捍卫自身正当权益。同时将始终坚持开放合作,推动共同发展。”何亚东表示。

如何看待所谓的“产能过剩”

对于所谓的“产能过剩论”,何亚东解释称,从市场经济原理看,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背景下,供需问题要从全球看,不能只看一国。当今世界经济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生产和消费都是全球性的,需要在全球视野下进行供需匹配和调节。不能因为一国的产能超过本国需求,就贴上“过剩”标签。

从国际贸易实践看,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就是各国基于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合作,从而有效提升全球经济效率和福祉。

何亚东称,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长期向世界出口大量商品。美国所生产的芯片约80%都用于出口,德国、日本生产的汽车分别有约80%、50%出口,波音、空客生产的客机也是大量出口;而中国电动汽车出口仅120万辆、占产量的12.7%。“难道美欧日的出口就是合理的,中国的新能源产品出口就是过剩的吗?”何亚东说。

从产业发展趋势看,绿色低碳是大势所趋,随着全球绿色转型,对新能源产品的需求将持续扩大。据国际能源署研究,为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需要达到约4500万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多,远超目前全球供给能力。同时,新能源领域技术产品更新迭代加快,还将不断创造新需求。总的来看,全球新能源产业仍处于起步发展、快速成长的阶段,相关产能非但没有过剩,反而是相对不足的。

何亚东也曾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的新能源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新能源产品需求不断增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提供可负担的优质产能,对全球绿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说。

亚洲开发银行经济研究和战略规划部主任萩原景子(Akiko Terada-Hagiwara)近期在一场记者会上表示,产能过剩也分好坏,在向清洁能源过渡时这些产能是良性的。该机构高级经济学家金友欣(Yothin Jinjarak)也认为:“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以及锂电池等产业对低碳经济转型至关重要。我认为,在全世界向零碳转型的进程中,进行开放对话以及保持对全球化和国际贸易体系的信心十分关键。”

推行绿色“双标”会破坏气变合作

何亚东表示,炒作“产能过剩”反而会造成过剩。一些国家以“产能过剩”为借口,对中国产品出口、投资合作设限,实际是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是对全球市场的人为干预和割裂,必将破坏新能源产供链,造成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通过“扣帽子”“贴标签”搞限制,只会妨碍合作,最后也不会达到想要的结果。

他称,推行绿色“双标”反而会破坏气变合作。欧美一手高举应对气变的大旗,一手挥舞绿色保护主义的大棒;一边要求中国为应对气变承担更大责任,一边阻碍中国绿色产品自由流动。这是典型的“双标”。中国新能源产业致力于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优质产品,为世界各国绿色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谈气变合作就不能搞保护主义,搞保护主义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气变合作。

经济学人智库(EIU)中国分析师Chim Lee近期在一份研究中表示,当前的贸易紧张局势不仅源于相关经济体对产能过剩的担忧,也源于中国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尤其是在“战略”领域。

在1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在被问及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相关问题时,何亚东强调:“中国新能源产品广受欢迎是企业拼出来的,不是政府补出来的。中国企业是靠长期努力脱颖而出的。从20多年前开始,中国企业就在新能源领域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和产业布局,通过激烈市场竞争,形成了自己的独有优势,包括技术创新优势、产供链优势、市场生态优势。中国新能源市场是充分竞争的,通过优胜劣汰、大浪淘沙,不断涌现出优质企业和产品。”

他说,中国产业补贴政策是合理合规的。产业补贴政策源于美欧,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中国的产业补贴政策主要是引导性的,严格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始终坚持公平、透明、非歧视原则,只要在华经营的企业都可以平等享受。中国不存在世贸组织所规定的禁止性补贴,相关补贴政策已及时全面向世贸组织通报。反观美欧,近年来补贴力度显著加大,且带有大量排他性、歧视性做法,给中国产品进入相关市场设置重重障碍,是典型的保护主义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基本原则。

何亚东称,中国新能源产业对全球是贡献,不是威胁。中国优质的新能源产品丰富了全球供给,推动了绿色低碳进程,有助于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据估算,每辆新能源汽车每年减碳约1.66吨,中国2023年出口120万辆新能源车,每年可减碳约200万吨。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绿色、数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化,并不断催生新的技术,为全球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中国新能源产品性价比高、质量好、功能强,深受消费者青睐。中国新能源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让消费者更可负担,也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中国出口欧洲的电动汽车价格,低于欧洲本土同类车型,但仍比国内售价高一到两倍,利润可观,根本不存在倾销。

“总的来看,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有力推动了全球绿色转型、有力促进了全球技术和产业进步、有力增进了各国消费者福祉。”何亚东说。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