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向下扎根 学生向上生长

劳动向下扎根 学生向上生长
2024年05月17日 04:26 成都日报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劳动向下扎根 学生向上生长

——青白江区劳动教育往实处深处发展

人和学校刺绣工作坊

弥牟小学“躬耕园”

玉虹小学蘑菇丰收 玉虹小学蘑菇丰收

时序更替,逐新而行。

今年,“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有了更坚实的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作为成都北部中心的青白江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深化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努力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青白江区教育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增加优质资源供给、提升教育发展质量、促进学生五育并举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以优质资源扩增和育人质量提升回应人民群众教育期待,着力打造一流教育强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从本期起,本报将连续刊发《心系民生 锐意进取 合力共为——青白江办强办优新时代基础教育》系列报道,展示区域各个学校、幼儿园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进程中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

2022年,劳动课正式成为我国中小学的独立课程。新课标实施近两年来,青白江区各个学校结合实际多措并举,对劳动课程进行“提档升级”,推动劳动教育不断往实处、深处发展。

青白江区人和学校

飞针走线绣出劳动快乐

裁布、扣紧、分线、穿针……青白江区人和学校的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刺绣技艺,灵巧的双手在绣布上置针穿插,缕缕丝线交错横生,幻化成人物、花鸟、鱼虫等图案,绣出文化的传承、绣出劳动的快乐。

重传统留存根脉

早在2015年,学校乡村少年宫社团就增设了刺绣工作坊,把千年非遗作为开展劳动教育的路径之一。学校认为,手工制品比机械制品更需用心、更具匠心。学习刺绣技艺不仅是致敬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在领悟先辈们的劳动智慧,从而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价值观。

师生们一起收集、绘制刺绣的相关图片、手抄报,营造非遗劳动氛围;开展“寻找小小传承人”研学活动,增强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美术组全体教师带头开展劳动体验,钻研刺绣的基本针法、图案设计、花色搭配以及相关文创设计,编写出第一本传统文化艺术类校本读本——《飞针走线 绣美人和》。从简单的直针绣、轮廓绣到复杂的缎面绣、长短针绣等等,每一张示范图都由教师亲自动手并拍摄。该读本不仅传授基本的刺绣技能,更让学生领悟“技进乎道”的美育精神和劳动文化。

勇创新面向未来

“绣绷和针一定要保持垂直,针脚紧密,图案才会更加细腻和精致……”,工作坊里,美术教师钟春燕来回走动,悉心指导每个学生的刺绣手法。作为成都市首批劳动教育试点学校,人和师生通过析资源、优内容、研方法,不断挖掘刺绣的多面性、可变性,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刺绣不单一于布面,大胆尝试在卡纸、树叶、鸡蛋壳等材料上进行创作,既丰富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形式,又赋予传统文化无限生命力,实现从体验到创造、技术到艺术的跨越。

如今,已有上百名学生成为刺绣工作坊成员,其中不乏男孩子。师生们整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观察、思考、探究、创新,创作了数百件特色作品,既有精美的立体绣、双面绣,还有团扇、书包、服饰等文创产品。人和学校以劳育美、以美促劳,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薪火相传、熠熠生辉。

青白江区弥牟小学

用劳动留住生活的根

青白江区弥牟镇存留着三国“八阵图”遗址,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青白江区弥牟小学因地制宜,挖掘蕴藏在孔明文化中的劳动元素,使学校劳动教育更显中国温度。

“躬耕园”里务农桑

诸葛亮重视农业生产,其农本思想为后人树立起劳动的榜样。借助本土历史文化,学校在操场周围规划建设了“躬耕园”作为劳动实践基地,并用三国故事进行环境装饰,使劳动文化呈现张力,增强学生对传统农耕方式和生产习俗的理解。

孩子们以班级为单位在“躬耕园”认领一块“自留地”,利用劳动课和休息时间和老师一起种植各类蔬菜瓜果,在天地之间感受劳动之美、领悟农业与自然的循环永续。春来夏往,“躬耕园”中辣椒、茄子片片相连,玉米、莴笋枝繁叶茂,豌豆、丝瓜向阳而生。“小农人”们亲身体验整地作畦、松土播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丰收采摘等过程,不仅收获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也慢慢领悟了“务农殖谷”“分兵屯田”的含义。

“大讲堂”中助成长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一场由师生编排的《出师表》课本剧表演引来台下观众阵阵掌声。学校以“孔明大讲堂”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富有地域特色的活动中感受中华历史的芳香绵长:读书日举行经典诵读,吟诵诸葛亮文章或三国诗句;艺术节举行三国人物泥塑、剪纸比赛;社会实践课上开展“我做弥牟小导游”“设计三国路线图”等活动,助推劳动能力与劳动品质交互递进。当学生从“纸上得来”到“躬身实践”时,劳动已经转化为经历,文化感知也悄然生成文化自信。

悠久的孔明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弥牟人。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弥牟小学吸收借鉴诸葛亮农本思想的精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与自身发展相结合,让劳动教育取得育人实效。

青白江区玉虹小学

劳动中赢得人生出彩

青白江区玉虹小学“蘑菇屋”里,师生共同种植的蘑菇成熟了。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把一朵朵蘑菇从根部剪下,分拣装筐带回家中,烹饪制作成鲜美可口的蘑菇宴,一边吃一边欢呼“自己种出来的菜就是香”。

劳动课程接地气

上好劳动课,课程设置是关键。学校充分发掘周边的乡土资源构建起三大类课程群:一是包含家政服务、校园清洁、班务整理的基础型劳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二是以校外“玉苗劳动实践基地”和校内“虹小玉的蘑菇屋”为依托的项目化劳动课程,将劳动教育与地方产业相结合。特别是“蘑菇种植”课程,从布置蘑菇房到浇水、记录、采摘、售卖……均由学生完成全部劳动体验;三是以“玉义少年友善公益”为主题的发展型劳动课程,利用各种契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寻特色、找亮点、接地气,让劳动课程因地制宜“向下扎根”,从而帮助学生“向上生长”。

学校还注重以科研引领劳动课程建设。课题《新时代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案例研究》探索出一套既体现素质教育精神,又和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劳动课程资源体系,为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科融合育新人

新课标下的劳动课不只是学会劳动,更是全面提升综合能力的过程。学校将劳动教育和学科教学融合,创新出多元劳动实践空间:数学课上通过栽种蒜苗学习面积的丈量,语文课上制作干花品鉴诗歌《梅》的意境,美术课利用树枝搭建鸟窝助力生态平衡……学校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以劳动拓宽学科知识,形成新课标下的跨学科融合发展。

学校还将劳动教育纳入社团活动,成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非遗文化节上,孩子们制作的“小金龙”威风凛凛;“变废为宝”手工大赛中,孩子们利用木块和石头拼出家乡的民居……把劳动与生产生活、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紧密结合,强化学生的乡土情怀,进而上升为家国之爱、民族之情,这正是玉虹小学自信自立的劳动教育探索之路。

陈茵/文 图片由学校提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