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新区探路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

跨省新区探路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
2024年05月17日 03:00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改革报

近年来,重庆市万州区溪口乡结合自然条件等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图为重庆市万州区溪口乡玉竹村现 代农业产业园。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

□ 本报记者 田新元

近日,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通往重庆市中心城区的南北大道三期正式通车,通行时间从曾经的两个多小时缩短至30分钟。

此前,南北大道因行政区划阻隔在川渝交界处“断头”多年。改变,发生在2020年底。四川省邻水县高滩镇与重庆市渝北区交界地带,被批准启动建设跨省级的川渝高竹新区,探索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实现规划编制和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南北大道终于启动建设。

高竹新区获批设立以来,重庆渝北、四川广安两地按照“系统集成、重点攻坚”的思路,在跨省域党的建设、运行管理、经济发展、要素保障等领域积极创新,为我国跨省域城市群、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积累了经验。

跨省新区成天然“试验田”

“在川渝高竹新区成立以前,这里叫川渝合作高滩园区,主要以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主。”川渝高竹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时,大到投资兴业、拆迁安置,小到水电供给、个人医保,同一个园区里的两地企业享受的政策却大相径庭,这让不少企业望而却步。

事实上,受此类问题困扰的地方还有不少。纵观全国,不少地方行政区与经济区高度同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经济循环堵点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在跨省域协同发展过程中,产业发展、科技攻关等方面合作深度不够,资源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面临体制性、机制性、政策性阻碍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影响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是国家赋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改革使命。这一改革有利于建设区域一体化治理体系和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构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重庆市委明确将“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任务,纳入全市重大改革项目加快实施。川渝高竹新区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共建的省级新区,成为建设跨省域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试验区的天然“试验田”。

“近年来,渝北区立足与四川广安毗邻优势,携手广安加快推进新区开发建设,纵深推进各项改革,形成了一批可复制的跨省域改革经验,为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探索‘高竹’样板。”渝北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例如,渝北、广安两地共派干部成立高竹新区管委会,共同出资组建高竹开发公司,作为新区规划、建设、开发、管理的城市综合运营商;两地以对等股权方式分别注资5亿元,按照“存量收益由原行政辖区各自分享、增量收益五五分成”原则,探索跨省投资、成本分担、利益共享的新机制;双方跨省域一体编制新区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确保规划同图、计划同步、发展同频。

渝北、广安聚焦“就医就学先行”,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基地,优先规划建设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三级甲等医院等,如两地跨省设立具有全国首创性的医保、社保等公共服务机构10余个;渝北与邻水县共建川渝首个跨省域医共体,加快补齐教育医疗资源短板等。

高竹新区建成投用供电、住房公积金、市场监管等跨省域服务机构,成功打通政务服务、公检法司、医保社保、水电气讯等领域办事服务通道,基本实现“办事不出新区”;挂牌成立全国首个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平台,并开通全国首条跨省12366热线、设立首个跨省“枫桥式”税费争议调解室,实现川渝两地53项税费政策执行口径、76项征管流程统一,为跨省域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税收经验。

建设市场监管协作示范区

近年来,渝北、广安两地市场监管部门紧扣“建设市场监管协作示范区”,围绕共优营商环境、共建信用体系、协同执法监管、联动应急处置等工作目标,签订建立了“深化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1+7+N工作体系”“6项工作机制”“十项共同完成重点任务清单”,清单化管理并出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监管一体化建设重点任务》31项,起草了《高竹新区市场监管实体化运行方案》。

在此基础上,前期双方就放宽经营场所登记限制,率先实践“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共同出资建设高竹新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联合监管等多方面开展合作探索,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效。

虽然如此,但日常监管仍然以属地管理为原则,存在一定的监管短板,不利于新区企业办理业务和突发事件快速处置。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竹新区经营主体亟需市场监管部门护航和服务。为此,川渝高竹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高竹新区市场监管办公室”)得以正式建立,并于2023年9月正式揭牌,而这是川渝地区首个投入实体化运行的跨区域共建市场监管机构,标志着川渝市场监管实体化运行迈出坚实的一步。

高竹新区市场监管办公室由渝北区、广安市和广安市邻水县市场监管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成,在行政服务大厅内设置市场监管窗口和办公场所。高竹新区市场监管办公室在川渝高竹新区管委会领导下,按照渝北广安两地市场监管部门授权,在行政审批、安全监管、品牌建设、服务发展以及市场监管领域应急处置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多方位服务。

渝北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介绍,成立高竹新区市场监管办公室,是顺应高竹新区高质量发展,配置完善市场监管和服务发展的重大举措。两地市场监管部门合力将高竹新区市场监管办公室打造成为川渝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样板,成为服务企业招商的窗口和跨区监管执法协作的平台,服务高竹新区企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近年来,渝北、广安两地在多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其中特别是以“一盘棋”思维通力合作,开展跨区域信用协作,实现信用共享共用,通过信用赋能,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渝北、广安两地进一步强化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作用,深化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联合发布《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操作规程》,不仅全面准确执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列入标准,保证客观公正、应列尽列,同时也是对川渝两地贯彻落实“同城融圈战略”,推进渝广两地市场监管领域信用监管工作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探索双城经济圈市场监管纵深合作,努力达成“异地同标”总体目标的一次细化推进。

广安和渝北两地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共同发布了《餐饮服务信用合规指引》,首次将“信用”与“合规”有机结合,嵌入餐饮服务各环节,让餐饮经营者们明方向、知对错、不再盲从。这是川渝首个跨区域的信用合规指引,将“信用培育”作为助企纾困解难、提升发展质量的切入点,加快信用环境塑造,提升经营主体诚信意识和信用合规能力,营造广渝两地餐饮食品安全大环境。

携手拓展绿色发展之路

重庆、四川共处长江上游,地缘相邻、山水相连、河流相通、生态相依,共同担负着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重大使命。近年来,渝北、广安两地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携手筑牢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

铜锣山不但是重庆中心城区的“肺叶”,还对长江水生态环境安全起着重要作用。但此前因大规模的露天采矿,这里曾土地损毁、植被破坏,生态退化。

近年来,渝北携手广安协同推进华蓥山、铜锣山等跨界山体保护和生态廊道建设,将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庆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示范项目推进。

2021年6月25日,铜锣山矿山公园自正式开园迎客,先后推出观光小火车、矿山文创产品等旅游项目,当年累计接待游客近80万人次,峰值日达到2.6万人次,昔日的“生态包袱”如今成为“绿色财富”,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此外,渝北还与广安建立跨界森林资源“林长+林长”共保合作机制,高竹新区成为川渝两省市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试点区域;着力推动建立川渝御临河跨境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力争签订广安、长寿、渝北、两江新区四区(市)御临河生态补偿协议,打造川渝跨界河流合作典范。

广安市生态环境部门与重庆市渝北区、江北区、合川区等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建立生态环境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积极探索建立区域联合共治协同治理体制机制,相继开展跨省联动应急演练、跨界流域突发环境应急演练、大气污染(臭氧污染)防治川渝联动帮扶等联合行动,常态化开展区域、流域重点时段和重要领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有效应对区域环境污染,全面改善环境质量。

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息息相关。当前,川渝两地携手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双轮驱动”。

专家认为,川渝两省市通过重塑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开发建设体制、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推进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基本破除行政壁垒,为全国跨省域同城化、一体化发展初步积累了宝贵经验。

巴蜀一家亲,川渝“一盘棋”。从共建高竹新区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古老的巴蜀大地正向着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加速迈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经济区 重庆市 广安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