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避免过度陪伴

家长如何避免过度陪伴
2024年05月17日 01:40 媒体滚动

转自:千龙网

微信公众号提问

作为一名四年级孩子的家长,我每天都全程陪孩子一起写作业、一起出去玩,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孩子身上,但孩子却变得不自信,做事情畏手畏脚。有人说这是过度陪伴惹的“祸”,我该如何做一个陪伴有度的家长呢?

专家观点

北京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师、广中附小班主任教师安雨:过度陪伴通常表现为家长在孩子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进行细致入微的监督和指导。例如,孩子做作业时,家长不仅全程陪同,而且经常性地打断孩子,指出其作业中的错误;孩子在玩耍时,家长也会不停地给予指导和建议,甚至代替孩子解决问题。这种陪伴看似关爱备至,实则可能阻碍孩子的自主发展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当家长过度干预孩子的学习和玩耍过程时,孩子会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答案和方法,从而抑制了其创新思维的发展。这种过度关注和期望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

针对过度陪伴的问题,家长应该学会适时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任务和决策。例如,可以让孩子自己规划学习时间、选择课外活动项目等,从而培养其独立性和责任感。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允许他们犯错误并从中学习。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参与一些创新性活动,如手工制作、科学实验等,以激发其创新思维。

在此基础上,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期望值,避免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要学会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以支持和鼓励为主。家长也要定期与孩子进行沟通,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从而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陪伴和支持。

家长还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适合自主探索、创新并充满爱与支持的家庭环境。例如,家长可以为孩子设立一个独立的学习空间,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材料,让他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由发挥。

值得关注的是,家长们要认识到孩子的成长需求。孩子需要有机会自主学习和探索,这是他们认知发展和社会技能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家长要调整陪伴方式,要从“全程监控”转变为“适时引导”:在孩子遇到问题时,不是立刻为他解决,而是鼓励他自己思考、尝试。家长也要从“命令式”转变为“建议式”:给出建议而非命令,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同时培养他们做决策的能力。设立合理的界限,既要给予孩子自由,也要设立必要的规矩和界限,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